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活着的招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昭品总部的巨型数据穹顶下,上亿条信息流汇聚成一条条璀璨的星河,安静而有序。
秦念慈指尖轻点,调出了滇东片区的销售曲线。
一条数据线突兀地向上刺穿了平稳的预测模型,像一根扎进血肉的狼牙。
她放大,再放大,光标最终锁定在一个几乎被系统遗忘的灰色节点上——昭品助农·李家果铺。
系统备注冰冷地标注着:编号ZD7701,门店资产评估为负,建议清退。
然而,就在这块“墓碑”之上,销量增长曲线却像复活的心电图,狂飙四成,复购率更是以断崖式的优势,登顶全镇第一。
秦念慈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数据不会说谎,但眼前的数据却像一个疯子在狂笑。
她立刻将这条异常数据标记为最高优先级,推送给了流量分析组的林晚。
林晚的屏幕上,无数代码如瀑布般滚落。
不到十分钟,她就精准锁定了流量的源头——几个粉丝量千万级的短视频账号,发布的赫然是老李那块歪歪扭扭的新招牌。
视频标题惊人的一致:“乡村废墟美学,你多久没见过这么‘野’的店了?”评论区里,热度最高的词条几乎和美学无关,而是三个更扎心的字:“真”、“没修过”、“像我老家”。
一种被城市化浪潮抛弃的乡愁,在此刻找到了一个粗糙的宣泄口。
“他们在消费‘真实’。”林晚喃喃自语,眼神却锐利如鹰。
她没有去联系MCN公司要求删除,反而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调动技术部门,用AI在深夜向这批视频的用户推送了一组对比图。
图片里,是经过顶级设计师美化过的“完美店铺”——雪白的墙面,统一设计的艺术字体,温暖而明亮的商业灯光,连水果的摆放都遵循着黄金分割率。
第二天一早,舆论炸了。
AI生成的“完美店铺”被骂得狗血淋头。
“假!太假了!这P得连马都不认识了!”“这不是卖水果的,这是给中产拍照片的网红布景。”“一股子资本下乡的傲慢味儿,滚!”
林晚看着后台雪片般飞来的负面反馈,嘴边却露出一抹笑意。
她立刻让团队连夜赶制了一份《粗糙指数研究报告》,用冷冰冰的数据和用户行为模型,精准地分析了这场舆论风暴。
报告的结论直白而颠覆:在过度包装的时代,适度的、非人为的破损感,能将用户的信任度瞬间提升17.3%。
这份报告后来被国内顶尖的品牌学府引用,并被命名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抗美化悖论”。
报告刚发到决策层,法务部的周执就接到了一个更棘手的投诉。
邻镇的文旅项目负责人看到了商机,火速仿制了数十个“破招牌”,挂在新建的仿古街上。
他们甚至雇人故意用锤子敲松木板,用墨水和泥浆泼洒做旧,更荒唐的是,还伪造了一块“百年老店,祖传破匾”的石碑立在街口。
当地昭品合作户的投诉电话几乎被打爆,指责他们恶意模仿,扰乱市场。
周执看着那些“伪劣”破招牌的照片,没有启动任何法律诉讼程序。
他知道,一旦对簿公堂,无论输赢,昭品都会陷入一场关于“谁有权定义真实”的泥潭。
他直接拨通了市场监管局的电话,半小时后,一个全新的合作方案摆在了对方面前——“真实印记认证”。
这套认证体系不看你的招牌有多新,也不看你的装修多豪华,只看三样东西:一,三年以上不间断的经营影像链,可以是监控录像,可以是顾客拍的照片;二,周边至少二十位邻里的联名推荐信,手写按印;三,最原始的、带着油渍和岁月痕迹的纸质账本扫描件。
周执的逻辑很简单:你可以模仿破烂,但你模仿不了时间。
消息一出,邻镇的仿古街瞬间哑火。
那些速成的“百年老店”别说三年的影像链,连三个月的邻里都凑不齐。
而第一个通过“真实印记认证”的,正是老李那块被孙儿写得歪歪扭扭的木匾。
金色的“真实印记”共治标识被郑重地钉在木匾旁边,像一枚迟到的勋章。
与此同时,昭品APP的技术负责人小柯,正为一个新功能熬得双眼通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