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机械交响(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考察的第三天,行程指向了太行山基地真正的核心。
穿过数道由卫兵和液压钢闸门把守的警戒线,考察团步入了一个由钢铁、机油和电力构成的奇异世界。
这里奏响了一曲人力与机械完美协作,磅礴的工业交响乐。
首先震撼考察团的,是发动机曲轴的生产线。
车间里,巨大的多轴精密仿形铣床正发出沉稳的轰鸣。
这些由东山机械厂自行设计制造的“母机”,是这里的灵魂。
工人将一块粗壮的合金钢毛坯卡上主轴,
另一头,一个按照完美曲轴形状制造的金属靠模早已安装就位。
随着机床启动,锋锐的刀头紧紧跟随着靠模的轨迹,在钢铁上“临摹” 出复杂而精确的曲轴外形。
金属碎屑如同流动的银色丝带,被冷却油冲走。
这里有高效的动力吊轨和传送滚道。
工人们操作着简易的机械吊臂,将上百公斤重的毛坯轻松上料,又将加工完的曲轴转移到下一道工序。
整个过程,人的智慧用于设定、监控和关键操作,机械的力量则用于实现极致的重复精度。
“我们一台仿形铣床,一天能精加工出四根合格的V12发动机曲轴,关键尺寸误差小于五丝(0.05毫米)。”
工程师的介绍让考察团成员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精度和效率,已然超越了同时代绝大多数兵工厂。
接下来是坦克车体焊接车间。
这里的景象更为宏大。
车体部件在动力传送辊道上缓缓移动,如同流水。
在每个工位,部件被液压夹具自动定位、夹紧,确保每次拼接的精度。
工人们使用的是架设在轨道上的半自动埋弧焊机。
焊枪沿着预设的轨道匀速前进,喷出稳定的电弧,将厚重的装甲钢板牢固地熔接在一起。
速度快、质量稳定、焊缝美观。
“这条焊接线,让我们的坦克车体产能提升了三倍,并且大幅降低了对顶尖焊工数量的依赖。”
车间主任解释道。
看着那在蓝色电弧下逐渐成型的坦克,考察团成员能直观地感受到这种 “标准化流水作业” 带来的恐怖产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