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最新章节。

"庞叔父谋取益州之策失之急进——"

"刘璋虽暗弱,非愚钝之人。若见皇叔闻讯即亲率大军入蜀,安能不生戒心?"

这里是用不同表达方式

——————————————————————————————————

"况且刘璋麾下并非没有能人谋士,即便不受重用,依然可能建议刘璋对您有所防备。"

"因此,"

"容我冒昧直言:"

"在伯父未以实际行动向刘璋证明荆州军确实只为讨伐张鲁之前,他对您的猜忌无论如何都会存在。"

"更甚者,"

"荆州军入蜀途中,极可能受到益州军队的全程监视。"

"如此看来,庞叔父之计若成尚可,倘若失败......"

"我等性命便全系于他人之手。"

"数万荆州将士葬身蜀地险峻群山之间,也并非没有可能。"

诸葛川刻意回避了刘璋将来会在涪城犒军之事。

这太过遥远。

排除这个偶然因素后,诸葛川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连庞统听完都陷入沉默。

他意识到自己只考虑了荆州立场,却忽略了益州方面的反应。

以他的才智也不敢断言刘璋暗弱就意味着其谋士都无能。

虽然不愿承认,但庞统内心已被这番话说服。

只是他生性倔强......

最终选择了沉默。

诸葛川察觉到庞统的反应,

适时地停止了劝说。

他本就不是要说服刘备,只要点醒庞统这个"激进源头"便已达到目的。

随后,

诸葛川将目光转向诸葛亮:

"父亲之计,太过迟缓!"

"迟缓最易横生枝节。"

"从荆州入蜀,再讨伐张鲁,最后联合张松谋取益州,这期间变数实在太多。"

"任何变数都可能导致全局溃败。"

诸葛川目光深邃地望向刘备:"明君不涉险境。即便伯父征战二十载无畏生死,但昔日无立锥之地与今坐拥荆州基业岂可同日而语?行事更需三思。"

他转向诸葛亮轻声道:"父亲以为如何?"

被幼子点醒的诸葛亮想起谋蜀生变的可怕后果,背脊发凉,长叹道:"确是我思虑不周。主公安危重逾千钧,不该亲赴险境。"

刘备见两位谋士皆被少年说服,蓦然想起曹操当年感慨——此刻他心中唯有一念:生子当如诸葛川。强忍收其为义子的冲动,他展颜笑道:"伯治可有良策?"

关于赵云、魏延、庞统作为叔父的设定,我会保持原样。主角称赵云为伯父,主要是担心"伯父"这个称呼会让赵云显老,与大家心目中那个英姿勃发的白袍将军形象不符。

至于魏延、庞统、张松的年龄,暂且设定为比诸葛亮小一些。

虽然历史上庞统比诸葛亮大两岁,但根据本书中庞统狂放不羁、经常打趣主角的性格,称他为叔父更为合适。魏延的具体出生年份不详,但从他将关羽视为偶像来看,年龄应该不超过诸葛亮,可以算作刘备阵营的青年将领。

张松能跟年轻的**、孟达私交甚笃,想必年纪也不大。我怀疑电视剧里把张松演老了,或者是因为长相问题显得年纪大?

"计将安出!"

听到刘备这句话,诸葛川嘴角微扬。

"刘伯父,侄儿已在此恭候多时了!"

他心中默念着,等的就是刘备这声询问。眼眸中顿时迸发出锐利的光芒,让刘备不禁为之惊讶。

刘备暗自思忖:"这位侄儿莫非真有妙计?"

想到此处,刘备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先前诸葛川的种种表现,已让他不知不觉间不再将其视作普通少年,而是如同与智者交谈般对待。

不仅刘备如此,诸葛亮和庞统此刻也神情肃穆。

他们和刘备一样,都想知道否定了他们方案的诸葛川,会提出怎样不同凡响的建议。

在三人注视下,诸葛川轻启双唇:

"借兵!!!"

"借兵?!"庞统率先出声,语气中充满惊诧与疑惑。

"怎么个借法?"刘备紧接着问道。

诸葛亮则沉默不语,听完这两个字后便陷入沉思。

三人截然不同的反应,恰好展现了他们迥异的性格。

但此刻诸葛川无暇顾及这些,而是再次加重语气重复道:

"借兵!"

"正是借将之法!!!"

"倘若刘季玉被张子乔说动,欲请玄德公出兵讨伐张鲁,叔父不妨先做推辞之态。然则回绝之时,需得留三分余地。"

"切记,切记..."诸葛伯治意味深长地提醒,"话不可说绝。"

"譬如表明虽有心相助,奈何曹操犯境,荆州危急,实在分身乏术。"

"然则即便处境艰难..."

"叔父亦可言明念在同宗情谊,必当遣一员虎将驰援益州,以尽汉室宗亲之责。"

"至于这员虎将人选?"

"小侄斗胆以为,关将军最为合适。"

"其一,威名显赫。"

"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天下谁人不识君?"

"更何况..."

"彼乃叔父结义兄弟,更能代表叔父诚意。"

"若刘季玉闻听叔父临危援手,岂能不心生感激?"

"纵使不起感激之意,亦当减轻戒心!"

自然。

诸葛伯治尚有未尽之言。

他意在调离关羽,避免日后荆州之失。

若非如此,如何能让常山赵子龙坐镇荆州?

"云长?"

刘备未料诸葛伯治竟会举荐关羽代己出征。

他颔首赞同:"以云长之勇,配以士元或孔明为辅,区区张鲁确不足虑。"

非是刘备自傲,实是未曾将张鲁放在眼中。

但见。

刘备并未打断诸葛伯治,抬手示意其继续。

他想看看。

这位语带玄机的侄儿,还有何等谋划。

"伯治,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