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江淮连营:虚实之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诸葛诞眼中精光一闪,做出了决定:“传令三军,拔营起寨,向汝阴方向后撤三十里下寨!依托颖水,构筑防线,暂不与陆逊、文钦接战!”

“都督?!”王凌和帐外闻令而来的将领皆是一惊。明明看破了对方是虚张声势,为何还要退兵?

诸葛诞看着他们,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陆逊用兵,虚虚实实。我看破其虚,彼亦知我能看破。然,寿春城中文钦犹在,若我全力应对陆逊轻骑,文钦趁机出城夹击,我军虽众,亦难免混乱。此其一。其二,合肥新失,军心震动,我军久围寿春不下,士气已堕,亟待休整。其三……”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只有王凌能清晰听见:“这大魏的江山,未来的路在何方,你我都需时间……好好思量。暂且退一步,观望局势变化,未必是坏事。”

王凌默然,明白了诸葛诞更深层的用意。这退兵,既是军事上的稳妥之举,也包含了政治上的观望和犹豫。

于是,诸葛诞五万大军,在陆逊五千轻骑的“威慑”下,竟真的井然有序地向后撤退了三十里,选择了一处地势有利、靠近水源的地方重新扎营,与寿春、以及即将到来的陆逊部,形成了新的对峙局面。

陆逊与张苞率轻骑抵达寿春城外时,看到的是诸葛诞大军后撤留下的空营遗迹,以及寿春城头激动欢呼的守军。

文钦亲自出城迎接,这位以勇猛着称的将领,此刻也是面容憔悴,但眼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陆逊的感激。

“伯言兄!若非你及时来援,震慑诸葛诞,我这寿春城,恐怕真要撑不住了!”文钦紧紧握住陆逊的手,声音有些哽咽。

陆逊谦和一笑:“文将军坚守孤城,力抗强敌,才是真正辛苦了。逊,不过借势而为,行险一搏罢了。”

两人并马入城,张苞率骑兵于城外警戒。寿春城内,虽然物资消耗巨大,但守军见援军抵达,强敌退却,士气顿时高涨起来。

当晚,文钦设宴为陆逊、张苞接风洗尘。席间,自然谈到了如今的天下大势。

文钦意气风发,举杯道:“伯言兄,张将军,如今合肥已下,诸葛诞退兵,江淮之地,大半已入我手!更可喜的是,我刚接到长安檄文,诸葛丞相已亲率大军,攻破潼关!天险已失,洛阳震动矣!”

“哦?潼关已破?”陆逊眼中也露出惊喜之色,这消息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正是!”文钦更加兴奋,“而且,破关之战,有一桩奇功!乃是我儿文鸯,于万军之中,匹马单枪,突入魏阵,阵斩魏国大将孙礼!勇冠三军,连诸葛丞相都亲口夸赞,‘虎父无犬子’!”

在座众人闻言,皆尽动容。孙礼乃魏国宿将,成名已久,竟被文鸯阵斩,此等武勇,确实惊人。张苞更是拍案叫好:“文鸯贤侄真乃少年英雄!将来必是我大汉栋梁!” 众人纷纷向文钦道贺,宴席气氛热烈。

待酒过三巡,气氛稍缓,陆逊将话题引回眼前战局:“文将军,诸葛诞虽暂退,然其兵力未损,退而不乱,乃劲敌也。不知将军对其人,有何看法?”

提到诸葛诞,文钦放下酒杯,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伯言兄,不瞒你说,我看那诸葛公休,其心未必真在司马氏!”

他压低声音,将之前阵前对话,诸葛诞被其质问得哑口无言,最终主动撤军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若非其心已动,心存观望,岂会因我一番话便放弃即将到手的寿春?他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啊!”

陆逊静静听完,羽扇轻摇,沉吟道:“诸葛公休,乃琅琊名士,丞相之族弟。其人才干出众,素有名望。观其用兵,进退有据,非是庸碌之辈。高平陵之变,司马氏手段酷烈,天下士人心中自有杆秤。诸葛诞心存疑虑,亦是常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目光扫过文钦和张苞,缓缓道:“如今丞相已破潼关,威震中原。诸葛诞在此时选择退兵观望,其意难测。或许……他也在等待一个契机,一个足以让他下定决心的契机。”

文钦眼中精光一闪:“伯言兄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争取他?”

陆逊微微颔首:“未尝不可。若能不动刀兵,说服诸葛诞来归,则淮南可传檄而定,中原门户大开,与丞相潼关大军形成夹击洛阳之势!届时,司马懿纵有通天之能,也难挽狂澜。”

张苞却有些不服:“大都督,那诸葛诞若真有反心,为何不早早来投?如今我军势大,他才犹豫,岂非首鼠两端?”

陆逊看了张苞一眼,意味深长地道:“身处乱世,个人抉择,关乎身家性命,家族存续,岂能轻率?诸葛诞之犹豫,正是其谨慎之处。也正因其谨慎,若能说服,方更显可靠。”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的星辰,沉声道:“下一步,我军需在寿春抓紧休整,补充粮草,整合文将军所部。同时,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持我亲笔书信,秘密前往诸葛诞大营,陈说利害,探其虚实。”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外,需立即将合肥捷报、潼关大捷以及文鸯将军阵斩孙礼的消息,广为传播,尤其是要在诸葛诞军中和魏国境内散播!不仅要鼓舞我军士气,更要动摇魏国军心,让那些仍在观望的魏臣知所趋避!”

寿春城内的灯火,与三十里外诸葛诞大营的篝火,在江淮的夜空下遥遥相对。一场激烈的攻城战暂时平息,但另一场更加复杂、关乎人心向背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江淮的战局,乃至整个天下的走向,都因合肥的陷落、潼关的突破以及诸葛诞那微妙的退兵,而进入了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