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最新章节。

这数月间,刘耕始终将锋芒收敛于交州境内,所有心血皆灌注入那座新兴海港。乱世大幕未启,潜龙仍需蛰伏。

暮色渐沉,海港的轮廓在晚霞中愈发清晰。

咸涩的海风裹挟着喧嚣扑面而来,码头上已是人声鼎沸。古铜色肌肤的汉子们来回穿梭,粗壮的臂膀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远处的海平面被无数船帆点缀,仿佛碎银洒落在蔚蓝绸缎上。

七日光景,这片荒芜之地竟已脱胎换骨。一千二百艘海船整齐列阵,万名精壮在此谋生——七千劳力挽袖垦荒,三千甲士执戟守卫。新垦的农田里稻浪翻滚,灶台升起的炊烟在晚风中扭出婀娜的曲线。

归航的渔船带回满舱银鳞,大部分化作虚空中的数字,小部分经巧手腌制,正由商队运往交州各地。此刻的刘耕正将蓝图付诸实践,成败在此一举。

暮色四合时,港口迎来最热闹的时辰。最初仅有系统生成的住民,如今已混入不少汉民。他们唯一的差事,便是将尚带海腥味的鲜货运往临近城镇。日暮启程,已成定例。

陈狗蛋摸着鼓胀的麻袋,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码头。即便见过中原繁华,这海边奇观仍令他心神震荡。要多少真金白银,要多少能工巧匠,才能在这咸水畔垒起这般气象?更遑论那满载而归的渔船,昭示着取之不尽的海洋馈赠。

能卖给他们、运往其他城市的鱼货,不过来自区区几艘渔船,而这里的渔船却多得数不清。

"狗蛋,发啥呆呢?再不走,今晚可赶不到县城了!"

同伴的喊声把他的思绪拉了回来。

"就来!"

陈狗蛋应着,推起小车快步追了上去。

这地方确实不错,甚至让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唯一让他不满的是,他们这些外来者不能久留,天黑前必须离开,也不准带外族人进来。

想到这儿,他有些懊恼——他手底下那三个力气不小的南蛮子,愣是带不进来。听说偷偷带人进来的,全被处死了,他只能叹气。

正想着,同伴的话又吸引了他的注意。

"听说没?秦王殿下要放出更多鱼货了!"

同伴两眼放光,语气里满是期待。陈狗蛋一听,也立刻兴奋起来。

他现在能过上好日子,全靠第一批鱼货。一周前,他刚被主家辞退,正愁没活路,连饭都吃不上,突然看到成筐的鱼货。虽然带着海腥味,但那一刻他激动坏了。

发鱼货的人告诉他,只要去东边港口,人人能领一筐;想要更多,还能拿东西换。他二话不说就动了身。

那天站在港口的震撼,他至今难忘——见多识广的他,当时整个人都懵了,连怎么领的鱼货、怎么离开的都记不清。想到这儿,他忍不住笑了笑。

"是啊,秦王殿下真是仁厚。鱼货多了,咱们就能换更多粮食,撑到秋收没问题了。"同伴还在念叨。

陈狗蛋点点头。虽然秋收和他没关系——他连地都没有——但多弄点鱼货总是好的。

简洁版

秦王殿下特别安排,这些鱼获可在各县换取等量稻米。

想到大米香气,陈狗蛋与同伴都不由咽了咽口水。

“听说大米饭是秦王殿下想出来的,他可真厉害!”陈狗蛋忍不住赞叹。

“那当然!不然怎么能捕到这么多鱼?”同伴连连点头,眼中满是钦佩。

短短十余日,这位亲王的仁政已让交州百姓大开眼界——击溃南蛮、开垦荒地,连以往难以下咽的糙米都变成香软的白米饭。更不必说那些近乎白送的粮袋,或是以工代赈的新政。

哪像从前?官府征役,百姓还得自备干粮。

(人心虽被视作伪命题,但若能驾驭,诸事皆易。

刘耕正进行一场双重实验:既是未来布局的预演,亦是对系统与汉民差异的测试。

系统生成的人物能不知疲倦地开采资源、征战沙场,且绝对忠诚。相比之下,普通汉民既无效率优势,又存叛乱风险。

但若彻底弃用,亦非良策——他需要在这场博弈中找到平衡点。

目前大汉人口已超五千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刘耕无法割舍这些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百姓,必须为他们谋求生路。

刘耕构想中的出路在于基础建设。系统负责资源供给,而基建工程则由汉民承担——这并非奴役式的劳作,而是模仿后世的新型建设模式,既需要大量劳动力,也涵盖各类基础工种。刘耕计划通过这种方式将民众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精英。

当资源积累到相当规模后,系统人员也将逐步转型,共同致力于打造堪比前世的太平盛世。这目前只是个试验性举措,成败尚难预料。但对刘耕而言,此举不仅能赢得民心,更能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