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听清了(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那心跳的节律,时而平稳,时而急促,充满了微小的、不规则的“瑕疵”,听起来比任何一个真人的心跳,都更像一个“真实”的心跳。

音频的最后,是一个用AI合成的、毫无感情的声音,它说:

“谢谢你的数据。现在,我们也能创造‘缺陷’了。”

顾远山指尖轻点,全息屏幕上,那条代表“环境信任指数”的陡峭曲线,像一道刺眼的伤疤。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仿佛一个猎人看到了猎物最致命的破绽。

他身后的数据分析师团队鸦雀无声,空气中只有服务器低沉的嗡鸣。

顾远山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所有人的认知:“他们以为的‘真实’,不过是一堆可被量化的情感参数——风沙的赫兹、鸡鸣的分贝、柴火燃烧的光谱。沈昭岐无意中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他用泥土和汗水构建信任,而我们,将用代码和算法,给这份信任,重新定价。”

他转身,面对着一张巨大的全国地图,上面闪烁着成千上万个光点,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正在进行原始直播的村落。

“我们的‘完美农品’计划,败在太过完美。消费者已经厌倦了实验室里无菌的蔬菜,他们现在想要的,是故事,是瑕疵,是泥土的脉搏。”顾远山眼中闪烁着狂热,“既然如此,我们就给他们最完美的‘瑕疵’。启动‘尘埃计划’,给我分析出最能引发用户情感共鸣的‘苦难’模型。是十三级的风沙,还是塌方的山路?是台风后的废墟,还是暴雪中的坚守?把这些,都变成我们新产品的标准化背景音!”

会议室的低温空调,似乎也无法冷却他话语中的灼热野心。

一个年轻的分析师忍不住小声说:“顾总,可是……那些都是真实的……”

顾远山猛地回头,目光如电:“真实?在资本面前,只有数据是真实的。沈昭岐是他们的神,而我,将要成为那个……弑神的人。”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阡陌”科技总部,林晚正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她面前的屏幕上,播放着几十个分屏画面。

西北戈壁,狂风卷着枸杞和沙粒,镜头剧烈晃动,一个苍老却有力的声音穿透风声:“太阳晒出来的颜色,风都刮不跑!”西南山地,一个孩子用蜡笔在包装纸上画下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旁边写着:“爸爸的腰,今天没那么疼。”闽东海边,只有海浪和人们修复渔船的劳作声,没有一句言语,弹幕却像潮水一样翻涌:“他们在修船,我在修心。”

这些粗糙、原始,甚至连对焦都不准的画面,却汇聚成一股无法抵挡的数据洪流,将她过去所认知的一切商业模型冲击得支离破碎。

她调出那个独居老人的直播数据,发现他的直播间,每天凌晨四点到六点,总有一个固定IP在线,停留时长正好两小时。

她顺着IP查下去,关联到一个游戏账号的登录记录,那个账号,在老人开始直播的第二天,就再也没有过深夜赌博平台的登录记录。

林晚的指尖在键盘上悬了许久,最终,她在系统日志的核心权重算法旁,敲下了一行新的注释:“情感续航力:定义为内容对用户现实生活产生的正向、持续性影响。权重系数:S+。”

她合上笔记本,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窗外的城市依旧是冰冷的水泥森林,但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构建的那些数据管道里,流淌的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字节,而是一条条能够引领迷途之人,找到方向的……回家的路。

这份震撼,同样传递到了周执和秦念慈那里。

周执的高铁报告,最终只提交了一页纸。

上面没有复杂的数据模型,没有投资回报率分析,只有一张照片——一个孩子用沾着泥的手,举着一张画着笑脸的果蔬包装纸。

他在照片下面只写了一句话:“当信任可以用童真来背书,任何商业企图都是对它的亵渎。建议:将‘手绘标签’模式提升为平台最高优先级,放弃一切标准化干预。”这份报告在他的部门引起轩然大波,但当他把那高达63%的复购率数据和断崖式下跌的客诉率摆在桌上时,所有的质疑都沉默了。

那一天,超市货架上出现的“手绘农品区”,像一个笨拙而真诚的记号,在一片精致的商业包装中,画出了人性的光。

而秦念慈,则做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

她面对着展厅里那些被小心翼翼保护起来的“冻梨脚印”视频母带、第一张“手写标签”原件,彻夜未眠。

农户大姐的话在她耳边反复回响:“那是我们的生活,不是展览。”天亮时,她叫停了所有布展工作,宣布将年度乡村档案展,从“文物陈列”改为“实时档案墙”。

开幕式当天,巨大的屏幕墙代替了所有玻璃展柜。

没有主持人,没有冗长的演讲。

屏幕被分割成三百个小块,每一块都在实时播放着来自全国不同村落的90秒影像。

镜头随机切换放大,东北的雪原上,铁锹铲开冰面的声音清脆刺耳,粗重的喘息伴随着远处孩子的笑闹声;江南的茶山里,采茶女的指尖在晨雾中翻飞,露水打湿了她们的衣襟;云贵的高原上,梯田里的水面倒映着天空,一个男人正赤着脚,一步步踩实田埂……

全场静默。

没有一句解说,但每个人都读懂了这片土地最宏大的史诗。

这不是被供奉的历史,这是正在生长的生活。

秦念慈在自己的工作手册上,写下了展览的全新注脚:“让此刻,成为永恒。”

这一切变化的源头,沈昭岐,对此一无所知。

他正坐在闽东渔村的沙滩上,啃着一个冷硬的馒头。

台风过后的咸湿海风吹乱了他的头发,脸上和身上都沾满了清淤时留下的泥点。

不远处,渔民们正围着篝火,兴奋地讨论着今晚奇迹般暴涨的订单。

“真神了,还以为这批鱼全得砸手里,没想到不但没退单,还多了几千单!”

“是啊,下午那个直播太关键了,虽然啥也没说,但看着咱们把烂摊子一点点收拾利索,比说啥都管用!”

“哎,你们说,下午那个干活最猛,一声不吭就跳下水带头干的年轻人,是不是有点眼熟?我咋觉得,他那个背影,像极了当年最早在东北搞直播的那个人?”

“别瞎说,那种大人物怎么会来咱们这小渔村。”

沈昭岐听着他们的议论,只是淡淡一笑,将最后一口馒头咽下,拍了拍手上的碎屑。

他站起身,没有加入他们的庆祝,而是转身走向了码头。

那里的渔船在夜色和潮声中轻轻摇晃,还有几处缆绳需要加固,几张渔网需要连夜修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身影,很快便融入了深沉的夜色与无尽的潮声之中,仿佛他本就是这片土地沉默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在另一座不夜城的顶端,秦知语的目光在一行行滚动的代码中,最终锁定了一个幽灵般的IP地址。

这个地址像一条狡猾的鱼,在遍布全国的基站间跳跃,连续三个月,它只做一件事:悄无声息地登录系统,查阅最基础的运营参数——那些关于天气、物流、土壤湿度的公开数据,然后便立刻消失,从不留下任何操作痕迹。

她的指尖在追踪指令上悬停了片刻,最终还是缓缓移开。

她没有拉响警报,也没有通知任何人。

她只是打开自己的私人备忘录,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你走过的每一步,都在替土地签名。”

窗外,城市霓虹璀璨如星河,而秦知语的思绪,却已经飘向了遥远的山谷。

在那里,一辆贴着“手绘标签”的冷链车,正亮着前灯,缓缓驶出村口,将满载着希望的果实,送往未知的远方。

驾驶室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气象预报:“……预计未来72小时,受西南暖湿气流与强冷空气交汇影响,华南地区将迎来一轮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特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相关地区注意防范山体滑坡、内涝等次生灾害……”

播报员的声音平静而清晰。

也就在这一刻,坐在渔村礁石上,正查看手机上简陋天气软件的沈昭岐,屏幕上弹出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

短信内容极其简单,没有称呼,没有署名,只有一个地名和两个字。

“南粤。荔熟。”

沈昭岐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猛地站起身,望向南方那片被乌云笼罩的夜空,眼神变得无比凝重。

风,似乎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