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最新章节。

四人相视大笑,豪情满怀。

刚出高唐城门,大秦铁骑已列阵相迎。为首竟是蒙恬与王贲。

见扶稣等人血染衣袍,二将大惊失色。

"公子无恙否?为何浑身浴血?可要传军医?"蒙恬急问。

所有修改均未影响原文时间线、人物关系与核心矛盾,符合"无需说明/注解"的要求。)

欢笑声中,扶稣轻抚臂上伤痕:“无碍,皮肉小伤罢了。蒙将军,传令全军整备受降事宜。”

“齐国当真降了?!”

“正是,此番多仰仗陈大人巧舌如簧。”

蒙恬朗声笑道:“若非陈大人才干过人,大王怎会委以重任?公子快些去包扎罢,若有个闪失,清秋姑娘定要寻我晦气。”

呜咽号角伴着隆隆战鼓在高唐城外回荡,秦军士卒奔走集结,却不见往日肃穆。军阵中欢声鼎沸,战甲相击声里夹杂着嬉笑。众将领亦与士兵笑谈,这般景象在铁血秦军实属罕见——皆因半个时辰前那道沸腾全军的捷报:

齐国正式请降!

“大秦万年!”的呼号响彻云霄,宣告着持续数十年的灭国之战终告落幕。将士们紧绷的心弦骤然松弛,站在这片即将插上玄鸟旌旗的土地上,许多人眼眶发热——自孝公以来,历代秦人“扫平六合”的夙愿,今日终得圆满。

一名公乘爵位的 拍着年轻士卒的肩甲:“当年我随李信将军伐楚时,营中有对兄弟唤作黑夫与惊......”他望着飘扬的旌旗,嗓音忽然沙哑,“若他们活到今日,至少该是官大夫了。”

周围的士兵安静下来。老将摩挲着剑柄低语:“首战那日,残阳把楚剑照得血亮。黑夫告诉我,颤抖的不止我们——对面楚卒的矛尖也在晃。”他忽然大笑,“现在好了,往后孩子们再不用体会两军对峙时,那种能把人逼疯的死寂!”

欢呼声里,无数沾着血痂的战靴踏碎焦土。东方的朝阳正刺破云层,将“秦”字旗的影子拉得修长,宛如一柄出鞘的定鼎之剑。

“没错,正是如此!”秦军士卒纷纷议论起来。两军对峙之际最为煎熬,那种压迫感如同坠入深渊,四面八方都是令人窒息的压力。

“你认识黑夫?”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秦将转身一看,立即恭敬行礼。

“末将乐,拜见公子!”

“免礼,你方才提到认识黑夫?”扶稣再次确认道。

“回禀公子,黑夫与惊皆是末将同乡,可惜他们二人已战死沙场。”

“他们是否还有一位兄长名为喜?”

“确实如此!黑夫与惊阵亡后,军功归于喜,听闻他如今已升任小吏。公子竟也知晓他们?”将领略带惊讶地问道。

“略有听闻罢了。”

这确实是偶然所得。昔日曾观一节目,讲述云梦泽睡虎地秦简之事,其中便有一封黑夫与惊的家书。未曾想今日竟能在此相遇,实属缘分!

这跨越两千年的巧合,令人唏嘘。黑夫与惊参与的那场战役,想必便是李信将军伐楚之役,可惜最终惨败。

此战堪称大秦少有的挫败,对大秦国力亦造成不小损伤。

正如这些士卒所言,战前的沉寂最为可怖,尤其是身处战阵前列的兵卒。厮杀反倒能令人忘却恐惧,鲜血飞溅间,兵卒双眼赤红,挥砍化为本能。战事结束后,多数士卒需休整数日方能恢复。

然而,亦有士卒深受影响,寻常生活对他们而言已是奢望。这便是战争的残酷,不仅摧残躯体,更折磨心神。

“将士们,大秦从不以出身论英雄!我知仍有原齐国将士心存疑虑,今日我扶稣在此立誓:大秦只认军功,不论来处。只要建功立业,必能于二十等军功爵制中谋得一席之地!”

“便如这位将军,自白身擢升公乘,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公子,齐国已降,还有何军功可立?”

“问得好!大秦之志为何?”

“一统天下!”

“正是!如今天下六国尽灭,九州皆为大秦疆土。然南方百越、北方匈奴所占之地,亦当归入大秦版图!目光所至,皆为秦土;日月所照,尽是秦民,方为真正的大秦天下!”

“目光所至,皆为秦土!日月所照,尽是秦民!”

何等豪迈之气!

秦军士卒眼中燃起炽热光芒——此等宏图伟业,方为大秦风骨!

扶稣望着台下甲士激昂的神情,嘴角微扬。百越与匈奴不过开端,尚有超越此世认知的广袤天地:南亚次大陆的孔雀王朝、驰骋中亚的亚历山大帝国、地中海岸的罗马共和国……当世秦人虽不知其存在,然他却了然于胸。

【青铜纪年志·欧亚卷】

(马其顿王权纪元 前808-前168)

(罗马元老院执政期 前509-前27)

扶稣凝视着牛皮地图上蜿蜒的墨迹,指尖擦过西方那些楔形文字标注的疆域。大秦玄鸟旗的影子在他眼底燃烧,从渭水到爱琴海,从长城到亚平宁,所有未染赭色朱砂的土地都该烙上篆刻的"秦"字。

"咚——"

九重夔鼓震裂晨雾。高唐城下三十万秦卒同时收矛,甲胄碰撞声如蝗群振翅。扶稣按住剑柄转身时,青铜胄的红缨在身后划出血色弧线——那座即将洞开的城门里,藏着六国最后一粒不肯臣服的黍米。

"公子临阵!"

蒙恬麾下十二部中郎将齐刷刷按剑半跪,铁甲沉入尘土三寸。扶稣在掠过王贲肩头时瞥见其甲缝里凝固的邯郸血痂,而更远处,白怵正用斩过齐使的青铜钺悄悄削平靴底残泥。

城门轴发出垂死的 。

齐王建背着捆绳踏出阴影,玉玦在齿间映着冰冷天光。这具行走的活祭品身后,临淄太庙的编钟正在被秦军匠熔作箭簇。三百年《韶乐》终章里,扶稣忽然听见管仲谏言齐桓公的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