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听清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那个索要回答的声音,并非来自云端,而是破土于人心。
答案到来得比任何人预想的都快,却不是以他们期望的方式。
三天后,林晚的办公室内,警报声第一次尖锐地划破了宁静。
她一手端着咖啡,另一只手在键盘上疾飞,屏幕上瀑布般刷下的数据流中,一抹极不协调的猩红色,正以几何级数扩张。
“环境信任指数”正在大面积崩盘。
“不可能!”她喃喃自语,指尖点开一个标红最严重的站点——那是一个以种杏闻名的村子,杏花盛开时的风声,曾是“沉默播报”里最受欢迎的背景音之一。
然而此刻,后台数据显示,该站点的用户留存率断崖式下跌了百分之四十,差评率飙升。
差评内容惊人的一致:“假的,听着像罐头音效。”“风声里连只鸟叫都没有,糊弄鬼呢?”
林晚的心猛地一沉。
她立刻切换到前端,点开了那个村子的直播间。
风声依旧,甚至比记忆中更清晰、更“完美”,没有一丝杂音,如同专业录音棚的产物。
太完美了,完美到虚假。
她又随机抽查了十几个暴跌的站点,情况如出一辙:麦浪声、溪水声、蝉鸣声……所有曾经质朴粗粝的背景音,都被一种无可挑剔的、经过精心打磨的“高清音效”所取代。
一个名字在她脑海中闪过——灵犀科技。
业界以AI算法闻名的巨头,他们最新推出的“万物声景”系统,号称能用AI深度学习,生成任何“最能引发用户舒适感”的虚拟环境音。
他们没有选择对抗,而是选择了污染。
他们用最顶级的技术,制造了最以假乱真的“真实”,釜底抽薪,直接瓦解了用户对“声音”本身的信任。
当完美可以被合成,粗糙的真实就成了一种原罪。
几乎在同一时间,周执的电话被打爆了。
他正在一个山药种植基地,帮老农们设计新的手写标签,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合作社负责人的哭腔:“周执经理,完了,全完了!客户说我们的鸡叫是网上下载的,说我们撒谎,上百个订单一夜之间全退了!”
周执冲到电脑前,点开那个合作社的直播间,背景音里,公鸡的打鸣声高亢、准时,完美得像闹钟。
而他清楚地记得,这个合作社的鸡,懒散得出奇,打鸣从来不着调。
他再翻看评论区,一条高赞评论刺痛了他的眼睛:“连最淳朴的农户都开始用技术骗人了,还有什么能信?”
那张他亲手推广的、写着“天气、劳力、承诺”的纸片,此刻在屏幕的映衬下,显得无比讽刺。
他建立的不是技术壁垒,而是人心的堤坝,而现在,洪水正从堤坝最脆弱的底部,无声地渗透进来。
坏消息接踵而至。
小柯在“乡土声音博物馆”接到了一份正式提案,来自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董事,建议引进灵犀科技的“万物声景”系统,用于“修复和优化”那些原始音频。
“我们应该给听众最好的体验,”那位董事在会议上侃侃而谈,“沈昭岐先生的理念是伟大的,但表现形式可以更完美。”
“完美?”小柯看着会议室中央那面象征着“即时与真实”的空白墙,第一次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如果连承载记忆的博物馆都开始追求虚假的完美,那他们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是遗产,还是一个被精心包装的谎言?
他想起那位盲人果农的话——“我听得到你们点头”。
当点头都可以被数据模拟,听见的,还会是人心吗?
所有的信息,像一条条冰冷的溪流,最终汇入了秦知语的办公室。
她安静地听完林晚、周执和小柯的线上紧急汇报,没有愤怒,也没有惊慌,只是长久地凝视着窗外。
窗外,城市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如同此刻他们所建立的一切,正在被一种更强大的、更冰冷的逻辑所吞噬。
许久,她转过身,屏幕上三张焦虑的脸庞正等待着她的决断。
她没有谈论商业竞争,也没有下令启动公关预案,而是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你们还记得那个写‘我家的梨,比我爷还会熬冷’的孩子吗?”
三人都是一愣。
“我查过,”秦知语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那孩子写下那句话后,第一笔订单,不是来自被视频感动的陌生网友,而是来自邻村的一个大婶。她说,她认识这孩子的爷爷,知道他有多倔,所以她相信这梨。”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灵犀科技可以模拟风声,可以模拟鸡鸣,可以模拟一切完美的声音。但它模拟不了一个倔老头的脾气,模拟不了一个孩子冻得通红的手,更模拟不了一个邻居基于几十年了解而产生的信任。”
“技术没有错,但他们用错了地方。”秦知语站起身,走到一块白板前,拿起笔,“他们想用完美来定义真实,那我们就用‘缺陷’来证明生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的笔在白板上飞快地写下两个字:心跳。
“林晚,”她下令道,“立刻给系统推送一个紧急更新,我们叫它‘真实印记’补丁。所有开启‘沉默播报’的站点,系统会强制要求主播在每小时的直播中,进行一次时长不低于十五秒的‘离题播报’。”
“离题播报?”林晚不解。
“对。内容不限,可以是他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可以是他家狗在旁边捣乱,可以是他突然想起来要交代儿子一句话,甚至可以是一声压抑不住的咳嗽。”秦知语的眼神锐利如刀,“AI可以预测完美,但它无法预测意外。这些充满了‘缺陷’的、真实的、属于人类的瞬间,就是我们最强的武器。把这些‘意外’作为新的参数,加入‘环境信任指数’,权重调到最高!”
“周执,”她转向下一个窗口,“立刻通知所有合作农户,从现在起,他们的手写标签上,必须再加一行——‘今日小事’。写什么都行,比如‘今天挖断了一把锄头’,或者‘隔壁王婶送来一篮鸡蛋’。告诉他们,这件小事,比任何承诺都重要。”
“小柯,”她的目光最后落在小柯身上,“博物馆那面空白墙,从明天起,实时投影的不再只是叫卖,还要加上播报者的实时心率监测图。让所有人看见,每一句质朴语言背后,那颗正在跳动的心脏。”
命令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犹豫。
这不是一场关于技术的战争,而是一场关于“生命定义权”的战争。
当晚,系统更新悄然上线。
第二天清晨,那个以杏闻名的村子,老村长对着麦克风,在完美的风声之外,中气十足地吼了一嗓子:“老婆子,我的假牙是不是又被你收起来了!”直播间瞬间涌入上千条评论:“哈哈哈,这才是真人!”“村长,假牙找到了吗?找到了我再下单!”
那个被质疑“假鸡鸣”的养鸡合作社,负责人一脸愁容地在手写标签上加了一句:“今天被一只笨鸡啄了手,真疼。”这张标签的照片被发到网上,立刻有人跟帖:“没错,他家的鸡就是那么笨,我买过,我信!”退掉的订单,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回流。
而在乡土声音博物馆,那面空白墙上,一位年轻的养蜂人正在介绍他的蜂蜜,他有些紧张,语速很快,旁边那条红色的心率曲线也随之剧烈波动。
忽然,他停下来,深吸一口气,轻声说:“对不起,我有点紧张,怕说不好。”
那一刻,墙上的心率曲线缓缓平复。
全场寂静无声,所有人都看着那条曲线,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努力地、真诚地与世界对话。
数据开始逆转。
林晚的办公室里,代表“真实印记”的绿色数据流,如同一支顽强的军队,开始收复被猩红色侵占的失地。
然而,秦知语没有丝毫放松。
她知道,这只是第一回合。
当她深夜独自一人站在落地窗前,手机收到了一条匿名短信,发信人是灵犀科技的CEO。
短信里没有文字,只有一个音频文件。
她点开,里面传出的,是一段心跳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