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告别蘑菇·朋友向北(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最新章节。
湘西的晨雾还没散尽,节目组的车辆引擎已在村口沉闷地轰鸣。蘑菇屋的木质门框上,昨夜篝火熏出的焦痕还新鲜着,空气里却已塞满了打包箱的胶带味和离别的仓促。林薇儿指挥着助理将塞满名牌护肤品的行李箱抬上车,周哲宇的墨镜重新架回鼻梁,隔绝了过分清亮的晨光,也隔绝了昨夜篝火旁那双映着火光、剖开过十年寒冰的眼睛。只有墙角那架缺了三个琴键的旧钢琴,静默地守着满地狼藉的彩带和熄灭的炭灰,像一截被遗忘的时光残骸。
“陈老师,”总导演孙浩搓着手凑过来,脸上堆着笑,眼底却烧着数据流量的火苗,“您看这最后一场告别……观众就等着您那颗‘催泪弹’呢!《朋友向北》——名字都透着情怀!咱抓紧录个正式版?编曲团队都候着呢,弦乐一铺,和声一叠,保准全网泪崩!”他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着热搜符号的弧度,仿佛已经看到#陈楚告别神曲#在榜首燃烧。
陈楚的目光掠过孙浩急切的脸,落在那架破钢琴上。阳光穿过窗棂,灰尘在光柱里浮沉,像昨夜篝火未散的余烬。他走过去,指尖拂过斑驳的琴盖,沾了一手灰。“不用编曲,”他声音不高,却像石子投入凝滞的水面,“就它吧。”他掀开琴盖,露出内里泛黄、塌陷的琴键,像豁了牙的老人。
“这……”孙浩的笑容僵住,瞥了一眼那残疾般的键盘,“音都不准了!效果……”
“效果,”陈楚打断他,指腹轻轻按下一个塌陷的F键,琴槌敲击出沉闷、喑哑的杂音,“不就在这‘不准’里么?”他拉开那张吱呀作响的板凳,坐了下去,背脊挺直,面对着那排残缺的黑白键。阳光落在他肩头,尘埃飞舞。没有言语,手指悬停片刻,倏然落下!
几个跳跃、带着明显裂痕的音符骤然迸出!正是昨夜篝火旁哼唱过的《朋友向北》的旋律动机。但此刻,经由这架破琴的喉咙唱出,那音符不再是单纯的感伤,而是裹挟着木头腐朽的气味、琴弦松弛的叹息,像一根生锈的针,猝不及防地刺穿了所有精心准备的告别氛围。林薇儿整理行李箱的手顿住了,周哲宇下意识地扶了扶墨镜,吴凯张着嘴,刚啃了一口的苹果忘了嚼。
陈楚的手指在琴键上奔跑、跳跃,精准地避开那几个沉默的深坑。旋律在残缺的音阶间流淌,时而因键位缺失而微微扭曲,时而被松动的琴弦赋予一种奇特的、颤巍巍的共鸣。他微闭着眼,侧耳倾听着这架破琴每一次不完美的震动,仿佛在与一个同样饱经风霜的老友对话。没有华丽的技巧,只有指腹与老旧象牙贴片摩擦的沙沙声,以及琴箱深处发出的、如同岁月叹息般的共鸣。他低声哼唱起来,沙哑的嗓音与琴声缠绕:
“蘑菇屋的炊烟,追着风消散,
门前的石磨盘,还留着昨日的暖。
田埂的脚印深,山路的弯连弯,
说好笑着告别,风却迷了眼……”
那声音不高,却像带着湘西山涧的水汽,浸润了每一个角落。节目组一个年轻场记姑娘,正弯腰收拾散落的彩带,动作猛地顿住,一滴眼泪毫无征兆地砸在手背上。监视器后,孙浩导演忘了喊Cut,怔怔地看着画面里那个与破旧钢琴融为一体的身影——简陋,甚至狼狈,却散发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真实力量。他精心策划的“催泪弹”,竟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提前引爆了。
傍晚,告别宴设在村口晒谷坪。
巨大的篝火再次燃起,火光跳跃,却驱不散空气里弥漫的、节目临近尾声特有的疲惫与心照不宣的疏离。长条桌上摆满了农家菜,艺人们按咖位和亲疏关系自然分区落座。周哲宇、林薇儿占据中心,与孙浩谈笑风生;吴凯插科打诨,活跃着边缘地带的气氛;陈楚独自坐在长桌最远端,背对着喧嚣的篝火,面朝着远处沉入暮色的山峦剪影,手里捏着一个粗陶酒杯,像一尊沉默的礁石。
“来来来,最后一场了,大家伙儿说点心里话!”孙浩导演举杯起身,红光满面,“感谢各位老师这半个月的付出!特别是陈楚老师,”他目光扫向长桌尽头,“一首《朋友向北》,唱到我们心坎里了!这歌啊,就是咱们这个‘家’最好的注脚!” 他刻意拔高的声音在火光中回荡,带着煽情的鼓动。
艺人们纷纷附和,酒杯碰撞,祝福的话语精致得像排练过。林薇儿眼泛泪光,诉说“找到心灵归宿”;吴凯拍着胸脯保证“永远是一家人”;周哲宇的感言更是滴水不漏,从“自然洗礼”谈到“艺术共鸣”,墨镜后的目光却始终未曾真正投向长桌那头。
陈楚只是沉默地听着,指尖在粗糙的杯壁上缓缓摩挲。那些滚烫的篝火、精致的感言、被镜头追逐的泪光,像一层华丽的油彩,涂抹在即将分道扬镳的现实之上。他想起昨夜灶膛里那些湿柴,烧透前浓烟滚滚,烧透后却稳如磐石。虚假的热闹,远不如真实的灰烬持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老师,您也说两句?”孙浩导演的声音穿过喧闹,带着不容拒绝的期待。
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镜头推近,捕捉着他被篝火映得明暗不定的侧脸。
陈楚端起酒杯,却没有站起。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被火光映红的脸——林薇儿眼底未干的表演性泪光,周哲宇完美面具下的一丝紧绷,吴凯夸张笑容里的疲惫,还有那些工作人员藏在镜头后、即将奔赴下一场录制的麻木。最后,他的视线越过人群,落在晒谷坪边缘的阴影里——白天帮他推过石磨的老农,正蹲在那里吧嗒着旱烟,烟锅的红光在黑暗中一明一灭,像一颗沉默的星。
“朋友,”陈楚开口,声音不高,却奇异地压下了周围的嘈杂。他没有看镜头,也没有看任何一位艺人,目光仿佛穿透了篝火,投向更辽远的黑暗。“像山里的路,走着走着,有的向南,有的……向北。” 他顿了顿,粗陶酒杯在手中轻轻转动,“方向不同,脚印都留在泥里。风一吹,土盖上了,路还在。” 他举起杯,不是朝向满桌的明星,而是对着阴影里那点明灭的旱烟火光,遥遥一敬:“谢了,这方水土,这片泥。”
仰头,将微浊的米酒一饮而尽。火辣辣的感觉从喉咙烧到胃里,像吞下了一团滚烫的泥土。
全场有刹那的寂静。孙浩导演脸上的笑容僵住,准备好的“全家福”合影台词卡在喉咙里。林薇儿的泪忘了流,周哲宇的墨镜微微下滑,露出一点真实的错愕。那些华丽的离别感言,在这个男人一句“脚印留在泥里”面前,突然显得轻飘飘的,像晒谷坪上被风吹起的浮灰。
“说得好!” 吴凯猛地一拍桌子,打破沉默,试图挽救气氛,“都在酒里!来,音乐!上才艺!”他咋咋呼呼地喊着,目光却下意识地瞟向陈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
篝火渐弱,离别在即。
节目组架起便携音响,劣质的电子伴奏响起,艺人们轮番上阵,唱着欢快的流行歌,试图冲淡那片刻真实的沉重。喧嚣中,陈楚悄然离席,走向墙角那架破钢琴。
他没有坐下,只是背靠着斑驳的琴身,手指随意地搭在残缺的琴键上。目光扫过喧闹的人群——周哲宇正被簇拥着唱一首英文情歌,林薇儿拿着手机自拍,吴凯在跟工作人员拼酒。他闭上眼,昨夜篝火旁所有人的脸,那些被他的故事触动过的、短暂卸下伪装的脸,在黑暗中清晰浮现。还有更深处,十年寒窑中无数个孤灯长夜,那些对着墙壁哼唱、无人倾听的旋律碎片……此刻,被湘西的风、泥土的气息、篝火的余温猛烈地搅拌、融合。
指尖无意识地按下几个音符,不成调,却像心跳的鼓点。他猛地睁开眼,从随身的旧帆布包里掏出硬壳笔记本和一支短铅笔。借着远处篝火最后一点摇曳的光,他背靠琴身,膝盖为桌,铅笔尖在纸页上疯狂地奔跑起来!不是工整的五线谱,是潦草的旋律线,是喷薄而出的歌词碎片:
“莫问前路多长,莫问归期何方,
此刻火未冷,酒还烫,
笑与泪都坦荡,印在彼此行囊,
此一去山高水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