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最新章节。

武将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出列请战。

嬴政抬手示意:"诸将求战之心,寡人甚慰。然兵者国之大事,尚需从长计议。"

廷尉李斯忽然冷笑:"诸位莫非忘了,齐军五十万精锐尽屯高唐?齐王虽逃,这五十万大军却非五十万头豚犬。若轻敌冒进,恐重蹈郢陈覆辙。"

"李廷尉何故长他人志气?我大秦铁骑何时畏战?"立刻有人反驳。

李斯正色道:"蒙恬三十万大军与王贲二十万兵马合兵,不过与齐军相当。百万之众麈战,岂可儿戏?"

尉缭忧心忡忡:"纵使合围,五十万齐军若拼死突围,恐反受其害。"

朝堂一时沉寂。李斯再度进言:"不若遣使劝降。扶稣公子既能说降临淄..."

"荒谬!"谏议大夫冯去疾厉声打断,"临淄投降皆因兵临城下,岂是口舌之功?"

李斯反唇相讥:"那冯大人可敢亲赴阵前,试试刀剑丛中能否说动齐军?"

文臣争执不休时,以王翦为首的武将们静立旁观。他们只需表明战意,具体方略自当由王上定夺。

秦廷之上,群臣肃立。

嬴政环视众臣:"诸卿所议皆有道理。既不能一味强攻徒增伤亡,亦不可寄望于劝降贻误战机。寡人决意文武并举——以大军压境震慑敌军,同时遣使劝降,双管齐下。"

"陛下圣明!"

"杨端和!内史腾!"

两位将军应声出列:"微臣在!"

"命尔等调集咸阳五万精兵,南阳十万劲旅,即刻驰援高唐!"

赵高奉着虎符玉盘趋步上前。二位将军接过兵符,伏地领命。

嬴政起身踱步,殿中鸦雀无声。李斯与尉缭交换眼色,前者率先进言:"陛下,六十五万大军集结,若无统帅统一调遣,恐难令行禁止..."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屏息垂首。统率举国半数兵力,干系重大。

尉缭随即附和:"军不可一日无帅,正如国不可一日无君。"

群臣见状纷纷跪请:"臣等附议!"

嬴政步下玉阶:"帅位人选确实令人头疼...二位将军可堪此任?"

杨端和与内史腾连连叩首:"臣等才疏学浅,不敢当此重任!"

秦王扶起两位老将:"二公乃国之栋梁,可有人选举荐?"

王翦与蒙武对视一眼,谨慎答道:"军中良将如云,陛下慧眼如炬,自有明断。"

殿中又陷沉寂。

片刻后,嬴政突然开口:"王贲如何?"

王翦急忙出列:"犬子虽能统兵二三十万,然六十万大军非其所能驾驭。"

秦王意味深长地看了老将军一眼,后者苦笑着退回班列。

[“王上三思,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虽能统率二三十万秦军,但六十万大军绝非他能驾驭。”蒙武将军急忙进谏。

嬴政眉梢微挑,心道这老将军连推辞之词都与王翦如出一辙。

“唉,孤竟为大秦感到忧心。六十五万虎狼之师,竟寻不出一位统帅之才?诸位爱卿可信这等荒唐事?莫非我大秦当真人才匮乏至此?看来唯有寡人御驾亲征了!”

李斯俯首跪地,暗中揣度君王真意。当听闻"亲征"二字时,顿时豁然开朗。

“臣愿举荐一人,定能担此重任!”

“讲。”

李斯抬起头来:“长公子扶稣!”

“荒谬!”嬴政怒喝一声,转身欲离。

李斯心中暗喜,眼角瞥见尉缭正对他微微颔首。

“孤自己的儿子孤最清楚。王贲、蒙恬皆可为他师长,区区孺子焉能统领六十五万雄师?廷尉此言岂非儿戏!”

“王上容禀。公子仁德布于四海,曾独闯战阵以唇舌止戈,令大秦兵不血刃取临淄;公子谋略超群,深谙六国积弊,收服齐地民心易如反掌;公子爱民如子,天下称颂。若遣公子赴高唐,既显我大秦止战诚意,若齐人不从,则我师出有名。况且齐王岂敢违逆天命?”

李斯渐入佳境,暗自惊奇自己今日口才竟如此了得。

“公子身为储贰,足代王上威严。以公子之尊,诸将谁敢不服?此战必胜!”

淳于越等儒生立即附和:“长公子代父出征合乎天道。顺天应人,大事可成!”

武将们面面相觑,旋即醒悟:这些儒生分明是要为扶稣积累军功,为日后继位铺路。好一群老谋深算之辈!

“军国大事非同儿戏。若有闪失,寡人何以面对六十五万将士的亲族?扶稣虽有小才,终非帅才,另择人选!”

嬴政回座沉吟。

王翦与蒙武交换眼神,突然跪地:“老臣以性命作保,扶稣公子确是最佳统帅人选。有公子坐镇,三军同心,仁义之师必胜!”

“这......”

嬴政轻叩王座扶手,显出迟疑之色。

见两位元老跪请,满朝文武纷纷拜倒:“臣等附议!”

秦王见状,缓缓离席起身。

"传寡人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