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回马枪(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这里,一周前才刚刚恢复了部分生产。
工人们甚至来不及放下手中的工具,就被德军的摩托化步兵“请”到了广场上集中。
随后,第501特种工兵旅的开进景象,让所有被俘的苏联工程师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这是一支高效、冷酷的工业拆迁队。
拆卸营的士兵操作着重型起重机,直接吊走那些刚刚校准好的大型机床。
工兵们熟练地断开管线,将地脚螺栓切割开。
打包营的士兵涌入技术档案室,有选择地将设计图纸、工艺流程卡、材料配比单分门别类地装入贴有德文标签的专用木箱。
任何试图隐藏或销毁资料的行为,都会招致无情的射杀。
技术鉴定小组的专家,手持清单,在人群中穿梭,用生硬的俄语点名:
“伊万诺夫工程师?格里高利技师长?”
被点到的人,连同他们的家属,会被立刻带上专门的卡车,送往后方集结营。
反抗者,就地处决。
一位年迈的苏联工程师,看着自己倾注了毕生心血的生产线被像玩具一样拆解装车,老泪纵横,他对一名德军“技术猎兵”吼道:“你们这些强盗,你们夺走的是一切!”
那名猎兵冷静地记录着设备编号,头也不抬地用德语回答:“不,我们夺走的是未来,你们的未来。”
同样的场景,在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在莫斯科国家航空工厂的备用车间、在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研究所和实验室里,同步上演。
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明白了德军的意图。
斯大林发出了“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国人运走我们的工厂”的严令。
仓促集结的步兵师,在坦克的带领下,向德军看似漫长的后勤线发起了悲壮的反冲击。
然而,这一切都在德军的预料之中。
“收割者”集群的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早已在关键交通线两侧构筑了坚固的阻击阵地。
缺乏炮兵和空中支援的苏军步兵,在德军“虎式”坦克和突击步枪的火网前,成片倒下。
他们的牺牲,仅仅是为拆卸工作多争取了几个小时,却无法改变结局。
5到7天后,当苏军更大规模的反击力量即将合拢时,“收割者”集群展现了其另一面恐怖的能力,高效的撤离。
满载设备和人员的火车专列,已经沿着被工兵紧急修复的铁路,隆隆驶向西方。
装甲部队则且战且退,在空军的掩护下,沿着来时的安全走廊,有序地撤回起始防线。
他们身后,留下的是被彻底掏空、再无恢复可能的工业废墟,以及一片被抽干了技术灵魂的绝望之地。
当第一列满载苏联工业精华的火车驶入德国境内时,整个帝国沸腾了。
这不仅仅是战利品,这是一次对一个工业大国进行的器官移植。
德国的战争机器,将因此获得苏联的坦克技术、航空材料和庞大的基础工业产能。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日本也欣喜若狂。
通过德日之间的海洋动脉,部分共享的技术资料和设备,正被源源不断地送往日本进行研究。
一个吸收了苏联工业遗产的德国,意味着日本将获得一个更强大、更能牵制美英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