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一次小组会议(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心动撞击》最新章节。
【明晚七点,三教307讨论室。准时。】
那条来自深海头像的消息,像一道简洁冰冷的指令,悬在微信群聊的顶端,也悬在了林薇的心头。
一整天,林薇都处于一种魂不守舍的状态。上课走神,吃饭没胃口,连苏晓兴奋地在她耳边叽叽喳喳讨论晚上要穿什么、问什么问题,她都听得心不在焉。
“薇薇,你紧张吗?”晚上六点四十,走向三教的路上,苏晓终于后知后觉地察觉到她的沉默。
林薇抱紧怀里的笔记本和参考资料,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书页边缘,老实点头:“嗯……有点。”
何止是有点。她感觉像是要去参加一场生死未卜的答辩,而主考官正是那个让她光是靠近就心率失调的人。
“安啦!”苏晓拍拍她的肩,给她打气,“就是讨论个项目嘛!而且还有沈宇航学长呢,听说他性格超好的!江辰学长……呃,虽然他冷了点,但能力强啊!我们跟着躺赢就行!”
话虽如此,当她们找到307讨论室,推开那扇虚掩的门时,林薇还是紧张得手心冒汗。
讨论室里已经有人了。
沈宇航果然如传闻中那般开朗健谈,他正斜靠在椅背上玩手机,见到她们进来,立刻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热情地打招呼:“哈喽!两位学妹来啦!快请进快请进!”
他的热情稍稍驱散了一些林薇的紧张感。她小声回了句“学长好”,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边。
江辰已经到了。
他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着笔记本电脑和一份打印出来的项目要求。窗外的夜色初降,室内明亮的灯光勾勒出他冷峻的侧脸轮廓。他正微蹙着眉看着屏幕,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似乎已经在处理什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她们的到来毫无反应。
他甚至没有抬头看一眼。
那股熟悉的、低气压的疏离感瞬间弥漫开来,刚刚被沈宇航活跃起来的气氛又悄然凝固了几分。
“咳,人齐了,那我们开始?”沈宇航似乎早已习惯,见怪不怪地招呼她们坐下,然后用手肘碰了碰旁边的江辰,“哎,江大神,开工了!”
江辰这才抬起眼睑,目光从电脑屏幕移开,平静地扫过围坐在桌边的三人,最后落在了林薇和苏晓身上。那目光短暂停留,没有任何情绪,像是在确认人员到位情况。
“嗯。”他应了一声,声音低沉,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正题,“项目要求都看了?”
“看了看了!”苏晓抢着回答。
林薇也赶紧点头,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像等待老师提问的小学生。
“好。”江辰操作电脑,将屏幕上的一个思维导图投影到墙上的白板,“这是我初步拟定的报告框架和调研思路。基于消费行为理论模型,重点分析三个维度:消费结构、消费动机、消费渠道。报告分为五个部分……”
他的语速平稳,条理清晰得可怕。每一个部分的目标、需要的数据支撑、可能用到的分析方法都阐述得明明白白。复杂的理论在他口中变得条分缕析,展现出一种强大的、掌控全局的逻辑能力。
林薇一开始还紧张得无法集中精神,但很快就被他流畅而深刻的思路所吸引,手下意识地开始飞快记录。她不得不承认,江辰的能力确实远超她的想象。和他一比,自己之前对项目的那点浅显理解简直幼稚得可笑。
“……初步分工如下。”江辰说完框架,没有任何过渡,直接开始分配任务,“我负责理论综述、模型构建和最终报告统稿。沈宇航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并完成数据收集。”
“没问题!”沈宇航比了个OK的手势。
“苏晓同学。”江辰的目光转向苏晓,“你负责问卷数据的初步清洗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会用SPSS吗?”
“呃……会一点基础操作。”苏晓有点底气不足。
“嗯,有问题问沈宇航。”江辰的语气没有任何波动,接着,他的目光 finally,落在了林薇身上。
林薇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握笔的手指微微收紧。
“林薇同学。”他看着她,眼神专注而平静,像是在评估一件工具是否合用,“你负责第二部分,‘消费动机’的深度分析。需要结合问卷中的开放题答案,进行文本分析和案例提炼。这部分需要一定的归纳和洞察力。”
他的安排干脆利落,显然早已深思熟虑,并且充分考虑到了每个人的专业背景和能力特点。给她的任务,确实是她相对可能擅长的领域。
林薇心里稍稍松了口气,正要点头。
却听见江辰继续用那种平淡无波的语调补充道,目光依旧停留在她脸上:“你的初步思路是什么?”
“啊?”林薇完全没料到会有即兴提问,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刚才光顾着记录和惊叹了,根本没来得及形成自己的思路!
她一下子慌了神,脸颊迅速烧了起来,在另外三人的注视下,尤其是江辰那平静却极具压迫感的目光下,她感觉舌头都打了结:“我……我觉得……可能就是……看看大家为什么买东西……是看重质量还是……还是品牌……”
她越说声音越小,越说越觉得自己提出的想法肤浅又幼稚,根本配不上他那高大上的框架。
江辰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但眉头几不可见地蹙了一下。
等她磕磕绊绊地说完,室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默。
林薇羞愧得恨不得把脸埋进笔记本里。
“不够。”江辰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淡,却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切中要害,“消费动机理论包括驱动、认知、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你的思路停留在表面现象归纳,缺乏理论深度和分析维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