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厅官心思与资本嫁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山脊线》最新章节。
边西省政府办公厅的小会议室内,窗明几净,气氛却比往常多了几分微妙。这间平日多由左呈秘书长召集办公厅内部会议的房间,今天临时被拨给何明远使用,原因无他——何明远身为韩俊峰的专职秘书,必须随时待命,确保省长一声召唤,他能即刻出现。
会议定在上午九点半。九点二十五分,何明远已提前在会议室门口等候。他身着合体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身姿挺拔,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和与郑重。尽管内心清楚自己只是一个正处级的秘书,但作为会议的召集人,且议题关乎省长关注的电机产业发展大计,他必须展现出足够的重视和沉稳。
九点二十八分,三位重量级人物几乎同时抵达。教育厅厅长蒋枬,年近五十,气质儒雅,戴着金丝边眼镜,一副学者型官员的模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李正阳,身材敦实,目光锐利,透着一股实干家的精明;财政厅厅长宫侬才,则是标准的“财神爷”派头,步履沉稳,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仿佛心里永远在拨算着收支的盘子。
“蒋厅长、李厅长、宫厅长,三位领导好,感谢您们亲自过来。”何明远快步迎上,微微欠身,主动伸出双手依次与三位厅长握手,态度恭敬而不失分寸。
“何秘书太客气了,省长交办的大事,我们岂敢怠慢。”蒋枬笑容和煦,话语间滴水不漏。李正阳则是爽朗一笑:“何秘书召集,我们肯定得来。”宫侬才则只是点了点头,简单地回了句:“何秘书,你好。”
三位厅长心里都明镜似的。前一晚接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研究电机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会议通知后,他们各自厅里都迅速组织了内部研究会,形成了初步意见和材料。按常规,这种级别的专题协调会,派一位分管副厅长或核心业务处长携带材料参会,完全符合程序。但他们三人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亲自出席。
原因有三:其一,议题敏感且重要,涉及省委省政府刚刚定调的“电机产业”新战略,更是韩俊峰省长亲自推动的重点方向,亲自参会方能体现本部门的最高重视程度。其二,会议召集人是何明远——这位刚刚经历风波、奇迹般“企转政”并一步踏入权力核心圈的省长新晋专职秘书。与其说是来开会,不如说是借此机会,近距离观察、接触并试图与这位潜力无限的年轻干部建立初步的工作联系和私人印象。其三,纯粹的好奇心驱使。何明远在卡拉马的雷霆手段、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幕后操盘(虽未公开但其能量已在小范围流传),以及那场突如其来的纪委调查和迅速复出,都让他身上笼罩着一层传奇色彩。三位在宦海沉浮多年的正厅级干部,也想亲眼看看,这位“空降”的年轻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众人落座,何明远坐在主位,三位厅长分坐两侧。没有过多寒暄,何明远直接切入主题,语气诚恳:
“蒋厅长、李厅长、宫厅长,今天冒昧请三位领导过来,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机产业的战略决策。韩省长特别强调,任何产业的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边西省要在这场‘电机争夺战’中后发先至,必须在人才培养、引进和储备上,拿出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三位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主管,今天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看看我们如何在人才支撑方面,尽快破题,形成优势。”
他姿态放得很低,将会议定位为“请教”和“讨论”,而非“布置任务”,这让他企业出身、不擅长官场繁文缛节的风格,反而显得务实和清新。
蒋枬作为教育主管,率先发言。他将一份装订精美的材料推到何明远面前,又示意随行工作人员给李正阳和宫侬才也各分发一份。
“何秘书,李厅长,宫厅长,”蒋枬扶了扶眼镜,声音平稳而富有磁性,“接到会议通知后,我们教育厅连夜组织了相关处室和高校进行了初步摸底和测算。”他指了指材料上的数据,“目前,我省具备开办电机及其相关专业基础的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共有6所。经过资源整合和学科调整,初步规划,可以新增开设涵盖电机基础理论研究、高端材料与应用、智能控制与驱动、先进制造工艺等方向的本科及高职专业班级,总计42个。”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按照这个规模,如果一切顺利,四年后,我们每年可以向社会输送电机领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约2000名,高职层次的实用技术人才约3000名,合计超过5000人。这还只是学历教育部分。此外,我们还可以依托高职院校和优质社会培训机构,立即启动电机高级技术工人短期强化培训班,争取在一年内,快速向社会输送3000名以上具备上岗能力的高级技工,解产业初建的燃眉之急。”
数据清晰,目标明确,显示了教育厅高效的工作作风。蒋枬话锋一转,回到了核心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困难也不小。首要的就是师资和硬件。我们需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引进一批在电机领域有建树的高水平师资;同时,相关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设备购置,也需要大量投入。我们初步测算,要保障这批专业高质量开办和运行,需要省财政给予专项办学经费支持,总额约12亿元。”他递上的材料中,附有详细的经费预算分解表,每一项都列得清清楚楚,显然是有备而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何明远认真听着,快速浏览着预算表,心中对蒋枬的细致和老道有了直观认识。这位从边西大学党委副书记位置上来的厅长,在教育系统根基深厚,门生故旧遍布全省,其超然地位并非虚言,做事也确实有章法。
接下来是人社厅李正阳厅长。他也拿出了一份材料,风格与蒋枬的学院派不同,更侧重于宏观数据和政策设计。
“何秘书,各位,”李正阳声音洪亮,“我们人社厅也做了一个初步分析。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电机行业从业人员基数庞大,但人才结构问题突出。高素质人才占比不足10%,其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约占9%,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超过50%。从岗位分布看,生产操作人员占比过高,超过50%,而研发、设计、管理等核心技术人才占比明显偏低。”
他用数据揭示了问题的严峻性,接着提出了人社厅的方案:“因此,在加大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引凤筑巢’。我们建议,实施一个 ‘十百千电机高端人才引进计划’ 。具体来说:瞄准国际前沿,引进50名左右在电机集成化、系统化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或突出成果的顶尖人才;聚焦国内一流,引进500名在电机特定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重要应用成果的核心骨干人才;同时,面向产业发展一线,引进5000名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技师等级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
李正阳也算了一笔账:“对于这‘十百千’人才,我们需要有竞争力的政策支持。初步考虑,对顶尖人才,综合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团队建设等,人均扶持力度需达到200万元左右,50人即需1亿元;对核心骨干人才,人均扶持100万元,500人需5亿元;对技术工人,提供适当的技能补贴和培训支持,预计需1亿元。三项合计,共需专项资金约7亿元。”他强调,“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作为承接这些高端人才的第一站,待产业生态形成后,再逐步引导其向企业流动,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教育和人社两位厅长发言完毕,目光都投向了财政厅长宫侬才。压力瞬间来到了“财神爷”这边。
宫侬才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点。见轮到自己,他抬起眼皮,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语气带着财政官员特有的审慎和“哭穷”常态:
“蒋厅长、李厅长规划得很好,何秘书的议题也确实是省委省府的战略重点。道理我都懂,方向我也支持。但是,”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两位这一开口就是12亿加7亿,19个亿。我现在手头的情况是,‘十个桶,三个盖’,哪里冒泡盖哪里,捉襟见肘啊。”
他看了一眼何明远,又看了看蒋、李二人,提出了一个看似折中的方案:“省里正在筹备组建总规模200亿的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电机产业是重点支持方向。蒋厅长说的办学经费,李厅长说的人才引进,说到底都是为了产业发展。能不能……等省委正式批复电机产业基金方案后,从基金里统筹解决?或者,把这两项直接打包,作为子项目纳入产业基金的支持范围?这样也能缓解一下当前的一般公共预算压力。”
这个提议听起来似乎合理,但蒋枬立刻表示了反对,他语气平和但态度坚决:“宫厅长,基金支持产业项目固然重要,但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耽搁一刻,反映到产业发展上可能就是一年甚至数年的滞后。等到基金批复、流程走完,恐怕就错过了布局的最佳时机,我们再想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难度就更大了。教育投入,等不得啊。”
会议一时陷入了僵局。财政的困难是现实,但教育和人社的需求同样紧迫且理由充分。
何明远一直安静地听着双方的陈述,大脑飞速运转。他深知,在政府体系内,很多事就卡在“钱”这个字上。他必须找到一个破局的办法。
“三位领导,”何明远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他的目光首先看向宫侬才,语气平和而务实,“宫厅长,发展电机产业,构建新增长极,是省委省政府定下的大战略,这一点毋庸置疑。刚才李厅长也分析了我们和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差距恰恰是我们的机遇,但抓机遇需要投入。咱们现实一点,就蒋厅长和李厅长提出的这个初步方案,在不影响其他必需支出的前提下,省财政今年最多能挤出多少资金来支持?”
宫侬才沉吟了片刻,似乎在心中快速盘算着各项资金的盘子,最后伸出五根手指:“5个亿。最多5个亿,这已经是极限了,还得从其他一些非紧急项目里硬挤出来。”
5个亿,正好覆盖了人社厅提出的7亿人才引进资金的大部分,但离19亿的总需求相差甚远,更别提教育厅那12亿的办学经费了。
何明远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财政的难处。他又转向蒋枬:“蒋厅长,除了财政专项,教育经费方面,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筹措渠道?比如,社会力量捐助?”
蒋枬微微苦笑:“社会捐助当然是一条路,但如此大规模、持续性的投入,主要还得靠财政主渠道。社会捐助更多是起到补充和引导作用。”
“社会捐助……”何明远喃喃重复了一句,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似乎下定了决心,在三位厅长略带疑惑的目光注视下,直接掏出了自己的手机,找到了一个号码,拨了出去,并且按下了免提键。
电话很快被接通,一个沉稳中带着关切的中年男声传来:“明远?你……你什么时候出来的?”
电话那头,正是西矿资本总经理褚世安。何明远被纪委调查的消息传播甚广,但其悄然脱身并调任边西省的消息却还未完全传开,在很多人印象里,他可能还处于“麻烦”之中。
何明远面色不变,毫不避讳三位厅长在场,坦然解释道:“褚总,我在里面待了三天就出来了。出来第一时间就去集团找了卢书记,卢书记说是给我做了一次严格的‘政治体检’,清者自清。然后就说边西省的韩省长点名要我过来,我现在已经在边西省,在韩省长身边担任秘书。”
“哦?!”褚世安的声音里充满了惊讶,随即是释然和欣慰,“太好了!明远!没事就好!你是不知道,你出事那几天,徐禹杭徐总见了我几次,都在打听你的情况,但我们使尽浑身解数,也摸不到纪委那边的任何风声,集团总部对你的问题也是三缄其口。真是急死人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他连说了几个“没事就好”,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三位厅长安静地听着这段对话,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他们能感受到电话那头人物分量的不同寻常,也对何明远如此坦诚布公的态度暗自惊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