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铁血新政(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司马懿闻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备车,去崔府。”
当夜,司马懿并未调动大军,只带着司马师及百余名精锐虎卫,直接来到了崔林府上。崔家正在宴请宾客,庆祝“赶走了讨厌的苍蝇”,歌舞升平。司马懿的到来,让整个宴会瞬间冻结。
司马懿径直走到主位,看着脸色煞白的崔林,没有说话。司马师一挥手,一名虎卫提着一个木盒上前,当众打开——里面正是崔林那名放冷箭的心腹庄客的头颅!血迹未干,双目圆睁!
满堂宾客吓得魂飞魄散,杯盘落地之声不绝于耳。
崔林吓得瘫软在地,语无伦次:“太尉……太尉饶命……此事……此事与我无关啊……”
司马懿看都没看他,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噤若寒蝉的豪强代表,声音平静得可怕:“新政,乃陛下旨意,国之大事。阻挠新政者,形同谋逆。”
他顿了顿,指着那颗头颅,一字一句道:“这就是谋逆的下场。”
“崔林管教无方,纵仆行凶,杀害朝廷命官,罪同谋逆。抄没家产,男子十六岁以上皆斩,女子及幼童没入官奴。崔氏一族,永不叙用。”
命令一下,虎卫立刻动手,不顾崔林的哭嚎求饶,当场将其拖出。府外,早已等候的军队迅速包围了崔府,开始了血腥的清洗。
那一夜,邺城崔家,这个河北望族,烟消云散。其家产田亩,尽数充公。
河东,安邑。
大族卫臻家,采取软抵抗策略。面对度支曹的清查,他们表面上积极配合,却暗中贿赂清查官员,伪造账册,隐匿了大量田产和荫户。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
然而,他们低估了司马懿的手段。司马懿早已派出大量酷吏和密探,混入各地清查队伍,或暗中监视。卫家的伎俩很快被密探查明,证据确凿。
司马懿的处理方式同样冷酷高效。他并未大张旗鼓,而是以“议事”为名,将卫臻家族的主事人召至洛阳。人一到,立刻下狱。三司会审迅速定罪。卫家主要成员被以“欺君罔上、贪墨国帑”的罪名处决,家族同样被抄没。那些受贿的官员,无论官职大小,一律同罪,抄家处斩。
司马懿用崔家的“硬抵抗”和卫家的“软抵抗”的人头,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红线: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凡是阻碍新政者,杀无赦!
一时间,魏国各地,尤其是世家豪强聚集的中原、河北地区,腥风血雨。每天都有家族被查抄,有人头落地。在司马懿的铁血手腕下,新政虽然伴随着无数的哭嚎与血腥,但确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行推行了下去。大量的隐田被清查出来,无数的荫户被重新登记为国家编户齐民,国库的税基得到了显着的扩大。
与诸葛亮在季汉循序渐进、注重引导与民生改善的“种田流”新政不同,司马懿的改革,充满了急功近利的色彩和浓重的军事化压迫感。
1.除了推行新政中的雷霆手段,司马懿在雷火营也进行了疯狂的投入:
“利器监”在司马懿的严令下,几乎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对蜀军“霹雳营”的模仿和研发。大量的工匠被征调,无数的钱粮、铁料、硫磺、硝石被消耗。为了获取足够的资金,司马懿甚至默许了度支曹在某些地区加征“特别军资税”,这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给了酷吏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的机会。
司马懿内心:时间!我需要时间!必须在诸葛亮下一次进攻前,拥有足以抗衡甚至压制其霹雳营的武器!哪怕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
然而,火器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蜀国的霹雳营是在诸葛亮给了明确设想的情况下,研究投入已经近乎二十年才有了现在的成果,而魏国的“雷火营”进展缓慢,仿制的火药威力不足且极不稳定,发射装置也粗糙笨重,远远达不到蜀军的水平。巨大的投入与微薄的产出,成为了新政财政上一个不断流血的伤口。
2. 军府制度的扭曲:
“寓兵于农”的军府制度,本意是好的。但在推行中,为了快速见效,地方官员往往采取强制手段,粗暴征调青壮,训练也多以鞭挞和苛法维持,使得百姓视入军府为畏途,怨声载道。这与蜀汉预备役制度通过政策优待、保障民生来吸引和维系兵源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3. 人才选拔的局限:
虽然提出了“唯才是举”,但在司马氏绝对掌控下,“中正官”的选拔标准依然难以完全摆脱门第的阴影,且首要条件是“忠诚”于司马氏。许多真正有才学的寒门士子,或因缺乏门路,或因不愿彻底投靠司马氏,依然难以进入核心阶层。新政在人才选拔上的效果,远不如季汉彻底。
司马懿的新政,就像一剂猛药,强行注入魏国这个病入膏肓的躯体。它确实在短时间内压制了部分症状,但其粗暴的执行方式、巨大的社会成本以及内部滋生的新腐败,也埋下了深刻的隐患。豪强们表面屈服,内心怨恨的种子已然种下;底层百姓在沉重的税赋和兵役下苦苦挣扎;朝堂之上,更是万马齐喑,只有司马懿一人的声音。
这是一条与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改革之路,充满了铁与血。司马懿以其无与伦比的权谋和冷酷,强行推动着魏国这架古老的战车,驶向未知的深渊。他不知道这条路能否通向生天,但他知道,若不如此,等待大魏和他司马氏的,只有更快到来的毁灭。而遥远的南方,那位羽扇纶巾的对手,似乎也并未停下脚步,正冷静地注视着北方发生的一切,等待着下一个出手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