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根脉咏叹(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最新章节。

几辆涂装着“星耀文化”LOGO的黑色商务车横七竖八地停在狭窄的进村土路上,十几个穿着黑色西装、戴着墨镜的彪形大汉组成人墙,将石桥入口堵得严严实实。为首的是一个梳着油头、穿着昂贵羊绒大衣的年轻男人,脸上挂着虚伪的假笑。

“陈老师,幸会。”油头男上前一步,无视张野的阻拦,目光越过陈楚肩膀,看向他身后古朴的村落,“这穷乡僻壤有什么好拍的?星耀正在这里洽谈一个大型影视基地项目,为了安全,暂时封闭道路。陈老师要采风?不如去我们星耀在隔壁市新建的‘梦里水乡’影视城?保证原汁原味,比这破村子强百倍,还安全。”

赤裸裸的威胁和羞辱!用资本的力量,粗暴地切断他与这片孕育《根脉》的土壤最后的联系!张野气得脸色发青,拳头攥得咯咯响。陈楚的目光却越过油头男和他身后的人墙,落在响水涧村口那棵虬枝盘曲、挂满褪色红布条的巨大古榕树上。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布满青苔的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种冰冷的怒意,在他眼底深处凝结、沉淀。

他没有争辩,甚至没有再看油头男一眼。只是默默地转身,走到五菱宏光旁,拉开车门,从背包里拿出速写本和一支笔。他背靠着冰凉的车门,就在这被资本强行封锁的村口,摊开本子,笔尖在纸上飞快地滑动。油头男等人疑惑地看着,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十分钟后,陈楚合上本子,对张野只说了一个字:“走。”

五菱宏光调头,卷起一片尘土,绝尘而去。油头男看着远去的车影,得意地掏出手机:“赵总,搞定了,姓陈的灰溜溜滚蛋了……对,响水涧这边万无一失!”

他并不知道,就在陈楚背靠车门的那二十分钟里,速写本上并非乐谱,而是一幅精准的舞台结构草图——一个以古榕树为核心意象、融合了沅水波浪与老街青石元素的立体舞台雏形,已在陈楚心中巍然矗立。封锁物理的村口?那就用更宏大的舞台,将这被资本觊觎的“根脉”,唱给整个世界听!

一个月后。首都国家体育场。

夜幕低垂,这座能容纳近十万人的庞然大物,此刻如同一个蛰伏的巨兽,内部却已化身为一片汹涌的、由人头与荧光棒汇成的沸腾海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狂热期待。

舞台一反常态。没有炫目的LED巨幕,没有复杂的机械升降结构。舞台中央,矗立着一棵巨大的、由特殊环保材质与灯光效果共同构建的“古榕树”模型。虬劲的枝干向上舒展,无数细密的“气根”垂落,在精心设计的灯光下,呈现出一种介于真实与梦幻之间的质感。榕树庞大的根系部分,巧妙地融入了舞台地屏,延伸出蜿蜒流淌的“沅水”光影,水面波光粼粼,仿佛一直流淌到观众席的脚下。环绕舞台的几块侧屏,此刻正无声地播放着精心剪辑的纪实画面:晨雾中的沅水、老街斑驳的骑楼、刘老艄布满皱纹却坚毅的脸、老篾匠翻飞的手指、鱼市喧嚣的烟火气、城隍庙戏台上老艺人引吭高歌时脖颈上暴起的青筋……这些浸透了真实生活质感的影像,与舞台中央的“古榕”和“沅水”交相辉映,构建出一个既具体又宏大的“故乡”意象空间。

后台,陈楚站在阴影里,看着监控屏幕上那片浩瀚的人海。他穿着一身简洁的深青色中式立领演出服,面料带着细微的纹理,像极了沅水河畔老屋墙面的质感。耳返里传来导演徐克紧张而清晰的倒数:“十秒准备…五、四…”

舞台灯光倏然全灭!十万人的喧嚣在瞬间被绝对的黑暗与寂静吞没!心脏仿佛被无形之手攥紧!

黑暗中,一束微弱却凝聚的暖白色追光,如同刺破混沌的晨曦,骤然打在舞台中央的古榕树下!

陈楚的身影出现在光柱中。没有开场白,没有华丽的动作。他微微垂首,双手自然垂落身侧。整个体育场,十万双眼睛,瞬间聚焦于这唯一的光源,屏息凝神。

“呜——”

一声悠远、苍凉、仿佛从大地深处传来的埙鸣,带着千年的风霜,撕裂了寂静!这声音并非来自音响,而是来自舞台后方高处,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艺人,用古老的陶埙吹奏出的原声!纯粹、原始、直击灵魂!

埙声余韵未散,陈楚的歌声如同沅水初融的冰凌,清冷而带着裂痕般的力量,缓缓流淌而出:

“风…过…青石巷…雨…打…旧瓦当…”

他的声音不再有国家大剧院外的疲惫与沙哑,经过故乡水土的浸润与一个月的沉淀,变得沉厚而内敛,每一个字都像饱吸了沅水气息的卵石,带着岁月的重量,砸在每一个听众的心坎上。

舞台地屏上,“沅水”的光影随着歌声的韵律温柔波动。侧屏的画面切换到老街雨巷,雨水顺着真实的瓦当滴落。

“根…扎…在…哪方?…离人…泪两行…”

当唱到“泪两行”时,陈楚的声音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舞台灯光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份细微的情感变化,一束柔和的暖光精准地打在他低垂的眼睫上,那里分明有晶莹的微光闪烁。这一刻,所有伪装与铠甲卸下,那个离乡背井、饱尝冷暖、最终又寻根而回的游子形象,无比真实地矗立在所有人面前。

“啊——爹娘啊——”

陡然间,一声撕裂长空、带着沅河高腔特有哭腔与爆发力的高音,如同穿云之箭,从陈楚胸腔中炸裂而出!这声音高亢到极致,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却又蕴含着浓得化不开的悲怆与思念!与此同时,舞台后方,几位从沅州城隍庙请来的老艺人同时开腔,用濒临失传的原生态“沅河高腔”进行和声伴唱!那苍凉、嘶哑、如同泣血般的古老腔调,与陈楚现代流行唱法的高音激烈碰撞、缠绕、融合!

这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是血脉与技艺的传承!古老的高腔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它被陈楚以最震撼的方式激活,成为《根脉》这首歌最坚不可摧的灵魂脊梁!

轰!舞台灯光骤然全开!古榕树的所有“气根”在瞬间被点亮,散发出温暖而神圣的金色光芒,如同万千垂落的金色丝线,连接着大地与苍穹!地屏上“沅水”奔涌,浪涛翻滚的光影效果被放大到极致!侧屏的画面快速切换:刘老艄撑船破浪的剪影、老篾匠手中翻飞的篾条化作流光、鱼市喧嚣的人潮、戏台上老艺人忘我的演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观众席上,前排那位在剧院外听哭的中年男人,此刻早已泪流满面。他身边的妻子紧紧抓着他的胳膊,同样泣不成声。十万人的体育场,被一种巨大的、源自血脉深处的共鸣感笼罩!不知是谁先开始,一个哽咽的声音跟着旋律哼唱起来,然后是十个、百个、千个……

“根…扎…在…哪方?…离人…泪两行…”

汇流成河!十万人的合唱,起初有些杂乱,带着哽咽,却迅速找到了统一的节奏和情感!歌声如同汹涌的潮水,从体育场的每一个角落汇聚到舞台中央,将陈楚的身影温柔而有力地托举起来!那声音不再是单纯的演唱,而是一种集体的生命呐喊!是对故乡的眷恋,是对亲人的追思,是对自身“根脉”的确认与呼唤!

舞台侧翼,央视纪录片团队的导演,红着眼眶对着对讲机低吼:“快!特写观众!大合唱!全景!这他妈才是真正的《根脉》!这才是我们要的‘家国情怀’!”几台高清摄像机无声地转动,将这史诗般的万人合唱场景,通过卫星信号,同步传向千家万户。

没有人注意到,体育场顶棚的某个阴影角落里,一个微型信号干扰器正闪烁着微弱的红光。前公司星耀娱乐的技术人员,按照老板赵强的指令,试图在关键时刻制造音响故障,破坏这场至关重要的演出。然而,当十万人的合唱声浪如山呼海啸般席卷整个空间时,那点微弱的干扰信号如同投入大海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瞬间被淹没在人类情感共鸣的浩瀚洪流之中!

干扰器旁,戴着耳机的技术人员呆呆地看着下方那片由手机灯光与荧光棒组成的、随歌声起伏波动的浩瀚星海,听着耳机里被合唱声浪彻底覆盖的电流噪音,脸上只剩下失魂落魄的震撼与茫然。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在绝对的真实力量面前,任何卑劣的伎俩都显得如此可笑与渺小。

陈楚站在舞台中央,站在古榕树温暖的金色光芒里,站在十万人的歌声托举之中。他张开双臂,像一个拥抱的姿态,又像一棵终于找到土壤、肆意伸展枝叶的树。

一滴滚烫的泪,终于挣脱束缚,沿着他坚毅的脸庞滑落,无声地滴在舞台的地屏上,融入那片奔涌不息的“沅水”光影之中。

根已深扎,歌咏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