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恼火的蒋光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蜀兴”的步枪、机枪生产线,“岷江”的迫击炮和弹药厂,甚至在一些隐秘的山沟里,还有试制“东山”提供图纸的火箭筒和炸药的作坊。

这些,是川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老本。

但正因为有此家底,他们此刻的感受才更加强烈:

川军要人有人,要资源有资源,现在更有了自己的“家伙事儿”,凭什么只能困守四川,看着北方的同仁们建功立业?

出川抗战的兄弟部队在外面流血牺牲,却往往因为装备补给不如中央军而承受更大伤亡,这口气,憋了很久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老蒋的更加不满,这种不满,并非源于“一无所有”,而是源于“有力量却被束缚”。

重庆方面对川军的防范、限制和物资克扣,从未停止。

明明自己有能力生产更多、更好的武器,却因为原料、能源、甚至生产许可被卡脖子,无法全力扩张。

老蒋希望川军有一定自保能力以稳定大后方,但绝不希望川军过于强大,更不愿看到川军像华北那几位一样“坐大”。

与“东山”的合作虽然是秘密进行,但规模已然不小,形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

他们尝到了拥有自己工业体系的甜头,也深知一旦失去“东山”的技术支持和关键设备、原料输入,自家的军工体系可能很快陷入停滞。

华北“连线”的成功,让他们看到了“东山”体系更强大的潜力和更广阔的合作前景,也担心自己如果跟不上步伐,会不会在未来被边缘化?

“不能再这样小打小闹了!”

刘主席站起身,下定决心,“以前我们想着,守住这点家业,能在四川说话硬气点就行。

现在看来,不行!

北边局面一开,全国这盘棋就活了!

我们川军要是还只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将来怕是连汤都喝不上热的!”

“对头!”王师长附和道,

“老蒋靠不住!我们必须跟‘东山’把关系扎得更深,他们不是要钨砂、要桐油、要井盐吗?

给!加倍给!

但我们也要更多东西,不是成品武器,是更高级的机床,是炼钢技术,是建立水电站的全套设备!

我们要能自己造更多、更好的东西!”

另一位负责对外联络的参议补充道:

“还有,我们也要争取主动。

以前合作,多是‘东山’给什么,我们接什么。

现在,我们能不能也提点要求?

比如,请他们派更多技术专家来,帮我们升级工厂?

或者,在某些方向上,比如针对我们川地地形特点的武器开发,进行联合研究?”

他们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拥有”,而是“壮大”和“自主”。

华北的榜样刺激了他们,让他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个隐蔽的“代工厂”和资源提供者。

而是希望成为“东山”体系中更具分量、更能掌握自身命运的一环。

很快,一份加密级别更高、内容也更具有战略眼光的合作建议书,从成都发出,飞向太行山。

这份建议书,不仅列出了川军愿意提供的、加倍的战略物资清单。

更详细阐述了希望“东山”协助在四川建设更完整工业体系(包括能源、冶金、机械制造)的初步构想。

并隐晦地表达了希望在未来的某些战略行动中,川军能扮演更积极角色的意愿。

与此同时,川军内部也开始悄然调整。

一些原本用于防备中央军渗透的精力,被转而投入到巩固与“东山”秘密交通线、以及培养自家技术人才上来。

他们知道,老蒋对此绝不会乐见,双方的明争暗斗只会加剧。

但华北的胜利仿佛一剂强心针,让他们觉得,为了一个更不受制于人的未来,值得冒更大的风险。

在重庆的老蒋,很快通过耳目得知了川军内部这种“蠢蠢欲动”的迹象。

他捏着报告,脸色铁青。

他原本以为川军拥有一些自办工业,反而会因其“家业”而更受牵制,更依赖中央的“大局”。

没想到,华北的榜样作用如此之大,连这些“土财主”也敢做起了“割据称雄”的迷梦!

“哼,吃着国民政府的饭,想着砸锅!”

他冷哼一声,心中对“东山”体系的忌惮和恼怒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个柯明义,不仅武装了他的死对头,现在连他视为后花园的四川,也要被其撬动。

这场战争,正朝着他越来越难以掌控的方向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