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应天秋暖;共筑团圆;中秋前夜军民同乐筹备记(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衍启元》最新章节。
苏氏手里的帕子险些滑落,转头与沈伯山对视一眼,两人眼中皆是震惊与恍然——他们竟差点忘了,儿子在婚礼上曾唱过一次这般“奇曲”,当时便惊为天人,只是后来琐事缠身,竟渐渐淡了。沈薇猛地拍了下大腿,压低声音惊呼:“娘!爹!二弟他又唱了!就是婚礼上那好听的调子!我都快忘了他还会这般唱歌!”沈玥拽着苏氏的衣袖,大眼睛亮晶晶的,又惊又喜:“二哥唱得比上次还好听!这‘奇音’太动人了!”
苏凝雪、楚昭雪、张清鸢三女对视一笑,眼中满是了然与温柔——她们知晓沈砚的秘密,也记得婚礼上的惊喜,此刻再见他这般歌唱,更多了几分与有荣焉的骄傲。而身旁的程月瑶则彻底愣住了,杏眼圆睁,满是难以置信的诧异,下意识地看向苏凝雪,低声问道:“凝雪姐姐,王爷……竟还有这般本事?这‘奇音’与歌声,真是闻所未闻!”她从未听过沈砚唱歌,更不知这“能发声的宝贝”为何物,心头又惊又奇,却被这动人的曲调牢牢吸引。
小皇帝赵炎停下与内侍的低语,仰着小脸望向高台,小手不自觉攥紧了衣角;周霆、程定山等老将端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被这新奇又动人的曲调勾起了心底的家国情怀;百姓们更是满脸诧异,这从未听过的“奇音”与歌声,竟让他们莫名心头一暖。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沈砚站在高台之上,月光洒在他月白锦袍上,衣袂翻飞如仙。他望着台下数十万军民,望着身边满脸震惊又带着笑意的家人,歌声里的怅然渐渐化作释然——前世的孤独与思念,都在这一世的团圆盛景中消散。音箱传出的伴奏温柔绵长,与他的歌声相得益彰,让这古代的中秋夜,多了几分跨越时空的温情。
沈伯山捋着胡须,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低声对苏氏道:“咱们的儿子,总能带来惊喜。这歌声,这词句,配得上今日的团圆盛景。”苏氏点点头,眼角泛着湿润,轻声道:“是啊,以前只盼他平安顺遂,如今他不仅推翻暴政、护得太平,还能唱出这般动人的歌,真是……”话未说完,便被沈玥的轻声哼唱打断。程月瑶望着沈砚的身影,眼中的诧异渐渐化作沉醉,她虽不知这歌声背后的秘密,却被歌词中的洒脱与温情打动,指尖不自觉轻轻摩挲着案上的月饼,嘴角泛起温柔的笑意。
百姓们渐渐沉浸其中,有人不自觉跟着旋律轻轻哼唱;将士们想起远方的亲友,眼中泛起湿润,却因这歌声多了几分慰藉;文官们抚掌赞叹,虽不懂这“奇音”为何物,却被歌词中的哲思与意境打动。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歌声渐渐转缓,带着几分劝慰与通透。沈砚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脸——有白发老者的沧桑,有孩童的天真,有将士的坚毅,有百姓的安然。他想起推翻暴政时的浴血奋战,想起军民同心的日夜,想起家人的陪伴与支持,歌声里满是真挚的感慨。
沈薇悄悄抹了抹眼角,她虽性子大大咧咧,却也被歌词中的“悲欢离合”触动,想起二弟曾遭流放、历经艰险,如今方能阖家团圆,更是动容。沈玥靠在苏氏怀里,小手轻轻拍着节奏,小声跟着唱“月有阴晴圆缺”,模样认真又可爱。程月瑶的眼中泛起湿润,她想起自己随军多年,见惯了离别与征战,如今得遇沈砚,得享这般团圆,歌词中的“此事古难全”竟让她生出几分共鸣,更珍惜此刻的安稳与温暖。
秦淮河上的画舫停了下来,船夫们侧耳倾听;篝火旁的军民不再喧哗,静静望着高台之上的靖安王;连案几上的米酒都似被这歌声浸染,添了几分绵长的滋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一句唱罢,沈砚缓缓抬手,旋律渐渐减弱,直至消散在夜空中。朱雀大街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比之前更猛烈的欢呼与喝彩,声浪直冲云霄!
“好!唱得好!这般词句,这般曲调,真是千古未有!”周霆率先叫好,哈哈大笑。
“王爷的歌声太动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到了咱们心坎里!”百姓们纷纷附和,有人甚至热泪盈眶。
小皇帝赵炎拍着小手,高声道:“王爷再唱一遍!朕还要听!”
沈伯山走上前,拍了拍沈砚的肩膀,眼中满是骄傲:“好小子,没让爹失望。这歌,唱得好!”程定山也捋着胡须点头,看向沈砚的目光满是赞许,转头对身旁的程月瑶笑道:“我这孙女婿,真是藏着满身本事!”
沈砚笑着放下话筒,悄悄按下音箱的关闭键,将这份跨越时空的惊喜留在今夜。他望着台下沸腾的人群,朗声道:“此曲《水调歌头》,赠我大衍军民,赠天上明月!愿我等岁岁团圆,千里同心,共守这太平山河!”
“愿岁岁团圆!共守太平!”军民齐声呼应,声音里满是振奋与坚定。
旋律虽停,余韵却久久不散。篝火重新燃起,丝竹声再次响起,却多了几分与方才歌声相融的温柔。将士们与百姓们再次举杯,米酒的醇香混着桂花的甜香,伴着歌声的余味,在应天的夜空里久久萦绕。
沈玥蹦到沈砚身边,拉着他的衣袖撒娇:“二哥,你再唱一遍嘛!我还没听够!你婚礼上唱的时候我就喜欢,刚才差点忘了你这么会唱歌!”
程月瑶也走上前,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轻声道:“王爷,你的歌声真好听,既动人又暖心,方才我竟听得出了神。”
沈砚笑着刮了刮沈玥的鼻尖,又看向程月瑶,温声道:“往后每年中秋,我都唱给你们听,唱给爹娘、姐姐和所有亲人听。”
沈薇凑过来,拍了下他的胳膊:“算你还有良心!下次可得提前说,让我们也好好准备准备,凑个热闹!二弟,你这嗓子,可别浪费了!”
沈伯山与苏氏看着儿女们嬉闹,脸上满是欣慰的笑意——这个中秋,因这跨越时空的歌声,因家人那份“差点遗忘”的震惊与欢喜,更因程月瑶这般纯粹的动容,添了几分独一无二的圆满。
月光依旧皎洁,花灯依旧璀璨。沈砚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军民同乐、君臣同心的盛景,握着话筒的手微微收紧。这跨越时空的歌声,不仅是他对前世的念想,更是对这一世团圆的珍视。而这个推翻暴政后的首个中秋,因这曲《水调歌头》,因家人与爱人的真情流露,成为了大衍王朝史册上最温暖、最难忘的一笔,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欢呼声渐渐平息,却仍有未尽的余韵萦绕在夜空。沈砚握着话筒,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将士们——玄色劲装的靖安军、藏红色劲装的襄阳士兵、深蓝色锦袍的云州海军,一张张脸上刻着风霜与坚毅,不少人的衣袍上还留着征战的磨损痕迹,手臂、脖颈处隐约可见未褪尽的伤疤。
他想起初为世子时,身边不过寥寥数人;想起流放途中的艰险,是这些弟兄不离不弃,护他周全;想起推翻暴政的无数个日夜,他们并肩浴血,踏过尸山火海,从靖安郡到应天府,从孤军奋战到军民同心。心头一股热流涌动,他对着话筒,声音比刚才多了几分沉厚与铿锵:“方才一曲,赠明月,赠团圆;此刻这曲,只赠我大衍的铁血将士——赠陪本王从微末走到如今的每一位弟兄,赠浴血奋战、守护家国的每一位英雄!”
话音落,他指尖轻按音箱,一段激昂豪迈的旋律骤然响起。不同于《水调歌头》的空灵婉转,这旋律带着金戈铁马的铿锵,鼓点如战鼓轰鸣,弦音似刀剑交锋,瞬间点燃了将士们的热血。
程月瑶眼中满是诧异,下意识握紧了裙摆——这“奇音”竟能有这般磅礴气势,仿佛置身战场之上。苏凝雪三女则相视一笑,她们知晓,这歌声里藏着沈砚与将士们最珍贵的过往,藏着无人能懂的袍泽深情。沈薇攥着拳头,眼中闪着光,她见过二弟征战的艰辛,更懂这些将士的不易;沈玥也收起了嬉闹,小手紧紧抓着苏氏的衣袖,被这激昂的旋律感染得大气不敢出。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沈砚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如同战场上的冲锋号令。高台之下,将士们瞬间挺直了脊梁,目光灼灼地望着台上的靖安王。周霆手中的米酒盏停在半空,眼前浮现出当年与沈砚并肩守城的日夜,城墙上的烽火、耳边的厮杀声,仿佛就在昨日;严沧望着身旁水师将士黝黑的面庞,想起海上鏖战的风浪,想起弟兄们用血肉之躯守护水道的决绝,眼眶微微发热。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歌声里的沧桑与豪情,让将士们想起了那些南征北战的岁月。周虎摸了摸手臂上的刀疤——那是推翻暴政的关键一战,他为掩护弟兄们撤退,硬生生扛下了敌军的一刀;周凯与赵玮并肩而立,想起轻骑兵奔袭千里、截断敌军后路的艰险,那时粮草断绝,他们靠着野果充饥,却从未有过一丝退缩;岳鹏握着玄铁破阵枪的枪柄,枪身的冰冷触感让他想起无数次攻坚破阵,身边的弟兄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却始终没人后退半步。
程定山望着自家孙辈们年轻却坚毅的脸庞,想起襄阳守城时,程武、程烈他们带着前锋营冲在最前,身上的藏红色劲装被鲜血染红,却依旧高喊着“守住襄阳”的口号,眼眶不禁湿润。云州水师的将士们想起海上的风浪,想起与海盗、敌军水师交战时的凶险,想起严望等年轻子弟第一次上战场时的紧张与勇敢,嘴角却扬起骄傲的笑意。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这句歌词落下,高台之下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唯有旋律依旧激昂。不少将士红了眼眶,抬手拭去眼角的湿润。他们想起了那些永远留在战场上的弟兄,想起了分别时的承诺,想起了“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兵,颤抖着抚摸胸前的军功章——那是他牺牲的儿子留下的,此刻歌声入耳,他仿佛看到了儿子年轻的脸庞,看到了无数牺牲的弟兄们在云端微笑。
沈砚的声音也带着一丝沙哑,却依旧坚定。他望着那些湿润的眼眶,望着那些紧握武器的手,望着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忠诚,歌声里满是真挚的感念:“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旋律一转,带着几分悲壮与牵挂。将士们想起了远方的故土,想起了家中的亲人,想起了征战在外时,对团圆的期盼。云州水师的将士们望着秦淮河的水波,想起了海上的家乡,想起了妻儿的嘱托;襄阳士兵的脑海中浮现出襄阳城的青山绿水,想起了父母的笑脸;靖安军的弟兄们想起了靖安郡的田野,想起了出发时百姓们的送别与期盼。
沈砚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脸,从白发老兵到年轻小将,从将领到士兵,他的声音温柔了几分,却依旧带着力量:“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衍要让四方,来贺!”
最后一句唱罢,旋律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只留下余音在夜空回荡。
应天府彻底寂静了,连秦淮河的流水声都仿佛停了下来。片刻后,周霆率先举起米酒盏,高声呐喊:“守土复开疆!堂堂大衍,四方来贺!”
“守土复开疆!四方来贺!”
39万靖安军、8万襄阳士兵、4万云州海军齐声呼应,声浪如惊雷滚过大地,震得花灯摇曳,篝火跳动。将士们高举着手中的兵器、酒盏,眼中满是滚烫的泪水与坚定的信念,喊出了心中最炽热的誓言。
小皇帝赵炎被这股气势震撼,小小的身子挺得笔直,跟着高喊:“守土复开疆!四方来贺!”文武百官也纷纷起身,举杯附和,声音里满是激昂与自豪。
沈砚放下话筒,望着眼前这震撼人心的一幕,眼眶也泛起湿润。他对着将士们深深躬身:“弟兄们,辛苦你们了!若无你们浴血奋战,便无今日的太平团圆;若无你们不离不弃,便无本王今日的靖安王。往后余生,本王与你们生死与共,守土开疆,护我大衍万年安宁!”
“生死与共!护我大衍!”将士们再次高呼,声音里满是决绝与忠诚。
程月瑶站在一旁,泪水早已浸湿了裙摆。她望着沈砚的背影,望着那些高喊誓言的将士,终于明白为何他们对王爷如此忠心——这份情谊,是血与火浇铸的,是生死与共的,是比金坚、比海深的袍泽深情。她走到苏凝雪身边,声音带着哽咽:“凝雪姐姐,我今日才懂,王爷与将士们的情谊,竟这般厚重。”
苏凝雪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眼中满是动容:“他们是王爷最坚实的后盾,也是大衍最可靠的长城。”
沈薇抹了把眼泪,却咧嘴笑了:“我二弟,没白疼这些弟兄;这些弟兄,也没白跟着二弟!”沈玥靠在苏氏怀里,似懂非懂地点头,却也被这股热血氛围感染,小声跟着喊:“护我大衍!”
篝火越烧越旺,将每个人的脸庞映照得通红。将士们与百姓们再次举杯,米酒的醇香混着歌声的余韵,在应天的夜空里久久不散。沈砚拿起话筒,没有再唱歌,只是朗声道:“今夜,不醉不归!明日,我们一同守护这太平山河!”
“不醉不归!守护太平!”
欢呼声、呐喊声、丝竹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最壮阔的中秋乐章。月光下,39万靖安军、8万襄阳士兵、4万云州海军与数百万百姓、满朝文武、年幼的皇帝一同举杯,共庆这推翻暴政后的首个中秋,共赴这生死与共的团圆之约。
沈砚望着眼前的盛景,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烫。这跨越时空的歌声,不仅是他对前世的怀念,更是对这一世袍泽深情的礼赞。而这个中秋,因这曲《精忠报国》,因这份血与火浇铸的情谊,成为了大衍王朝最滚烫、最难忘的记忆,永远镌刻在每一位将士、每一位百姓的心头,成为支撑大衍山河永固的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