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传奇邀约·世纪同台(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艺:雪藏十年我靠实力再封顶流》最新章节。

金唱片奖颁奖礼后的庆功宴喧嚣未散,香槟气泡在杯壁炸裂的细碎声响还萦绕耳畔。楚门工作室里,宋微光将那座水晶新芽奖杯小心翼翼放在陈楚办公桌的正中央,暖黄灯光下,奖杯折射出的碎光洒在陈楚摊开的五线谱稿纸上,与那些未完成的音符纠缠在一起。

“楚哥,这奖…真放你这儿?”宋微光声音还带着获奖后的微颤,指尖拂过冰凉的奖杯底座,仿佛确认着它的真实。

陈楚没抬头,笔尖在稿纸上沙沙移动,勾勒出一段低沉如大地脉搏的弦乐线条。“它本来就不是终点。”他笔锋一顿,在谱表上方潦草地写下两个力透纸背的字——根脉。“是你的起点,也是楚门的。”他抬眼,目光越过奖杯,落在宋微光依旧残留着激动红晕的脸上,“站稳了,别飘。星耀的棺材钉,还没敲完。”

话音未落,陈楚私人手机在实木桌面上突兀地震动起来,嗡嗡声在突然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屏幕上是一串没有任何备注的本地号码,格式却透着某种旧时代的庄重感。

林芳端着咖啡正要进来,看到陈楚盯着手机的神情,脚步顿在门口。那是一种混杂着惊愕、难以置信,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的表情——这种表情,在经历过十年雪藏和资本围剿的陈楚脸上,几乎绝迹。

陈楚抬手示意噤声,按下接听键,将手机贴近耳边。

“喂?”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一个苍老却异常清晰、带着独特韵律感的声音传来,每一个字都像经过岁月打磨的温润玉石:

“小陈?我是李谷云。”

空气瞬间凝固。林芳手中的咖啡杯碟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宋微光猛地捂住嘴,眼睛瞪得溜圆!李谷云!华语乐坛活着的传奇!国宝级的歌唱艺术家!近十年深居简出,几乎从公众视野消失!她的声音是刻进几代人DNA里的时代记忆!

“李…李老师?”陈楚的声音罕见地出现了一丝不稳,他下意识地站直了身体,仿佛对方能透过电话线看见他的姿态。

“你的《根脉》,我听了。”李谷云的声音平稳舒缓,却带着千钧之力,“国家体育场那场,还有沅州采风的纪录片。”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那首《微光》,写给小宋姑娘的,也好。骨头里有真东西,像我们年轻那会儿,在田埂上、在车间里,扯着嗓子唱心里话的样子。”

陈楚握着电话的手指关节微微泛白。十年雪藏,他练就了面对任何赞誉或诋毁都古井无波的本事。但此刻,来自这位代表着一个时代纯粹艺术精神的泰斗的肯定,像一股滚烫的岩浆,瞬间冲垮了他所有防御。喉咙有些发紧,他深吸一口气:“李老师,您过奖了。我们…只是不想丢了唱歌的本心。”

“本心…”李谷云轻轻重复了一遍,听筒里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像秋叶拂过深潭,“这圈子里,能把‘本心’这两个字,唱得这么重的人,不多了。”她的语气陡然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直率,“我打电话来,是想跟你讨首歌。”

讨歌?!

林芳手中的咖啡彻底凉了。宋微光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一个字。

“我老了。”李谷云的声音平静地陈述着一个事实,“嗓子不如从前透亮,高音也费力了。但心里还有些话,想借个年轻人的新声,唱给这时代听听。”她的话语没有任何矫饰,直白得像一把锋利的刻刀,“我听了你很多歌,你骨头里有那股‘真’劲儿,也懂怎么把老东西化进新调子里。这歌,别人写不了,你来写。”

没有客套,没有试探,直指核心。这是跨越半个多世纪艺术生涯沉淀出的底气。

“主题?”陈楚的声音已经恢复沉稳,但眼底燃起的火焰却比舞台追光还要炽烈。

“星河。”李谷云吐出两个字,带着宇宙般的辽阔与寂寥,“我们这代人的星河,你们这代人的星河,还有…那些走了的老伙计们,都化在里头的星河。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星河长明》。”

星河长明!陈楚心脏猛地一跳,这四个字像一把钥匙,“咔哒”一声捅开了他记忆深处尘封的闸门!

时间倒退回十年前,陈楚还是那个选秀爆红的“顶流”,被公司包装得光鲜亮丽,却也身不由己。一次奢华的品牌晚宴,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他被经纪人推搡着,像一件展示品,周旋于各路资本大佬和当红明星之间。空气里弥漫着昂贵的香水味和虚伪的寒暄。

他借口透气,逃到露台。寒冷的夜风瞬间吹散了室内的浊气。就在他靠着冰冷的栏杆,望着城市霓虹闪烁却感觉无比孤独时,露台另一端的阴影里,传来一声极轻、却带着穿透力的咳嗽。

陈楚望去,只见一位穿着素雅深青色旗袍的老人独自站着,身形清瘦,微微仰头望着被城市灯火映得泛红的夜空。月光勾勒出她侧脸的轮廓,沉静而疏离。是李谷云!她竟然也在这种场合。但她周身的气场,与这浮华的名利场格格不入,像喧嚣海洋中一座沉默的孤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年轻的陈楚,带着一丝粉丝见到偶像的激动和局促,鼓起勇气走近:“李老师?您…也出来透气?”

李谷云闻声转过头,目光在他被发胶固定得一丝不苟的头发、身上闪亮的演出服上扫过,眼神平静无波,既无鄙夷,也无热络,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清明。她没回答陈楚的问题,反而抬手指了指头顶那片被光污染遮蔽的、几乎看不到星辰的天空,声音像月光一样清冷:

“小陈,你看,这城里的天,星星都看不见几颗了。”她的目光落回陈楚年轻却掩不住疲惫的脸上,带着一种长辈的温和与审视,“你们年轻人,在台上唱得热闹,灯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但有时候,热闹散了,灯光灭了,心里头会不会空落落的?像丢了什么东西?”

陈楚当时一怔,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他正沉浸于爆红的虚幻泡沫里,从未想过“空落落”是什么感觉。他下意识地想用公司培训的标准答案应付:“能站在舞台上唱歌给那么多人听,就是最大的……”

“最大的什么?”李谷云淡淡打断他,唇角似乎弯了一下,带着一丝悲悯的弧度,“最大的满足?还是…最大的生意?”她轻轻摇头,目光再次投向那片虚假的夜空,“星星啊,它不靠灯光才亮。它就在那儿,千年万年,该亮的时候,自己就亮了。人唱歌也一样,心里头那点真东西,才是能传得远、留得久的光。”

她顿了顿,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夜空中的某个方向低语:“老林他们走的时候,天上星星就特别亮…好像…在给我们这些还喘气的指路…”

那时,陈楚并不完全理解这番话的深意,只觉得这位传奇老人身上有种难以言喻的孤独和重量。直到后来,他被雪藏,跌落谷底,尝尽世态炎凉,在一个个漫长而寂静的夜里,独自面对真正的黑暗时,才猛然惊觉——当年露台上那片被灯光吞噬的夜空,和老人那句“心里头那点真东西”,早已像一枚楔子,钉进了他的灵魂深处。

那不是孤独,是喧嚣世界里,对真实光芒近乎固执的守望!

“星河…长明…”陈楚对着电话,低声重复着歌名,十年前露台上那片虚假的星空和老人清冷的目光在脑海中翻涌不息。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中所有翻腾的情绪已被一种沉静的火焰取代,“李老师,这首歌,我写!”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四个字,却重逾千钧。

电话那头的李谷云似乎笑了,声音里带着一丝尘埃落定的轻松:“好。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等。写好了,让我听听。”

电话挂断,忙音响起。工作室里一片死寂,只有陈楚指节敲击桌面的声音,急促如鼓点。

“林芳!”陈楚猛地抬头,眼中再无半点犹豫,“推掉未来一个月所有非必要的行程通告!录音棚清场!给我找八十年代李老师鼎盛时期的所有录音母带!尤其是她唱的《我的祖国》、《乡恋》,还有那几首老电影插曲!要最原始、未经任何后期修饰的版本!另外,”他目光锐利如刀,“查!立刻查清楚,李老师近年来私下接触过什么人?有没有特别亲近的后辈?她老伴林老先生去世前后的所有公开或非公开报道,能找到多少找多少!”

“明白!”林芳没有任何废话,转身疾步出去布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