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上线用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秦知语指尖划过全国热力图,屏幕上流淌着亿万道数据汇成的江河。
那些代表着活跃通讯的橙红色光带,像温暖的血脉,覆盖了九州大地的每一寸肌理。
然而,在东北边境,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却顽固地呈现出死寂的灰白色。
那个坐标,属于一个叫“靠山屯”的地方。
整整七天,它像一颗被遗忘的石子,沉在数据海洋的底部,无声无息。
极寒封路,物理与数字世界被同时切断。
第八天清晨,一声极轻微的系统提示音,在秦知语的办公室里响起。
灰色,终于被一抹微弱的绿光刺破。
靠山屯,上线了。
按照流程,这种偏远节点恢复后的首次连接,会被系统自动抽检,以确认设备状态。
秦知语点开了那条孤零零的日志。
连接设备:家用监控摄像头。
上线用户:张守田,男,七十二岁,独居。
视频画面弹出,没有预想中的设备故障报告,也没有欣喜若狂的呼救。
只有一个老人,裹着厚重的棉袄,安静地坐在烧得正旺的土炕边。
镜头是固定的,对着他的侧脸。
他脸上的沟壑,比窗外被风雪侵蚀的树皮还要深邃。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第一分钟,他没有动。
第五分钟,他剧烈地咳嗽了几声,浑浊的眼睛看向窗外,那里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第十分钟,他起身,往炉子里添了一块干柴。
火苗“噼啪”一声,舔舐着新的燃料,映得他满是冻疮的手背通红。
第二十分钟,他再次望向窗外。
第四十三分钟,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整个过程,观看人数为零。
四十三分钟后,视频流自动中断。
系统判定为“无有效交互”,将其归档进冷数据仓库,标签是:低价值,待清理。
这本该是无数被遗忘的数据中最不起眼的一条。
但秦知语,这位全国数据监控中心最年轻的主管,却感到一种莫名的窒息。
她没有遵守“不干涉低价值数据”的原则,破例调取了本地服务器的完整备份,戴上耳机,将音量增益调到最大。
在视频结束前最后的几秒钟,在电流的嘶嘶声和风雪的呜咽声中,她捕捉到了一个几乎无法辨识的,气若游丝的声音。
“网好了……我就想让你们知道,我还活着。”
那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疲惫,和一种近乎天真的坦诚。
他不是在对谁说话,他只是在对那个亮起绿灯的摄像头,对那个连接着外面世界的无形网络,做一个最卑微的宣告。
秦知语的手指悬在“转发至社会关怀部”的按钮上,迟迟没有按下。
她能想象到接下来的流程:媒体介入,记者涌入,老人被塑造成一个“孤独守望者”的悲情符号,消费他的沉默,榨干他的故事。
然后,一切归于沉寂,直到下一个“热点”出现。
不,不能这样。
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足以断送她职业生涯的决定。
她没有转发,没有上报,而是利用自己的最高权限,创建了一个新的数据流协议,命名为“静默见证窗口”。
她将张守田这段四十三分钟的视频设定为母本,指令全国所有乡镇服务站的公共屏幕,在每天人流量最少的凌晨三点,定时播放其中一分钟的无声画面。
没有注解,没有说明,只是一个老人,沉默地坐在那里。
风暴,在数据世界的另一端悄然酝酿。
数据伦理部的负责人林晚,通过舆情监测系统,捕捉到了几家主流媒体正在策划“极寒孤岛,七旬老农的数字遗言”的专题。
他们通过某些渠道,嗅到了这件事的味道,正试图联系当地,进行深度采访。
“疯了!”林晚一拳砸在桌上。
她立刻启动了最高级别的“数据保护预案”,将张守田的原始视频、个人信息以及靠山屯的所有相关数据全部加密封锁,访问权限提升至最高绝密。
任何试图调取这些信息的请求,都会触发警报。
但这还不够。堵,不如疏。
一个小时后,林晚以平台官方名义,发布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反悲情消费公约》。
公约明确禁止在任何公共内容中,使用“坚守”、“凄凉”、“令人泪目”、“为他点赞”等标签,去描述那些非主动寻求关注的个体生存状态。
公约的最后,是林晚亲自写下的一段话:“他不需要被看见,他只需要能说话。我们的责任,不是制造感动,而是保障他这种‘不说’的权利。”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公约引发了剧烈的争论,但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回应出现了。
一个偏远地区的农户合作社,自发地在他们的社交账号上,发起了一场名为“一分钟沉默接力”的活动。
每天,他们会上传一段一分钟的静默视频:有人在田埂上抽烟,有人在灯下缝补,有人只是对着镜头,默默地坐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