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最新章节。

"反观小人之儒,终日咬文嚼字,只知玩弄笔墨。年少时吟诗作赋,到老仍埋首经卷,纵使笔下万言,胸中却无半点良策!"

"我师乃当世大贤,正是君子之儒。至于那些小人之儒,恐怕在我大秦比比皆是!"

"各位应当反躬自省,动辄进献谗言,妄议分封之制!"

"当心落下千古骂名!"

言罢,李斯恭敬行礼:"臣言语冒犯,恳请大王恕罪。"

殿上顿时响起爽朗笑声。秦王抬手示意:"今日乃庆贺大秦一统的盛宴,诸位爱卿何必如此剑拔弩张?都请入席。国政大事,待朝会时再议不迟。"

"诸位尽管开怀畅饮。寡人在此,反倒令诸位拘束。"

随着侍从高呼起驾,群臣纷纷躬身相送。但每个人低垂的眼帘下,都暗藏思绪。

这场统一后的权力博弈,新旧势力的初次交锋,已然悄然展开。

秦王走出大殿时,紧绷的面容终于露出笑意。

......

高唐秦军大营内,齐军降卒已安置三日。

按照扶稣公子"去留自愿"的谕令,秦军不仅放归乡者自由离开,竟还发放盘缠。这般举措,令齐军士卒对秦军的敌意消减许多。

"都说秦军凶狠残暴,怎还给我们发钱?"获释的齐兵窃窃私语。他们原以为被俘后必死无疑,没想到竟能带着赏钱回乡。

更令他们困惑的是秦军的状态。这些同样出身贫寒的士兵,操练时却格外拼命。休息时分,无人督促便自发训练。

"打仗会死人的,你们怎么还这么起劲?"齐军忍不住询问。

秦兵擦拭着兵器答道:"等你在战场上与敌人刀锋相向时,自会明白。"

"可我们当兵不就图个温饱?"齐兵仍不理解,"谁真愿意拼命啊?"

秦军士卒们相视一笑,继续挥舞着手中的兵器。烈日下,训练场上的呼喝声此起彼伏。

"胡扯!谁愿意打仗?谁不想好好活着?但有时候,你还真盼着能上战场!"

"这算哪门子道理?"

"当你在地里刨食一年还填不饱肚子,当你活得连狗都不如的时候,自然就懂了!与其窝囊一辈子,不如赌上这条贱命。是飞黄腾达还是马革裹尸,就拼这一回!"

"听说你们秦国......"

"什么'你们秦国'?现在是大秦!你也是大秦子民了!要不是蒙恬将军的军令,你们哪有这等好待遇?"

"对对对,大秦...听说大秦真的按军功封爵?"

"骗你作甚?实话告诉你,要不是你们投降得早,在咱们眼里你们就是会走路的军功!砍下脑袋就能脱奴籍,晋爵位,住大宅,娶 ——这可不是做梦!"

"当真?"

"废话!我大秦锐士凭战功翻身的还少吗?"正说着,一个 大步走过。

"快看!那是我们百夫长。知道从前是干什么的?奴隶!如今呢?堂堂五大夫!就连我,打了这几仗,回去至少能封个上造。不过嘛......"

"这人要是没点志气,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虽然如今天下太平了,但咱们秦军有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现在多练一刻,战场上就多一分活命的机会。活下来,才能挣军功!"

"你在这儿偷懒,别人在拼命练武。等上了战场,别人砍瓜切菜挣军功,你却成了被砍的那个——你服气吗?"

"不服!"

"那还傻站着干啥!"

"没错!我还是个奴隶呢!改命的时机就在眼前!我要当兵!我要做大秦锐士!"

人活着就图个盼头。平民尚能种地糊口,可奴隶呢?跟牲口没两样,任人鞭打驱使。如今有了翻身的机会,就像快淹死的人抓住救命稻草。

万一运气好,不但能脱了奴籍,说不定还能混个爵位。那好日子不就来了?

这番话像野火般传遍军营,在降卒中掀起轩然 。从前讲究血统门第,人生来分贵贱。有人生而为奴,有人锦衣玉食。可大秦偏不信这个邪!管你什么出身,只要有战功,封侯拜相不是梦!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正是大秦战无不胜的秘密。在"为国而战"的信念和" 行赏"的制度下,秦军怎能不所向披靡?

看着众多齐军士卒眼中燃起的渴望,李信快步走进大帐,向扶稣拱手道:"公子,这些日子归降的齐兵纷纷请求编入我军,看来他们都不想再回去当奴隶了。"

"既然他们有心从军,就成全他们吧。"扶稣放下竹简笑道,"比起强征的壮丁,这些自愿投效的将士用起来更顺手。"

李信拍着大腿感叹:"说来也是奇事,我军出征时不过六十五万,如今算上归降的齐军,都快凑够百万之众了!末将打这么多年的仗,还是头回统领这么庞大的军队。"

帐中顿时响起爽朗的笑声。王贲却盯着地图突然开口:"公子,我们何时启程返秦?"

"将军怎么突然急着回去?"扶稣诧异地转头。

王贲的手指重重戳在羊皮地图上:"齐国已灭,百万大军滞留在外终究不妥。朝中那些嚼舌根的,怕是要借题发挥。"

"他们敢!"李信霍然起身,"公子是王上嫡长子..."

"正是嫡长子才更该谨慎。"王贲沉声打断,"末将已安排妥当,只要公子一声令下,明日便可拔营。"

扶稣摩挲着腰间的玉珏,良久颔首:"那就...班师吧。"

秦国上党郡的官道上,五十万铁甲正迎着朔风向西挺进。从高唐到三川郡的归途,要穿过这片浸透鲜血的土地——当年为争夺此处,白骨曾堆得比城墙还高。

长平的晚风送来隐约的呜咽。四十年前,秦昭襄王的大军在此斩断了赵国的脊梁。那场决定战国格局的大战,始于韩国献城的闹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