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朝堂争功,帝心难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靠双眼!从寒门到权倾天下》最新章节。

京城。

紫禁之巅,琉璃瓦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反射着清冷的光。

一骑快马,身背红翎,从官道尽头卷起一道烟尘,以不顾一切的姿态冲向皇城。

沿途的禁军卫士不但没有阻拦,反而提前清开了道路。

这是八百里加急的军国要务。

信使最终没有进入皇宫,而是在内阁门前翻身下马,几乎是被人架着,将一个蜡封的铜管送到了帝师张阁老的府邸。

张阁老已经年过花甲,但腰背依旧挺直如松。他亲手用小刀割开蜡封,展开那份来自荆州的、由他最得意的门生冯清山亲笔书写的奏折。

只看了几行,张阁老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便掀起了滔天巨浪。

一个时辰后,文华殿。

昭武皇帝斜倚在宝座上,神情倦怠地听着下方臣子们为了一点边关军粮的调拨份额吵得面红耳赤。

这些年,这样的场景他见了太多。

党同伐异,蝇营狗苟。

他甚至能预判到下一句谁会出班,会用哪句圣人经典来攻击政敌。

了无生趣。

直到帝师张阁老手捧奏折,快步入殿,那沉闷的空气才被打破。

“陛下,荆州八百里加急,巡查御史冯清山有万几之要务上奏!”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份奏折上。

包括那位站在百官之首,身着绯色蟒袍,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内阁首辅卫渊。

冯清山是去查江南布业之乱的,能动用八百里加急,难道是江南出了天大的乱子?

藩王谋反了?

昭武帝终于坐直了身体,声音听不出喜怒。

“念。”

张阁老清了清嗓子,沉声念道:“臣,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冯清山,奉旨巡查江南,于荆州府查得布业之乱根由,乃有新式织机现世,工效十倍于旧器……”

听到这里,不少官员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然,此非乱之根。乱之根,在民无以为继。臣于荆州,偶遇一奇才,献'白煤'之法。

此法可将寻常黑煤,炼为无烟之煤,热力五倍于银骨炭,而成本不及十一。

一妇人日可制百斤,足以安百万流民,可令北地铁骑再无冻馁之虞,为国朝每年节省军费开支,何止千万两!”

这几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文华殿内轰然炸响!

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愣住了。

热力五倍于银骨炭?

成本不及十一?

一个妇人一天能做一百斤?

这怎么可能!这是什么神话故事?

冯清山是疯了吗?竟敢上这种奏折来欺君罔上!

然而,没有人敢第一个开口质疑。

因为上奏的人,是张阁老的门生,是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着称的冯清山!

他,绝不可能拿这种事开玩笑。

短暂的死寂之后,大殿炸开了锅。

“陛下!此乃天佑我大晋!天佑我大晋啊!”

一名兵部老臣激动得老泪纵横,当场就跪下了。

北地边军的苦,他比谁都清楚。

每年冬天,冻死冻伤的将士不计其数,取暖的银骨炭比军粮还金贵。

如果此物为真,那大晋的北境防线,将稳如泰山!

“陛下,臣以为,此乃祥瑞之兆!”户部尚书眼睛放光,他已经开始计算这东西能为国库省下多少钱,又能开辟出多大的税源。

然而,就在一片赞美歌颂声中,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了。

三皇子赵楷一步出列,对着昭武帝躬身行礼,朗声道:“父皇,儿臣有本奏。”

他面带笑意,声音洪亮。

“冯御史忠君体国,儿臣佩服。前些日子,儿臣便察觉江南布业有异,恐生民乱,故而暗中派人关注荆州动向。

如今冯御史查得此事,想来也是儿臣布局之功。此等定国安邦之不世奇功,冯御史当记首功,但究其源头,实乃儿臣为父皇分忧的一点浅薄心意。”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

无耻!这是几乎所有老臣心中的第一个念头。

这功劳你也敢抢?

你连荆州都没去过,张口就来?

但没人敢说。

因为他是三皇子,是如今储君之位的最热门人选。

昭武帝看着自己这个意气风发的儿子,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三皇子开了头,其他皇子和派系岂能干看着?

五皇子立刻出班,义正言辞地反驳:“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大有蹊跷!黑煤变白煤,闻所未闻,恐是妖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