第107章 细作覆灭,朝堂风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女帝驭心:皇夫谋天下》最新章节。

夜色浓得化不开,沧州城南的老陶记漆器铺后巷,像被墨汁浸透的布帛,静得连风都仿佛不敢呼吸。一筐炭块悄然滑落,沉闷地砸在青石板上,发出一声轻响,随即堵死了巷子尽头那条仅容一人通过的退路。卖炭的汉子站在阴影里,拍了拍手,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一丝多余。他甚至连头都没回,便转身隐入黑暗,如同从未出现过。

与此同时,东巷角落那张破旧的修鞋摊上,铜铃轻轻晃了一下,线已断。铃铛悬在半空,微微颤动,却再也不会响起——那曾是预警的讯号,如今成了沉默的祭品。城门口,挑担货郎“灰雀”不动声色地拦下一名欲出城的信使,油纸包刚入手,温热未散,人已被无声拖入暗巷,连一声闷哼都没来得及发出。

凌霄站在漆器铺外,背靠着斑驳的墙,指尖轻抵唇边,屏息凝神。他听见里面细微的脚步声,像是猫踩在枯叶上的轻响,又似风吹过瓦缝的低语。他的心却如古井无波,冷得能映出刀光。十二死士在他身后如影随形,气息收敛到极致,仿佛他们本就是夜的一部分。

他缓缓抬起手,动作极轻,却重若千钧。

门被撞开的瞬间,木屑纷飞。三名细作正弯腰往地窖口倾倒火油,火把尚未点燃,可空气中已弥漫着刺鼻的气味。火焰腾地蹿起,照亮了他们的脸——惊愕、慌乱、绝望,在火光中扭曲成一片惨白。火舌舔舐墙壁,映出墙角火盆里尚未燃尽的纸片,焦黑边缘卷曲着,残留的字迹依稀可辨:“鹰喙”。

凌霄站在火光与阴影的交界处,目光如铁钉般钉在那两个字上。他的瞳孔微缩,心跳却慢了下来。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熟悉。那两个字像一根针,猝不及防扎进记忆深处,勾起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血雨腥风中的誓言,断剑折旗的黄昏,还有那个曾并肩而战、最终却背叛了他的兄弟。

“留活口。”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

刀光一闪,快得几乎看不见轨迹。两名细作连反应都来不及,便被击中后颈,软倒在地。第三人猛地拔刀,刀锋直指自己咽喉。凌霄眼神一凛,右手微抬,一道银丝疾射而出,缠住对方手腕,铁链哗啦作响,那人挣扎不得,刀坠地,喉间溢出血丝,却仍咬牙不语。

凌霄缓步上前,蹲下身,目光平静地盯着那张因痛苦而扭曲的脸。他伸手,一把撕开那人左袖。布料撕裂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露出小臂内侧一道深褐色的烙印——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喙部锐利如钩,双翼张扬,仿佛要撕裂皮肉冲天而去。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烙印,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像是触摸到了过去的伤口。那一刻,他的脑海里闪过无数画面:边关烽火,军营篝火,兄弟对饮,誓言铮铮……可最后,那只鹰却成了敌人的图腾,成了背叛的印记。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无波澜。

“押走。”他站起身,声音冷得像霜。

天还未亮,东方天际只是微微泛白,像是被谁用指尖轻轻擦过一层薄灰。俘虏已被塞进一辆黑布蒙顶的马车,四周围着铁甲侍卫,连空气都透着肃杀。马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载着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段即将揭开的血腥过往。

凌霄翻身上马,缰绳握在手中,掌心微微发烫。他低头,从怀中取出一枚铁牌,边缘已被磨得光滑,正面刻着一个“凌”字,背面则是一道裂痕,像是曾被重物击断又勉强拼合。他摩挲着那道裂痕,指尖缓缓划过,仿佛在抚摸一段无法愈合的伤。

他知道,这一枚铁牌,不只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命运的引线。

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而他,早已没有退路。

勤政殿前,宫灯依旧亮着,一盏盏悬在檐角,在夜风中轻轻摇晃,映得青砖地面泛起微弱的光晕。殿内烛火未熄,映照出玉沁妜端坐的身影。她身披玄色绣金龙纹长袍,发髻高挽,珠钗不语,唯有指尖紧攥着那份军报,指节微微泛白。

纸上的字迹刚劲有力,却是刺目惊心——沧州失守,三营溃退,百姓流离。她没有立刻翻页,也没有抬头,只是静静坐着,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滞。良久,她才启唇,声音低而沉,像从深潭底部浮上来的回音:“人带来了?”

“带来了。”凌霄立于殿门口,一身墨色劲装,身形笔直如松。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带着惯有的冷静与克制,“三个主事,一个信使,皆已押至偏殿。物证、口供俱全,无一遗漏。”

玉沁妜轻轻颔首,似早有预料。她缓缓将军报搁在御案之上,动作极轻,却像放下千斤重担。终于,她抬起了眼,目光如刀,穿透昏黄的烛影,落在凌霄身上。那一瞬,她眼中没有怒意,也无悲戚,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清明。

“让他们跪在丹墀下。”她说,语气平静得近乎无情,“等早朝百官齐聚之时,当众陈罪。”

凌霄沉默片刻,随即低头应诺,转身离去的脚步无声无息,如同夜色中的影子。殿门合拢的一瞬,屋内更显寂静。

玉沁妜缓缓起身,裙裾拂过地面,发出细微的窸窣声。她一步步走向殿中央的沙盘,那是她亲手命人打造的江山缩影,山川河流、城池要道,皆以精工细刻呈现。她的手指落在沧州的位置,指尖轻轻摩挲着那片被标记为“陷”的区域,心头一阵钝痛悄然蔓延。

她知道,这不是偶然的溃败。沧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非内鬼通敌,断不会如此迅速失守。而此刻,北岭风雪正紧,百里爵率军深入边关追击残敌,孤军远征,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之局。她闭了闭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人策马踏雪的身影——坚毅、果决,从不曾让她失望。

可越是信任的人在外征战,她便越不能露出半分软弱。朝中暗流汹涌,有人正等着她慌乱、犯错,好借机发难。她不能乱,也不敢乱。

她将手指从沧州移开,缓缓划向北岭边境,指尖停驻良久,仿佛能感受到那边塞的寒风扑面而来。她不是不懂担忧,不是不会害怕。但她早已学会,把所有情绪压进骨髓里,只让理智站在台前。

窗外,天边已隐隐透出灰白,晨雾弥漫。忽然,钟声响起,浑厚悠远,一声接一声,自宫墙深处荡开,唤醒沉睡的皇城。百官依制整衣束冠,鱼贯而入,脚步声在殿外回廊中交错起伏。

玉沁妜重新坐回御座,脊背挺直,面容沉静。她望着殿门外渐次亮起的天光,心中默念:今日之后,谁再敢动我江山根基,必以雷霆惩之。

风未止,局未终,而她,已无退路。

王玄德走在最前,绛紫色的官服在晨光中泛着冷意,衬得他面容肃然,眉宇间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躁动。他站定于丹墀之下,缓缓抬头,声音低沉而有力:“启禀陛下,近日军中粮草被调换,细作潜伏已久,边防局势岌岌可危,如累卵之危。臣以为,此等祸患,根源正在于重用异国之人。百里爵虽为皇夫,终究出身玄国,血脉未净,其心难测。若不彻查其过往行迹,恐将来祸起萧墙,悔之晚矣!”

话音落下,殿内一阵轻微骚动。

几位年迈的老臣立刻起身附和,语气激愤,仿佛早已排练多时。

“陛下亲政多年,女子执掌兵权本就违背祖制,如今更将边军大权交予外邦男子,实乃动摇国本之举!长此以往,社稷何安?民心何托?”

“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启用旧制将领统军,方能稳住军心、安定四方!”

玉沁妜坐在御座之上,指节因用力微微发白。她没有动,也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听着,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激动的脸庞。那些话语像风一样刮过耳畔,却没有激起半分波澜。

直到王玄德一字一句道出“女子掌兵,国之大患”八字时,她的眸光骤然一凝。

她缓缓起身,动作极慢,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压迫感。大殿内的喧嚣仿佛被无形的手掐住,瞬间安静下来。

“尔等可知,昨夜天机楼已破获玄国细作窝点?”她的声音不高,甚至有些轻柔,却如寒刃划过冰面,刺入每个人的心底。

群臣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她抬手,凌霄随即带人押着三名俘虏步入大殿。三人衣衫褴褛,脸上血迹斑斑,跪在丹墀下,头颅低垂,却仍掩不住身上散发出的戾气。

玉沁妜一步步走下台阶,裙裾拂过青石,无声无息。她在其中一人面前停下,亲自伸手撕开那人的袖口——一道狰狞的鹰纹刺青赫然显现,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阴森。

“这三人,藏身我国三年,传递军情,毁我粮道,扰我军心。”她环视满殿文武,眼神锐利如刀,“他们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是你们一直看不见。还是说……有些人根本不想看见?”

死寂。

没有人敢与她对视。

她继续道,语气渐冷:“这些细作早在百里爵入京之前便已布局。为何偏偏在他提出断敌粮线之后暴露?是因为他的到来惊动了敌人,还是因为有人害怕他成功?怕他一旦建功,便再无人能动摇他在军中的地位?”

王玄德脸色微变,喉结滚动了一下,却强自镇定:“陛下!即便如此,也不能排除百里爵与玄国仍有暗中牵连。毕竟……他本就是玄国太子,曾居储君之位。血缘岂能轻易割断?”

玉沁妜冷笑一声,唇角勾起一抹讥讽:“照你所说,若一个人出身敌国,便永不可信。那你呢?二十年前你在边关任职,与玄国将领往来频繁,书信不断;你的儿子至今仍在北境统兵,掌控三万铁骑——是不是也该一并查办?”

王玄德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怒,嘴唇微微颤抖:“陛下明鉴!老臣忠心耿耿,天地可表!绝无二心!”

“忠心?”她逼近一步,目光如炬,“那这些细作为何能在朕的眼皮底下活动整整三年?你的礼部每日批阅多少文书?可曾发现哪一封用了双层油纸?哪一道公文盖的是假印?你不说,是你当真不知,还是不愿知?”

她的质问如潮水般涌来,一句比一句沉重。

“你说女子掌兵是祸,可这三年来,边关重建、军力整顿、讲武堂立规,哪一件不是女子在做?你说男儿治国才是正道,可那些贪墨军饷、虚报兵力、克扣将士口粮的,不都是你口中‘顶天立地’的男儿吗?”

她顿了顿,声音愈发冰冷:“如今出了事,你不追责失职官员,反倒要问罪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你是忧国,还是想借机夺权?”

满殿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王玄德额角渗出冷汗,还想开口辩解,却被她抬手制止。

“不必再说。”她转身,缓步走回御座,袍袖轻扬,仿佛刚才那一场雷霆般的斥责不过是寻常对话,“天机楼已掌握全部证据。若有谁觉得自己清白,大可去刑部自首。若敢私通敌国——”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一字一顿,“朕不介意再杀几个‘忠臣’。”

她说完,安然落座,拿起一份奏折,低头翻阅,神情淡漠,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群臣垂首站立,无人敢动,更无人敢言。

退朝钟声响起,百官陆续退出大殿,脚步匆匆,似怕多留一刻便会惹祸上身。王玄德走在最后,背影佝偻,脚步沉重。经过凌霄身边时,他眼角微动,两人目光短暂交汇——那一瞬,有警惕,有试探,也有深不见底的较量。随即,各自移开视线,如同陌路。

凌霄站在原地,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眉头微蹙。他知道,这场风波远未结束。

玉沁妜仍坐在御案前,手中拿着一封刚刚送达的密报。她看完,轻轻放在一边,提笔批了两个字:“存档。”笔锋干净利落,毫无迟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