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走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某座数据中心内,林晚正盯着屏幕上一条刺眼的红色警报。
系统标记出一个怪异的直播间:位于川西高原上的一座牦牛奶站,连续三十天交易额为零,但后台数据显示,它每天雷打不动地直播两小时,观众留存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这串数据就像一根无法插进齿轮的木棍,让整个商业逻辑模型都发出了尖锐的怪声。
她点开直播,画面并非预想中的带货场景,而是一扇结了霜花的窗户,模糊了窗外雪山的轮廓。
镜头固定不动,唯一的声响,是偶尔从画面外传来的、极富节奏感的“呲——呲——”挤奶声,伴随着牦牛偶尔低沉的哞叫声。
没有主播说话,没有商品链接,只有这近乎单调的背景音。
林晚皱起眉头,调取了观众画像。
下一秒,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批黏性极高的“观众”,既不是高原风光的爱好者,也不是寻找助眠白噪音的失眠者。
他们的IP地址,惊人地集中在全国各大城市顶级医院的周边。
她点开留言区,没有催促上链接的评论,只有一行行简短而滚烫的文字:“听着这声音,就像我爸还在家里准备早饭。”“妈妈,再撑一下,我们很快就能回家了。”“这声音,让我在回家的路上没那么慌了。”
一股电流从林晚的脊椎窜上大脑。
她瞬间明白了,这不是一场失败的商业直播,而是一个成功的“信用”样本——一个不以交易为目的,却能提供巨大情绪价值的场域。
她立刻终止了系统即将自动关闭直播间的指令,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在后台算法的深处,破天荒地建立了一个新的评估模型。
她没有称之为“情感维系”或“用户关怀”,而是输入了三个冰冷又滚烫的字:“非功利信用体系”。
那天夜里,她罕见地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广袤无垠的麦田里,风吹过,麦浪起伏,却没有任何声音。
醒来后,她打开工作日志,在“非功利信用体系”下,又新增了一个子指标:“沉默陪伴值”。
她在日志的最后写道:“当直播不再是为了卖货,才真正开始治愈。”
这份附带着梦境的报告,被加密发送到了集团战略研究部。
周执收到报告时,正在湘西的盘山公路上颠簸。
作为集团的冷链物流专家,他此行的目的是调研无人机配送在偏远山区的可行性。
在周执看来,林晚的报告有些过于“唯心”,但他还是把“非功利信用”这个词记在了心里。
当他的越野车停在村口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没有快递点,没有代收站,只有一个由村民自发组成的“信用脚力队”。
每天清晨,队员们会根据村里公告板上的互助积分,轮流背上几十斤重的货筐,步行十里山路,将从镇上取回的包裹挨家挨户送到乡亲们手中。
随行的技术员嗤之以鼻:“太原始了,这效率能有多高?”
周执没有立刻反驳,他调取了该地区近半年的物流数据。
结果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村落的快递退货率,仅为全国行业平均值的十分之一。
他拦住一位刚送完货、满头大汗的年轻队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队长憨厚地一笑,拍了拍胸口:“我们这儿,认的是人,不是那个快递单号。张大爷的降压药不能断,李婶孙子的奶粉不能等。送的不是货,是人情,是信誉。谁会退这个?”
周执原计划在报告中大书特书无人机矩阵的部署方案,但在村里住了三天后,他撕掉了原来的草稿。
返回总部的总结会上,他没有展示任何复杂的技术图表,而是播放了一段手机录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接过年轻人送上山的药盒,然后不由分说地拉着满身泥土的年轻人坐下,从灶膛里捧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腊肉饭。
镜头外,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
视频播放完毕,会议室一片寂静。
周执关掉投影,沉声说道:“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最后一公里,它应该有温度。”他在报告的标题上,写下了他的最终结论:“人际链优先原则——在强信任关系的熟人社会,技术必须退后一步。”
周执和林晚的报告,最终都汇集到了秦念慈的案头。
她正在整理集团年度文化项目“百村百声”的成果展。
这个项目旨在收集中国乡村最真实的声音。
她收到的大多是各地的方言、山歌、农作号子,直到她打开一个匿名的音频文件。
文件里,是长达十分钟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唯一的背景音,是几不可闻的呼吸声和纸张被小心翼翼翻动的声音。
秦念慈几乎要把它当成错误文件删除,却看到了附带的一行文字:“这是我爸爸每天晚上记账的时间。他不识字,用画圈画杠的方式记,但三十年来,家里的每一笔收支都对得上。他说,账不能乱,乱了心就乱了。”
秦念慈在那片沉默中,听到了比任何号子都更雄浑的力量。
在最终的成果展上,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评委都大跌眼镜的决定:她将这段“无声之声”放置在了展厅最中央的位置,用最好的音响设备循环播放。
无数参观者驻足于此,一开始困惑,继而从解说牌上读懂故事,最终陷入长久的沉思。
评审会上,有专家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提议应该找到那个最初在侗寨用陈米创造奇迹的沈昭岐,为他立传,将他的事迹作为集团的信用标杆。
秦念慈却轻轻摇了摇头:“传记会神化一个人,而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光源。”
最终,这场引发了巨大社会反响的展览,被命名为《他们这样活着》。
展出的不是某个英雄,而是三百个普通农人日常生活中关于信任、坚守和尊严的声音切片。
展览闭幕那天深夜,秦念慈收到一条匿名短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你没有写他的故事,却让更多人讲出了自己的故事。谢谢你。”
秦念慈知道这短信来自谁。
她没有回复,只是默默地将它保存了下来。
而那个故事的源头,沈昭岐,此刻正潜伏在酷热的华南荔枝林里。
时值采摘高峰,本该是丰收喜悦的季节,果农们的脸上却布满了愁云。
几大电商平台为了抢占“第一口鲜”的噱头,疯狂压价竞拍,逼得果农们不得不提前采摘那些尚未完全成熟的青涩果实,用催熟剂应付上市。
品质下降,口碑受损,形成恶性循环。
沈昭岐什么也没说,只是应聘成了分拣队伍里的一名临时工。
他沉默地工作,手脚麻利,很快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在一个深夜,他趁着无人注意,将一整批他白天悄悄分拣出的、明显是提前采摘的果子,混入到了准备发往一线城市的“精品果”箱中。
但他做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事:他在每一箱的标签背面,用难以察觉的笔迹,精准地写下了这批果子的真实采摘时间——“离自然熟成,尚差三天。”
这批货如期上市,迅速被那些味蕾挑剔的城市消费者识破。
“今年的荔枝怎么又酸又涩!”愤怒的投诉电话打爆了平台客服。
然而,当一位较真的买家无意中发现了标签背后的秘密并将其发到网上后,舆论瞬间引爆。
愤怒的声讨,第一次没有指向果农,而是对准了整个“抢鲜营销”的产业链。
“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这条评论被顶上了热搜。
眼看时机成熟,沈昭岐顺势将他早就准备好的、记录了整个压价、早采、催熟过程的完整溯源视频,匿名发布到了网上。
黑幕被彻底揭开,舆论的怒火烧向了各大平台。
数日后,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多个电商平台被迫修改规则,增设“自然熟成周期”选项,允许并鼓励果农自主标注,将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风波平息后,沈昭岐悄然离去,如同他悄然到来。
只是在果园的围栏上,多了一块他随手钉上的木牌,上面刻着几个字:“慢一点,才甜。”
这块木牌的照片,连同湘西的腊肉饭、川西的挤奶声、展厅里的沉默,最终都化为一份份报告,呈现在集团总裁秦知语的面前。
在年度战略会上,面对一群激烈的反对声,秦知语宣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集团将全面退出所有农产品的直接销售业务,转型为只提供技术、物流、数据支持的基础设施服务商。
一位资深董事猛地站起来,涨红了脸:“秦总!放弃渠道,就等于放弃了权力,这是自断臂膀!”
秦知语没有辩解,只是平静地在巨大的屏幕上播放了最后一段视频:闽北竹乡,暴雨倾盆,一群孩子却毫不担心自家晾晒的笋干。
他们熟练地搭建起一种独特的通风竹架,自信地对着镜头喊:“雨再大,我家的笋也晒得干!”视频的最后,浮现出一行小字:“技术专利来自邻村分享,无偿。”
秦知语关掉视频,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我们曾经以为,掌控渠道就是权力。现在我们才懂得,真正的力量,是创造一个能让人敢于说真话、敢于分享、敢于信任的环境。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卖掉那些笋干,而是确保那个通风架的专利能被更多人知道,确保孩子们在说‘晒得干’的时候,有十足的底气。”
会议结束,喧嚣散尽。
秦知语独自一人走上集团大厦的顶楼天台,风吹动着她的衣角。
她打开私人终端,调出那个她尝试发送了无数次的号码,最后一次编辑那条短信:“不必回来,你早已到处都在。”
她点了发送。
这一次,屏幕上没有显示发送失败的红色感叹号,而是弹出一行小字:“信息已发送。提示:接收方设备已离线超过365天。”
她终于释然地笑了,望向被晚霞染红的城市天际线,轻声说:“那就让我,变成你走过的路。”
而就在此刻,千里之外的粤西山区,一户果农正围着一部旧手机,兴奋地对着视频里的竹架结构,学着搭建能让自家百香果不怕阴雨的通风架。
屋外,雨声如注。
同一时间,一列绿皮火车正轰鸣着穿越山海关,朝着北方无垠的黑土地驶去。
车窗边,一个身影安静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象。
南方的葱郁与湿润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广袤、深沉的厚重。
他的手机始终保持着离线状态,屏幕上只有一张照片——那是一只孩子们送给他的、小小的铁锅模型。
列车广播响起,前方即将到达的,是广阔而沉默的东北平原。
与南方那些需要耐心和技巧去解开的人心纠葛不同这里的规则,将由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书写。
一个全新的、更为宏大的挑战,正在地平线的尽头,等待着他。
四月的风,还带着东北黑土地未散尽的凉意,吹在沈昭岐的脸上,像是某种粗粝的提醒。
他蹲在田埂上,像一块沉默的石头,看着不远处那场几乎演变成闹剧的对峙。
合作社新引进的德国智能播种机,此刻正安静地趴窝在地头,像一头搁浅的钢铁巨兽。
负责人张万金正涨红了脸,对着一群焦急的社员挥舞手臂,唾沫星子横飞:“我说没事就没事!德国人的机器,还能有错?就是今年倒春寒,地还没缓过来,过两天准保出苗!”
他的话音未落,一个清脆但坚定的声音便切了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