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回马枪(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闪电战,开局打残了苏联主力。
前期的两次突击,也完美达成了战略目标。
此刻,德军装甲矛头已后撤至波兰东部的“东方壁垒”后休整,仿佛猛兽在舔舐爪子,等待下一次出击。
而在那片被蹂躏过的苏联国土上,一种悲壮的重建正在斯大林“不惜一切代价”的死命令下进行。
来自乌拉尔乃至西伯利亚的铁路专列,满载着备用机床、技术图纸以及全国征调来的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工,
驶向莫斯科郊外的飞机厂、图拉的兵工厂、哈尔科夫的拖拉机厂等等地方的废墟。
工人们在废墟上清理出空地,竖起临时的工棚,烟囱再次冒出了黑烟,这是苏联不屈的象征,也是它最后一口元气。
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被高空掠过的德军侦察机和潜伏的勃兰登堡分队看在了眼里。
一份份标注着“目标复苏”的坐标和情报,被紧急送往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大本营。
“他们正在把散落的珍珠重新串起来,”希特勒对着他的将领和来自日本的盟邦观察员兴奋地挥舞着拳头,
“那我们就去把整串项链夺过来,这一次,我们不仅要他们的工厂,更要他们的工程师,他们的图纸,他们恢复生产的最后希望!”
代号“绞杀希望”的终极收割行动,在绝对保密中部署。
与之前以歼灭有生力量为主的装甲集群不同,此次组建的是全新的 “收割者”军级特遣队。
它们是为掠夺而生的怪物。
以直扑莫斯科外围工业区的 “中央收割集群” 为例,其编成体现了冷酷的效率:
先锋是第7装甲师。
他们的任务是以“虎式”坦克营为矛头,沿公路干线直线突击,砸开任何试图阻挡的苏军残部,并用钢铁身躯包围并锁死目标区域。
第14摩托化步兵师、第35步兵师,紧随装甲师之后,他们将以团、营为单位,迅速分散控制所有交通枢纽、工厂大门和科研机构宿舍区。
他们的任务是确保“工地”的安全,并将所有技术人员“保护性”集中起来。
核心执行者是第501特种工兵旅,这是行动的心脏。
该旅下辖数个专业营:拆卸营(装备重型起重机、切割机)、打包营(负责分类、装箱)、铁路操作营(负责协调车皮)。
他们身边跟着由克虏伯、西门子工程师和顾问组成的“技术鉴定小组”。
第412后勤运输师,他们掌控着数百列紧急调拨的宽轨火车车厢和数千辆卡车,构成了连接前线与后方的钢铁血管。
同样的模式也应用于南方(目标哈尔科夫、顿巴斯)和北方(目标列宁格勒残存设施)战线。
整个行动动用的总兵力超过五十万。
9月5日,黎明。
德军的装甲洪流再次从“东方壁垒”后涌出,这支队伍里夹杂了太多非典型的军事单位,庞大的工兵设备车队和一眼望不到头的后勤卡车。
苏军前线指挥官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误判。
他们预计德军会继续寻找并试图合围他们的重建兵团,因此将宝贵的预备队部署在可能的包围圈侧翼。
然而,德军的装甲师对这些诱人的目标视而不见,他们如同接到了死亡快递的订单,沿着笔直的路线,无视侧翼的骚扰,疯狂地向后方那些冒着烟的重建工业区冲刺。
“他们疯了,他们的侧翼完全暴露了!”一位苏军前线参谋在电台里惊呼。
“不,他们没疯”他的师长看着地图上德军突击箭头直指的终点,那些他奉命不惜代价也要保护的重建中心,脸色惨白,
“他们的目标,是我们的根。”
第7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在三天内就兵临图拉兵工厂外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