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纸船过河,不回头(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清明节前的空气,潮湿而肃穆。

覆盖全国的村级服务站网络,在同一时刻被一道无声的指令唤醒,一项名为“沉默者记忆计划”的行动,如惊蛰后的春雷,骤然启动。

秦念慈站在国家助农信息中心的主控室里,巨大的数据墙上,无数光点正从版图的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一个被尘封的名字,一段被遗忘的功勋。

十五年,足以让一代人长大,也足以让太多无名英雄的故事湮没于时间的洪流。

那些在深夜仓库里猝然倒下的分拣工,那些连人带车消失在泥石流中的物流司机,那些用健康换来农产品安全却从未留名的质检员……他们的名字,此刻正被一一核实、录入,准备镌刻在全国一千八百座县市的共富碑林之上。

数据流的滚动终于停歇,一份沉甸甸的最终名录生成。

有眼尖的记者在预览版上迅速扫过,随即举手提问,声音因激动而略带颤抖:“秦总,为什么……为什么名单上没有沈昭岐先生的名字?这一切的开创者,难道不应该被第一个铭记吗?”

一时间,所有镜头和目光都聚焦在秦念慈身上。

她神色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问题。

她没有看向提问者,而是凝视着数据墙上那片辽阔的版图,声音清晰而坚定,传遍了整个大厅:“有些人的功绩,需要刻在石头上,因为怕世人忘记。而有些人,本身就是风。”

她顿了顿,环视众人,一字一句道:“风吹过大地,万物复苏,但你抓不住风,更不该试图将它钉在冰冷的石头上。他活在千万亩良田里,活在每个农户的笑脸上,活在每一条被重新打通的山路上。这,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话音落定,满场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几乎在同一时刻,数千公里外,一座偏远到地图上只有一个标记点的牧场里。

沈昭岐刚刚帮牧民把一笔价值百元的羊绒制品订单打包发货。

他拍了拍手上的草屑,眼前的老旧终端屏幕上,那套他以为早已彻底抛弃的“商业帝国重建系统”界面,正闪烁着前所未有的金色光芒。

一行冰冷的系统文字浮现:“检测到宿主完成最后一笔闭环交易。帝国积分已达上限。商业逻辑重构完成。是否消耗全部积分,重启帝国时代?”

屏幕上,一个巨大的“是”字占据了中心,旁边那个“否”字,小得几乎看不见。

这是系统最后的诱惑,也是它最根本的逻辑——万物皆可量化,终极目标就是无限扩张的帝国。

沈昭岐看着那行字,笑了。

曾经,他会为了这行字不惜一切。

但现在,他只觉得荒谬。

他想起了那个在火塘边给他唱山歌的彝族孩子,想起了那个把家里唯一的老母鸡送给他的失明老农,想起了秦知语烧掉股权时决绝的眼神。

帝国?他的帝国,早就散作了满天星辰,照亮了无数条回家的路。

他伸出手指,没有丝毫犹豫,轻轻点在了那个微小的“否”字上。

嗡——

一声轻微的蜂鸣,屏幕并未如预想中那样关闭,而是在瞬间化作一片炽热的白光,随即像一张被点燃的纸,从中心开始,寸寸卷曲,化为飞灰,簌簌落下。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电子元件烧焦的奇异味道。

而在京城的数据中心地底机房,林晚的面前,代表着系统核心的服务器发出一连串尖锐的告警,所有数据链在一秒内全部崩断。

他冷静地看着屏幕上最后一行回传的日志——“指令:拒绝重启”。

“再见了,老朋友。”林晚轻声说。

他调出最高权限,输入一长串复杂的指令,将服务器里所有的备份数据,连同那个曾被他视为毕生杰作的底层架构,彻底、永久地格式化。

在执行命令前,他停顿了一下,只在根目录下留下了一行代码注释。

//愿它永不复活。

风停了,但风吹过的痕迹,正在大地上疯狂生长。

由周执主持的《活法实验》首轮农户投票结果正式出炉。

在全国范围内,共计三千二百七十一名注册农户代表参与了投票,其中超过九成的人,将票投给了“支持保留动态修订条款”。

这意味着,这部由无数人亲身实践汇聚而成的“活法”,将永远保持与土地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随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

投票过程中最动人的一幕,来自一位西北的失明老农。

他无法亲自操作,便请村里的服务站人员代为录制了一段语音。

那苍老而沙哑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方言,却震撼了所有听证会的成员:“我看不见啥法律条文,那些字我也不认得。但我摸得着自家粮仓满了,摸得着孙子上学的路平了,摸得着老婆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就信这个法。只要能让日子继续好下去,咋改我都行!”

这段朴实无华的录音,被直接收录进国家社会治理案例库,编号00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