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最新章节。

旧族势力被削,皇权威严日盛。朝臣渐成无根浮萍,旧族终将俯首称臣。北伐大军粮草无忧,后方稳若磐石。始皇帝一箭破空,数只猛禽应声而落。

或许有人暗自盘算:既然关中旧族已 至悬崖,何不趁皇帝离京拼死一搏?却不知正合 心意——为何放着内史腾、杨端和等名将不用,偏要提拔新将随驾?蓝田大营十七万精兵留守关中,主将正是这两位煞星。

悬顶之剑从来都在。 坐朝时是那道冕旒身影,离京后便化作杨端和的刀锋。若旧族当真铤而走险,反倒替始皇帝解决了心腹大患,顺便填满国库亏空。

右丞相王绾暮年感慨的,或许正是这环环相扣的 术。威逼 间,这位老臣终究以「治世能臣,大秦栋梁」自剖心迹。国之一字,重逾千钧。

王绾与隗状理清利害后,步履坚定地返回咸阳城。城墙之上,七公子将军望着散去的百官。此刻咸阳城中仅有他与禁足的胡亥——或者说,唯独他能如孤云野鹤般俯瞰这场权力更迭。

(将闾独自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他的兄弟们早已离开咸阳——扶稣远赴北地,老三、老八和老十一也在北疆驻守,老五则镇守南疆。唯独他,仿佛被遗忘在这繁华的都城,既未卷入 ,也未沾得荣光。

作为咸阳宫中最无关紧要的皇子,他不知这算幸或不幸。目光在人群中游移时,他忽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嘴角不由浮起一丝笑意。

城下,秦王妃清秋在护卫的簇拥下静静观看着誓师大典。四周人声鼎沸,她却眉头紧锁。这场战争带走了她所有牵挂的人,每一刻都令她忧心不已。

北方战事如何?他是否安好?

清秋无从知晓,只能默默等待。至少此刻,随着皇帝亲征大军的开拔,扶稣不再是孤军奋战。可她不知道,北境的秦军正以寡敌众,在匈奴的围困中苦苦支撑。

通往北地的官道上,浩荡的秦军疾行如龙。先锋辛胜率十万铁骑开道,中军由蒙恬统领,而皇帝的车驾则在禁卫军的拱卫下缓缓前行。

午后,嬴政掀起车帘向外望去。烈日当空,玄甲禁卫环列四周,黑旗猎猎,长矛如林。这支望不到尽头的队伍扬起漫天烟尘,威势之盛,连他都感到一丝压迫,却又莫名心安。

目光所及,皆是秦人用血与剑铸就的疆土。在这空前浩大的巡行中,他第一次体会到远离深宫的宁静。山河壮阔,天下在握——这才是 应有的胸怀。

车驾外,中车府令赵高静候传唤。一名内侍捧着竹简匆匆赶来:"陛下,咸阳急报,请过目。"

"呈。"车驾内传出低沉威严的回应。

赵高躬身接过奏章,掀帘步入那片幽暗之中。

秦皇座驾内

宽敞的车厢深处摆放着龙榻,一扇黑龙屏风隔开内外空间。外间置有宽大的案几,始皇帝正端坐其上。褪去铠甲的 只着一袭素净黑袍,衣袍上不见任何纹饰。

案几上摞满竹简奏章,虽远离都城巡游在外,各地的政务文书依旧源源不断送达。批阅完大量奏章后,始皇帝推开窗柩,眺望车外景致。

赵高捧着新到的奏章入内,恭敬跪拜行礼。始皇帝以眼神示意将文书置于案上。

"这些奏章从何处送来?" 目光仍停留在窗外。

"禀陛下,据报是咸阳城发来的紧急文书,上有丞相印玺。"

"倒是看到了朕期待的消息。"

始皇帝取过一卷竹简徐徐展开,仔细阅览后露出满意神色:"丞相果然不负朕望,行事决断雷厉风行。如此安排,北伐大军再无粮草之忧。"

开怀大笑,随即继续批阅其他奏章。行进中的大军未有片刻停歇,为保证行军速度,始皇帝甚至特意将仪仗队伍安排在队列最后。

前批奏章尚未审完,后续文书又接连呈上。但始皇帝毫无倦意——相比在章台宫时每日需称量批阅的奏章数量,此刻的工作量实在算不得什么。新创的帝制体系下,诸般政务皆需皇帝亲裁,要成为明君已然不易,欲为千古一帝更是艰难。

赵高再次进入车厢放置新到奏章。这位近侍精通律法,办事干练得体,深得 信任。即便偶有过失,始皇帝也总是宽厚相待。

见 仍在专注政务,赵高轻声提醒:"陛下,该用膳了。"

"确实有些饿了,传膳吧。"

"诺。"

赵高效率地将案上奏章分门别类归入不同匣中——已批复、待阅览、紧急文书,各得其所。无需君王多言,他便能妥善处置各项事务。如此机敏干练,无怪乎能位居要职。虽为宦臣,朝中大臣亦不敢轻易开罪于他。

整理完毕,赵高恭敬告退。离开车厢后,他高声传令:

"传膳!"

"传膳!"

"传膳!"

名将弓惊苍鹰,始皇帝巡狩显威仪

一个个紫衣内侍接连传令,金甲卫士齐声呼应。始皇帝仪仗队伍与精锐都尉军闻令即刻止步,万千长戈同时顿地,发出震天吼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