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蓑衣直播封神夜(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沈昭岐合上手稿时,窗纸已泛起鱼肚白。
他捏着钢笔在桌沿敲了两下,突然起身拉开抽屉,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五本直播数据笔记——最新那本扉页上,用红笔写着“云岭溯源”四个大字。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林晚发来的定位:阿木村村委会灶房,李会计等您到凌晨三点。
他低头看了眼腕间褪色的手表,指针刚过五点。
指尖划过屏幕,在输入法里敲下:“十五年前他们让我闭嘴,今天我要去最远的村子,说最真的话。”配图是昨夜行车记录仪拍下的山路——碎石嵌进泥里,车辙像两道被揉皱的旧缎带。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窗外的麻雀扑棱棱飞过,撞得玻璃轻响。
他盯着手机屏幕,直到提示“已发布”的绿色气泡跳出,才将手机倒扣在桌上。
“沈老师!”苏曼的语音通话几乎同时打进来,背景音是吹风机的轰鸣,“你疯了?秦禾农产的人今早已经包了去阿木的末班车,我刚看到他们物流总监发朋友圈定位——”
“我知道。”沈昭岐弯腰捡起地上的帆布包,里面装着质检报告模板和便携打印机,“你转发那条视频时,记得加句‘他不是去卖货,是去还债’。”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能听见苏曼咬唇的声音。
过了两秒,她吸了吸鼻子:“我这就改文案。但你到了阿木,必须每两小时发个定位——”
“挂了。”沈昭岐挂断电话,把充电器塞进包底。
他望着镜中自己眼下的青黑,突然笑了笑——前世被雪藏时,他在出租屋啃了三个月馒头,现在这点累,算什么。
阿木村的黄昏来得迟。
沈昭岐的越野车碾过村口的青石板时,李会计正蹲在灶房门口抽旱烟。
老人看见车牌,猛地站起来,烟杆“当啷”掉在地上。
他弯腰去捡,却被沈昭岐抢先一步,指腹触到烟杆上的凹痕——是常年握烟的手磨出来的。
“李伯。”沈昭岐把烟杆递过去,“让您等久了。”
李会计没接,转身往灶房走。
火塘里的柴噼啪作响,映得墙上的旧日历泛着黄。
他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包,层层打开,露出本硬壳账本,纸页边缘卷着毛边,像是被反复摩挲过。
“08年,09年,10年……”老人用指甲盖点着账目,指甲缝里沾着洗不净的泥,“每回签合同,他们都把‘随行就市’改成‘保底收购价’。去年土豆涨到两块,秦禾还是按八毛收。我找他们理论,会计说‘合同写着,违约要赔三倍’。”
沈昭岐的指节抵在桌沿,能摸到木头上的裂纹。
他掏出手机,按下免提:“林晚,比对秦禾近三年收购价和市场均价。”
“正在同步。”林晚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键盘敲击声像急雨,“沈哥,秦禾压价幅度比行业均值高47%。更绝的是,他们把冷链运输费从成本里抠出来,让农户签‘自愿承担物流’的补充协议——”
“够了。”沈昭岐打断她,目光落在账本最后一页的红手印上,“李伯,这些账本能复印吗?”
老人突然握住他的手腕。
那双手像老树根,硌得他生疼:“小沈,我活了七十岁,见过太多人来村里说要‘帮我们’。可最后……”他喉结动了动,“你让我信回你,成吗?”
沈昭岐反握住他的手:“信我。”
第三日清晨,老戏台的柱子上挂起了“戏韵农品溯源直播”的红布。
沈昭岐调试镜头时,余光瞥见台下蹲了一圈村民——有扛着锄头的,有抱着娃的,都梗着脖子往台上看,交头接耳声像蜂群。
“今天直播不卖货。”他对着镜头笑,喉结在晨光里滚动,“卖的是笔旧账。”
台下突然安静。
穿蓝布衫的阿婆把娃往怀里拢了拢:“小沈,你莫不是要我们倒贴钱?”
“阿婆,我要给您补钱。”沈昭岐弯腰从纸箱里掏出一沓合同,“每单补贴五毛,直接打进您卡里。”
嗡嗡声炸开了。
戴草帽的汉子吐了口唾沫:“哄鬼呢!上回说保价收购,结果收完粮就说市场跌了——”
“张叔。”沈昭岐叫出他的名字,“您去年卖了五筐土豆,每筐47.5斤。按市场价两块算,该拿475块。可秦禾只给了237.5。”他举起手机,“现在,我连线县农行,把这237.5补到您卡上。”
手机免提刚打开,客服甜美的声音就传了出来:“您好,这里是农业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请问需要什么帮助?”
张叔的手开始抖。
他摸出皱巴巴的老年机,屏幕亮起的瞬间,短信提示音像炸雷:“尾号1234账户到账237.5元。”
老人“扑通”跪在地上,额头抵着青石板:“我这辈子卖东西,头一回多拿钱……”
台下的人潮动了。
阿婆抹着眼泪站起来,扛锄头的汉子把草帽往地上一摔:“我要签!”抱娃的妇女挤到最前面:“我家去年卖了三筐香菇——”
沈昭岐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喉间发紧。
他低头调整麦克风,却看见系统提示在视网膜上跳动:【助农信任值+20%,“民生链”解锁3/5】。
风突然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