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恼火的蒋光头(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华北连成一片的消息,像长了腿一样传遍了全国。

重庆的《中央日报》头版标题还带着几分矜持:

“华北我军经月余血战,光复大片国土,各战区协同显威”,字里行间试图将功劳归于“统一指挥”。

但《大公报》、《申报》等民间报纸可就直白多了,

“华北红色壁垒成型,寇酋冈村困守平津!”

“抗日力量空前整合,半壁河山焕然一新!”

类似的标题刺激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球。

报纸加印了一次又一次,报童的喊哑了嗓子,民众争相传阅,茶馆酒肆里,人们兴奋地议论着那片被“连起来”的广阔天地,一种久违的扬眉吐气感在弥漫。

可在这股席卷全国的欢腾底下,暗流却一点儿也没消停,反而更急了。

重庆,黄山官邸。

老蒋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墙上挂着那张刚送来的、标注着华北新态势的巨幅地图。

他那张老脸,黑得跟锅底差不多,秘书和副官站在门外,连大气都不敢喘。

地图上,从绥远傅作义那儿,到晋北的阎锡山,再到太行山的八路军和冀察的聂荣臻,最后连着北平周边的东北军。

一大片区域被参谋人员用醒目的红色连成了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圈。

“好嘛,好嘛……”

老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手指关节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他们倒是抱成团了……傅宜生,阎百川,张汉卿……还有延安……嘿嘿,好啊!”

这笑声里没半点温度,只有刺骨的寒意。

他费尽心思想要整合,甚至不惜在宜昌硬打出一场“政治仗”。

结果呢?

这几家倒好,撇开他这位“领袖”,自己联手干成了这么大一票!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在赤裸裸地打他的脸,挑战他的权威。

一股混合着忌惮、恼怒和强烈不甘的情绪,在他胸腔里翻腾。

尤其是对阎锡山和傅作义,他心里的怨气最重。

桂林,李宗仁官邸。

“德公,你看这!”

白崇禧把报纸拍在桌上,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酸意和焦躁,

“阎老西这次可是赚大发了,打通了同蒲路,和太行山连成一片,山西以后更是他说了算!

还有傅宜生,地盘扩了一大圈,背靠‘东山’和河套,兵强马壮!他们倒是吃得满嘴流油!”

李宗仁没说话,只是盯着地图,眼神复杂。

他桂系在华南打得也不差,可跟华北这一把比起来,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是格局?还是魄力?

他深吸一口气:“健生,咱们之前,是不是太谨慎了?”

一种“一步慢,步步慢”的紧迫感,悄然爬上心头。

昆明,龙云的反应也差不多。

他捏着电报,心里头五味杂陈。

一方面,抗日力量壮大总是好事;

另一方面,看着别人地盘扩大,实力增强,自己却好像被排除在这场“盛宴”之外,那种被边缘化的感觉非常不好受。

他开始更认真地琢磨,该怎么跟那个若隐若现的“东山”体系,搭上更实质的关系。

华北“连线”战役大获全胜,各方势力瓜分战果的消息传到四川时,川军将领们的心情,比起其他地方军阀的“眼红”,要复杂和微妙得多。

成都,一处戒备森严、挂着“蜀兴实业公司”牌子的庞大厂区深处,川军核心人物正聚在一起。

窗外是厂房轰鸣的机器声,与屋内电台里传来的、关于华北战役总结的广播声交织在一起。

“听清楚了没得?”

一位穿着考究长衫、实则掌管着川军后勤与“东山”合作事务的刘主席,放下茶杯,指着收音机,语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慨,

“人家在北边,是把地盘连成片,把鬼子围起来耍!我们呢?”

旁边一位身着旧军装、负责军工生产的王师长叹了口气:

“我们?我们还在跟重庆扯皮,还在偷偷摸摸往山里搬机器,同样是跟‘东山’合作,看看人家傅宜生、阎老西,硬是打出了名堂,打出了地盘!

我们这‘蜀兴’、‘岷江’几个厂子,搞得再好,也是躲在盆地里下崽,见不得光嘛!”

他这话说出了在场大多数人的心声。

得益于几年前就通过秘密渠道与“东山”建立的合作关系,川军确实利用四川丰富的资源和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建立起了一套初具规模的军工和基础工业体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