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江淮连营:虚实之间(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当陆逊的轻骑踏过合肥城头的魏字残旗,王凌的败军正用血衣在泥地里画出逃亡寿春的路线——张苞的白甲在月光下第三次绕着小山包打转时,诸葛诞终于摔碎了那盏映出两支火把的铜樽:“陆伯言……你竟敢用五千人吓我五万大军!”

---

在文钦与诸葛诞对峙之际,陆逊和张苞率大军对合肥持续的猛攻与精准的爆破,终于摧垮了这座坚城的最后意志。在“伏波”号巨舰的威慑和汉军水陆不计伤亡的猛扑下,合肥城西南角的缺口越撕越大,守军疲于奔命,士气濒临崩溃。

征东将军王凌,这位曹魏宿将,此刻甲胄染血,须发凌乱,站在摇摇欲坠的城楼上,望着城内四处燃起的烽烟和潮水般涌入的汉军,心中一片冰凉。他知道,大势已去。

“将军!西门已破!汉军大队入城了!”

“报——!东门守将……战死!”

坏消息接踵而至。

王凌长叹一声,眼中尽是不甘与决绝。他召集身边尚存的亲卫和部分精锐,嘶声道:“合肥已不可守!随我突围,前往寿春,与诸葛都督会合!为我大魏,保留这点骨血!”

是夜,月黑风高。王凌率残部约两千人,趁汉军入城后秩序尚未完全建立,混乱之际,悄悄打开北门一处隐秘侧门,丢弃所有辎重,人衔枚,马裹蹄,借着夜色掩护,拼死杀出重围,向着西北方向的寿春仓惶遁去。

翌日清晨,汉军彻底肃清城内残敌。“汉”字大旗,终于插上了合肥城头。这座让孙氏政权乃至如今的大汉政权魂牵梦绕、屡攻不克的江淮重镇,在陆逊新一代水陆大军的雷霆打击下,宣告易主。

张苞提着仍在滴血的长矛,兴奋地找到正在巡视城防的陆逊:“大都督!合肥已下!咱们是不是立刻整顿兵马,一鼓作气,去端了诸葛诞的老窝,解寿春之围?”

陆逊看着意气风发的张苞,以及周围虽然疲惫却士气高昂的将士,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反而眉头微蹙。他遥望西北方向,沉声道:“寿春被围已久,文钦将军情况不明。诸葛诞非庸才,围城打援,乃其惯用伎俩。我军苦战方克合肥,士卒疲惫,若贸然以疲敝之师前往,正中其下怀。”

他略一沉吟,果断下令:“传令:留黄权将军率本部两万人,并部分水军,镇守合肥,安抚百姓,修缮城防,清点缴获,转运粮草。张苞将军,点齐你麾下最精锐的五千轻骑,一人双马,携带十日干粮,随我即刻出发,驰援寿春!”

“五千轻骑?”张苞一愣,“大都督,诸葛诞可有五万大军!这点人马……”

陆逊嘴角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意:“兵贵精,不贵多。诸葛诞知我克合肥,必料我大军需要休整。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以精骑驰援,示之以疾,更要……示之以虚!”

陆逊与张苞率五千轻骑,如同一股钢铁洪流,离开合肥,沿着颖水方向,直扑寿春。陆逊严令:沿途多张旗帜,夜间多点火把,遇小股魏军或斥候,则大张旗鼓,宣称“大汉征东大将军陆逊,亲率十万大军来援,踏平寿春叛军!”

这支骑兵队伍,白天烟尘滚滚,旗帜如林;夜晚火把连绵,如同星河落地。沿途魏军哨探远远望见,无不胆战心惊,飞马报与诸葛诞:“报——都督!大事不好!陆逊亲率大队骑兵,不下数万,旌旗蔽空,已过成德,直逼寿春而来!”

与此同时,刚刚历经血战、狼狈不堪的王凌残部,也终于逃到了诸葛诞的大营。

中军帐内,王凌卸去残破的甲胄,身上数处伤口还在渗血,他面带愧色,向诸葛诞请罪:“公休!凌……无能,辱没使命,合肥……丢了!有负朝廷,有负都督重托!” 说罢,便要跪下。

诸葛诞急忙上前扶住,看着这位往日意气风发的同僚如此模样,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叹道:“彦云何出此言!合肥之失,非战之罪。陆逊、张苞挟新胜之威,器械精良,更有巨舰之利,你能坚守至今,已属不易。快起来,疗伤要紧!”

他命军医为王凌处理伤口,赐座奉茶。待王凌情绪稍定,诸葛诞屏退左右,帐中只剩他二人。

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位魏国重臣凝重而迷茫的脸庞。

王凌饮下一口热茶,苦涩地道:“公休,如今合肥已失,江淮门户洞开。陆逊大军不日即至,寿春城内文钦未平,这……这局势该如何是好?”

诸葛诞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帐壁悬挂的淮南舆图前,手指轻轻划过合肥至寿春的路线,沉默良久,才缓缓道:“陆逊来的好快……据报乃是轻骑疾进,虚张声势。其攻克合肥,兵马岂能不疲?所谓十万大军,必是疑兵。”

王凌急道:“即便是疑兵,若其与文钦内外夹击,我军亦恐难以招架啊!”

“内外夹击……”诸葛诞重复着这四个字,眼神复杂地看向王凌,“彦云,你我在魏为官多年,历经武皇帝、文皇帝、明皇帝,乃至如今……你可曾想过,我等今日在此血战,所为者何?所保者何?”

王凌闻言,身体微微一震,抬头看向诸葛诞,见他眼中竟有一丝与自己相似的迷茫。他想起文钦在城头的质问,想起高平陵之变的血腥,想起司马懿如今在洛阳的专权跋扈,不由得低声叹道:“所为何来……公休,不瞒你说,自洛阳剧变以来,凌心中亦时常惶惑。武皇帝创业艰难,文皇帝承继大统,明皇帝亦算英主,然如今……司马仲达之行径,与昔日董卓何异?我等拼死效力,究竟是为大魏江山,还是为他司马氏一家之私?”

这话可谓大逆不道,但在此时此地的军帐中,却显得无比真实。诸葛诞没有斥责,反而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是啊……文钦虽叛,其言未必全无道理。‘清君侧’……呵呵。”他苦笑一声,“这‘君侧’,如今到底是谁在玷污?”

两位将领相对无言,帐中弥漫着一种对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感和深深的疲惫。他们忠于的是那个曾经强盛的曹魏,而非如今被司马氏阴影笼罩的朝廷。

就在这时,斥候再次来报,确认陆逊前锋已近,但其军规模确实远小于宣称之数,且多为骑兵,后续并无大队步卒跟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