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碰撞(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山脊线》最新章节。

褚世安与楼听松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立刻表态,反而看向何明远,带着一丝探究:“小何,这些情况……你是怎么了解得这么清楚的?”他似乎对何明远能如此精准汇报产生了兴趣。

“褚书记,我是近期负责跟镇政府对接协调工作(指讨薪事件后续)时,从王门镇企业办徐若杭主任那里了解到的。”何明远坦然回答,并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正在安抚周月娥的徐若杭。

“褚书记,这位是我们项目部的主管,何明远。”陆云深见状,立刻上前补充介绍何明远的身份。

褚世安微微颔首,随即向旁边的总经理刘建民和副总经理邹景明示意了一下。两人立刻靠拢过来。褚世安低声指示道:“建民总,景明,你们下来主动跟镇政府方面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情况。事情虽然发生在征地环节,但毕竟跟我们矿区的开发建设密切相关,甚至其根源(盗采)也与此地历史有关。我们必须主动掌握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潜在风险,明确我们的责任边界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他的指示显得更为周全和主动。

“好的,书记,我们马上落实。”刘建利落地应下。

“政府有政府的法定职能,我们企业有企业的核心任务。最重要的是各司其职,管好自己分内的事。”林穗宁在一旁补充道,再次强调了她的观点。

褚世安脸上保持着微笑,看了林穗宁一眼,没有反驳。但何明远却从他那看似赞同的微笑中,敏锐地读出了一丝对林穗宁直接干预清江公司具体事务、且态度过于机械的不满。何明远不动声色地向后退了半步,保持距离。

他刚才出言解释,是基于下属的本分——领导问及项目相关情况,而他恰好了解。褚世安随后对刘建民和邹景明的指示,核心是“主动了解相关性,分析利害”,这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控和机会把握思维。而林穗宁的“无关性”思维,则倾向于划清界限,避免介入,是一种相对保守和防御的姿态。

何明远脑海中再次闪过财宝老师关于期货和股票思维的比喻:股票要善于发现机会(机会思维),期货要时刻警惕风险(风险思维),但两者都需主动研判。褚世安更像是在做多空双向的研判,而林穗宁则倾向于不做不错。

“基层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如果干部素质不过硬,工作不细致、作风不扎实,就容易出现这类历史遗留问题,给后续工作带来被动。”林穗宁望着另一边还在处理问题的关小月等人,语气中带着一丝自上而下的评判。

“上级领导统筹全局不容易,基层干部直面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面广,难免会有疏漏。我们要多理解、多支持他们的工作嘛!”褚世安立刻笑着接话,语气圆融。他常年与各级地方政府打交道,深知关系维护的重要性,绝不会在公开场合留下任何对地方政府不满的话柄,姿态放得很低。

“明远,”楼听松忽然开口,声音平和却自然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权威,“你过去关镇长那边看看。如果她们一时处理不完,就跟关镇长说,请她们先忙,我们大部队就不打扰她们处理公务了。但务必转达,今晚的晚餐,我们诚挚邀请关镇长和徐主任务必赏光。”

“好的,楼组长。”何明远应声,立刻向关小月那边走去。楼听松看似随意地安排褚世安的下属办事,实则自然地将自己融入了褚世安和林穗宁的谈话圈,也顺便调整了话题方向。

“企业和政府尽管分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国家建设好,把经济发展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楼听松平和地说道,起到了很好的调和作用。

何明远一边走,一边暗自思忖:褚世安作为基层公司一把手,需要总揽全局,平衡各方,因此考虑问题更全面务实,注重实际效果和长远关系。而林穗宁,显然缺乏扎实的地方基层工作经验,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容易流于表面和教条,考虑问题条条框框比较多,灵活性不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关小月一小会耐心而有力的沟通协调,周月娥等人被劝离了,来得突然,散的干脆。

关小月快步走回来,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各位领导,实在不好意思,打扰大家调研了。我们的个别群众觉悟不高,看问题比较现实。她家已经获得了一百多万的补偿款,现在还有一些后续的小问题正在处理中,她也是心里着急,方式方法欠妥。请各位领导多多包涵。”

“小插曲,没关系。关镇长,我们继续往前看看吧?”陆云深赶紧出面,试图重新引导行程。

然而,林穗宁似乎还想就此事发表看法,她对着关小月,用一种略带指导意味的语气说:“关镇长,基层工作关键在于细致和扎实。只要我们把工作都做扎实、做到位了,群众自然就挑不出毛病了嘛。”这话听起来像是建议,却带着一丝隐晦的批评和居高临下的意味。

徐若杭在一旁听得微微蹙眉。她忽然上前一步,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语气却清晰有力:“林主任,您说得对,基础工作一定要扎实。就拿眼前的事说,咱们黑水村前期为了支持矿区建设,村民大会原本已经同意,无条件将进场道路两侧各让出4米土地,这样道路就能拓宽到12米,全线5公里,涉及新让出土地约60亩。这本来是为项目做贡献的好事。”

她话锋一转,略带无奈地说:“可现在,部分村民反悔,鼓动大家要求征地补偿。这笔账很好算,60亩地的补偿,加上青苗费、拆除部分院墙的补偿,加起来大概需要300多万。如果关镇长不带着我们没日没夜地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耐心协调沟通,那么现在摆在西矿集团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额外支出这300多万,要么就只能接受一条只有4米宽的狭窄村道作为唯一的进场道路。关镇长和镇政府,可是在实实在在地为项目排除障碍、保驾护航啊。”

徐若杭这一笔账,算得清清楚楚,数据准确(显然来自与何明远的交流),合情合理。她的话音落下,现场出现了一刹那的寂静。

林穗宁脸上的表情瞬间有些凝滞,她张了张嘴,却发现一时竟无法反驳。她没想到这个年轻的镇干部会如此直接、又有理有据地回应她,而且直指问题的核心——地方政府的努力和付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和项目进度。 轻飘飘的一句“工作要扎实”,在徐若杭列出的具体困难和巨大工作量面前,顿时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褚世安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楼听松则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