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班师回朝;举国同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衍启元》最新章节。

狼居胥山的风还未完全从铠甲上褪去,沈砚已率领北伐大军踏上班师回朝的归途。没有了征战时的昼夜兼程,这支立下不世之功的军队,行进节奏变得从容舒缓,走走停停,一路将凯旋的喜悦与安宁,洒向沿途的土地。

大军启程的第一站,便是黑沙城。这座曾是突厥东部重镇的城池,如今已归为大衍版图,城中百姓多是各族混居,既有原突厥牧民,也有迁徙而来的大衍子民。沈砚下令大军在此停留三日,一来是让将士们休整,二来是查看城中近况。

进城时,百姓们早已自发地涌上街头,夹道欢迎。他们身着整洁的衣物,手中捧着自家种的瓜果、酿的米酒,脸上满是敬畏与感激。孩子们跟在大军身后,好奇地望着锃亮的铠甲与飘扬的旌旗,口中喊着“镇北王”“大英雄”。沈砚勒住赤焰火龙驹,翻身下马,接过一位老丈递来的米酒,一饮而尽,温热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带着百姓的淳朴心意。

他走遍城中街巷,查看重建的屋舍、开辟的农田,见各族百姓和睦相处,市集上货物充盈,心中欣慰。剩余的压缩饼干与自热米饭,他命人分发给城中孤寡老人与孩童,看着孩子们捧着自热米饭狼吞虎咽的模样,沈砚脸上露出久违的柔和笑容。将领们也分散开来,与百姓攀谈,了解他们的需求,承诺会奏请朝廷发放农具与种子,助他们安居乐业。

离开黑沙城,大军继续南行,行至边境与内陆交界的清水镇时,又停下了脚步。这里曾是漠北与大衍的拉锯之地,战乱过后,不少村庄残破,村民们仍在艰难重建。沈砚得知镇上有几户人家因春耕缺少种子,还有老人久病未愈,当即下令驻扎。

他亲自带着军医与物资前往村落,军医为老人诊治开药,亲兵则将带来的粮食、种子分发给村民。沈砚蹲在田埂上,看着村民们接过种子时眼中的光亮,轻声道:“好好耕种,往后再无战乱,日子定会越过越好。”一位老农握着种子,老泪纵横,对着沈砚连连叩首:“多谢镇北王!多谢大军!是你们给了我们活路啊!”

停留的日子里,将士们也没闲着。有的帮村民修补破损的房屋,有的拿起农具,跟着村民一起开垦荒地,还有的教孩子们识文断字。军营外的空地上,时常能看到将士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分享军中带来的火腿肠与泡面,村民们则用自家的腊肉、野菜招待将士,欢声笑语驱散了战乱留下的阴霾。

沿途的驿站,成了大军歇脚的常地。每到一处,沈砚都会召集当地官员,询问地方治理、粮草转运与百姓生计。遇到官员禀报灾情或民生难题,他便当场记下,承诺回朝后奏请陛下拨款赈灾、减免赋税。夜晚,军营中灯火通明,沈砚会与周霆、程定山等将领围坐在一起,面前摆着几碗泡面、几根火腿肠,就着温热的米酒,回忆征战时的生死与共,商议回朝后如何辅佐新君、安定天下。

“王爷,这一路走走停停,将士们虽慢了些,却一个个精神头更足了。”程定山喝了一口酒,笑着说道,“百姓们的爱戴,比任何赏赐都能鼓舞人心。”

沈砚点头,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天边隐约可见几颗亮星,像是应天府的方向。“我们打仗,终究是为了让百姓安稳度日。”他轻声道,“这一路多看多听,才能知道百姓真正需要什么,回朝后才能更好地为陛下分忧,为天下谋福。” 心中的思念也随着路程的缩短愈发浓烈,他想起苏氏温柔的眉眼,沈伯山的殷切期盼,沈薇的爽朗笑声,还有沈玥抱着零食的娇憨模样,更想起苏凝雪、张清鸢、程月瑶的牵挂,脚步也不自觉地盼着快些,但每看到一处需要安抚的百姓、需要解决的难题,又会毫不犹豫地停下。

大军行至淮河沿岸时,正值春雨绵绵。河岸旁的村落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新,村民们正在河边灌溉农田。沈砚下令大军在此停留两日,避开雨天赶路,也让将士们感受一下江南水乡的安宁。细雨中,沈砚撑着油纸伞,沿着河岸缓步前行,看着田间劳作的村民、河上捕鱼的渔船,心中满是平和——这便是他浴血奋战想要守护的景象,国泰民安,岁月静好。

走走停停间,大军离应天府越来越近。沿途的欢迎队伍越来越庞大,有的州县官员带着僚属出城数十里迎接,有的百姓自发组织了鼓乐班子,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将士们的铠甲被擦拭得锃亮,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脸上满是自豪与期待。

沈砚骑在赤焰火龙驹上,看着沿途绵延的欢迎人群,听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跨越漠北与突厥的征战,始于平乱,终于封狼居胥,而这一路的走走停停,让他更深刻地明白,所谓功勋,不仅在于杀敌破阵,更在于守护一方安宁,赢得百姓爱戴。

春雨渐歇,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军前行的道路上。应天府的轮廓已隐约可见,城墙上的旌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沈砚勒住马,回头望了一眼身后浩浩荡荡的大军,又望向近在眼前的都城,眼中满是坚定。

班师回朝的路,走得从容而漫长,却也让这支凯旋之师,真正走进了百姓心中。而等待着沈砚的,不仅有家人的团聚、朝廷的封赏,更有辅佐新君、开创太平盛世的重任。

大军行至凤鸣崖时,暮春的风卷着草木清香,崖壁间溪流叮咚,恰如这险峻地势中藏着的几分灵动。沈砚正下令大军休整取水——连日行军,将士们虽精神饱满,却也需稍作喘息,楚昭雪提着凤鸣鎏金枪,从随军女眷的营帐中走出,一身火红劲装沾了些尘土,却依旧难掩她跳脱灵动的性子。这些日子随军北伐,她早已不是当年青狼岭那个只知厮杀的山大王,跟着沈砚见了太多百姓流离,也见证了他如何平定战乱、安抚民心,此刻正绕着营地查看,想帮着分发些备用的压缩饼干。

忽闻山顶号角长鸣,林莽间旌旗骤起,上万名山匪身着粗布劲装、手持刀枪剑戟,如潮水般冲下,瞬间将大军团团围住。这伙山匪阵型齐整,眼神凌厉,绝非寻常草寇,连军中老将程定山都不由得皱起眉头:“看来是早有准备。”

沈砚勒马向前,凤翅镏金镋微微前倾,目光穿透人群,落在阵首那抹银甲身影上——女子身着洗得发白却依旧挺括的虞朝皇室软甲,腰间悬着白玉剑鞘的长剑,长发高束,眉眼如画却带着疏离的傲气,正是虞朝末代公主林雨嫣。

“来者止步!”林雨嫣的声音清脆却威严,压过了山间风声,“凤鸣崖乃我虞朝遗民安身之所,沈将军大军过境,扰我子民安宁,还请绕道而行!”

周霆刚要催马上前,身旁却传来一阵轻快的马蹄声,楚昭雪骑着一匹枣红色战马,提着凤鸣鎏金枪奔至沈砚身侧,枪尾红缨随风飘动,脸上带着几分兴味与了然:“阿砚,这阵仗,倒让我想起当年青狼岭迎客的模样了。”

沈砚侧头看她,下意识抬手替她拂去肩头的草屑,语气带着熟稔的宠溺与担忧:“别往前冲,待我看看情况。” 随军征战数月,他早已习惯了楚昭雪在身边,她虽性子跳脱,却枪法了得,更懂山匪与遗民的心思,只是终究不忍让她涉险。

楚昭雪却摆了摆手,催马向前几步,与林雨嫣遥遥相对,爽朗一笑:“这位姑娘,我叫楚昭雪,当年是云州青狼岭的山大王,如今是沈砚的三夫人,跟着他随军北伐一路过来的。” 她扬了扬手中的凤鸣鎏金枪,枪杆上还留着漠北战场的划痕,“我看你这软甲上的纹饰,是虞朝皇室的样式吧?带着这么多弟兄占山,想必也是走投无路了,对不对?”

林雨嫣见这红衣女子从沈砚军中走出,身姿利落,语气坦荡,尤其是她腰间那杆独特的凤鸣鎏金枪,透着一股悍勇之气,不由得皱了皱眉:“你既是沈将军的夫人,又曾是山匪,怎会帮着朝廷说话?”

“我不是帮着朝廷,是帮着身后这些想活命的人。” 楚昭雪收敛了笑意,语气诚恳起来,“我爹娘被害,家破人亡,带着一千多弟兄躲在青狼岭,冬天缺粮,夏天怕官兵围剿,夜里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 她抬手摸了摸枪杆,眼中闪过一丝怅然,“可跟着阿砚北伐这一路,我见他踏平漠北王庭,却给阿勒泰父子留了满箱的压缩饼干、自热米饭,还有五百斤金锭,让他们重建部落,连一兵一卒都没留;见他路过残破的村庄,会停下给百姓分种子、派军医,比谁都心疼这些受苦的人。”

她转头指了指身后的大军,将士们眼中没有敌意,只有从容:“姑娘,你带着上万虞朝遗民守在这凤鸣崖,难道是想让他们一辈子躲在这里?你看我当年的弟兄,归顺后分了土地,娶妻生子,现在都能安稳种地,不用再刀头舔血。”

林雨嫣静静地听着,眼中的傲气渐渐松动。眼前这红衣女子,话语里的艰辛与挣扎,她感同身受;而她口中沈砚的所作所为,又让她生出几分动摇——她虽不信朝堂,却不得不承认,能让曾是山匪的夫人如此信服,能对战败者如此宽厚,这位镇北王或许真的不一样。

“你说的是真的?” 林雨嫣的声音少了几分坚定,多了几分试探,“归顺之后,我虞朝的子民,真能平安度日,不受欺压?”

“我楚昭雪以这杆枪发誓!” 她举起凤鸣鎏金枪,枪尖直指天空,“若有半句虚言,让我枪折马亡!” 语气决绝,没有丝毫犹豫。

沈砚适时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昭雪说得没错。我沈砚从不说虚言,若你肯率子民归顺,我必奏请陛下,赦免你们的罪责,划给你们一片远离纷争的沃土,发放农具、种子与足够的物资,让你们安居乐业。”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雨嫣身上,满是真诚,“你若不放心,昭雪随军多年,最懂你的顾虑,往后她可常与你联络,有任何事,都可直接找我。”

林雨嫣看着楚昭雪坦荡的眼神,又望了望身后数万跟着她受苦的子民,眼中的挣扎越来越明显。她知道,凭借凤鸣崖的兵力,根本挡不住沈砚的大军,今日一战不过是徒增伤亡。而楚昭雪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让她看到了另一条生路——不是占山为寇,而是让子民真正过上安稳日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将军,楚夫人,” 林雨嫣深吸一口气,眼中恢复了往日的从容,“我信你们一次。但归顺之事,关乎上万子民的性命,容我三日时间,与他们商议清楚。” 她抬手示意山匪们收起兵器,“这三日,还请将军约束大军,不要惊扰崖上百姓。”

“好!” 沈砚点头应允,转头对周霆下令,“传令下去,大军在崖下扎营,不得擅自挑衅,不得惊扰崖上子民,每日所需物资自行解决,不得向崖上索要分毫。”

楚昭雪见状,笑着对林雨嫣挥了挥手:“林姑娘,这三日我每天都来给你送些军中的好吃的,让你尝尝我们的压缩饼干和自热米饭,比你们的风干肉方便多了!”

林雨嫣深深看了她一眼,眼中带着几分审视与好奇,随即调转马头,率领山匪们退回了凤鸣崖上。崖上的防御依旧严密,但明显少了几分敌意。

接下来的三日,楚昭雪果然信守承诺。每日清晨,她都会提着一包压缩饼干或火腿肠,有时还带着一桶泡好的泡面,独自前往凤鸣崖下,隔着溪流与林雨嫣说话。她给林雨嫣讲随军北伐时的趣事,讲沈砚如何单人独骑斩八将,却在看到百姓受苦时红了眼眶;讲漠北草原上,阿勒泰父子用她留下的物资聚拢人心,重建部落的景象。

“你看这自热米饭,不用生火,倒点水等片刻就能吃,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有这个就不怕饿肚子了!” 楚昭雪举起一碗冒着热气的自热米饭,对崖上的林雨嫣喊道,“你手下的弟兄跟着你受苦了,这些东西你拿去分了,让他们也尝尝热乎饭。”

林雨嫣没有拒绝,让手下人把东西拿了上去。当崖上的子民尝到火腿肠的鲜香,吃到自热米饭的温热时,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光——他们太久没有吃过这样方便又美味的食物了。林雨嫣看着子民们的反应,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

三日后,林雨嫣如期而至。她依旧身着那身银色软甲,却洗去了往日的疏离,眼神中多了几分决断与坦然。她走到沈砚与楚昭雪面前,微微躬身:“沈将军,楚夫人,我与子民商议好了,愿意归顺。”

楚昭雪闻言,高兴得拍了拍手:“太好了!林姑娘,你放心,往后有我在,没人敢欺负你们!”

“多谢楚夫人。” 林雨嫣笑了笑,这笑容如同凤鸣崖上绽放的春花,明媚而动人,“我只有一个请求:希望陛下能划给我们一片肥沃的土地,让子民们自给自足,远离纷争。我愿随将军回朝,亲自向陛下请旨,为子民的安宁担保。”

“你的请求,我尽数答应。” 沈砚看着她,语气诚恳,“回朝后,我必奏请陛下,满足你与子民的心愿。”

大军再次启程时,林雨嫣骑着黑马,跟在楚昭雪身侧。楚昭雪叽叽喳喳地跟她讲沿途的风土人情,讲军中将士的趣事,讲应天府的繁华,林雨嫣偶尔回应几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沈砚骑着赤焰火龙驹走在最前,听着身后两位女子的欢声笑语,心中满是平和。

班师回朝的路依旧走走停停,大军每到一处,楚昭雪都会拉着林雨嫣一起,跟着将士们帮村民修补房屋、分发物资。看着百姓们接过种子时眼中的光亮,林雨嫣愈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归顺沈砚,是她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决定。而她与沈砚、楚昭雪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路的相伴中,悄然滋生,静待花开。

暮春的夜风寒意浸骨,军营里的灯火早已熄灭,只剩巡营将士的火把在夜色中摇曳。林雨嫣躺在营帐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跟着她下山的数百弟兄,大多是虞朝旧部,一路风餐露宿,她始终放心不下,索性披衣起身,想去看看他们的安置情况。

刚走到临时搭建的弟兄营帐外,便听到里面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夹杂着压抑的呻吟,比白日里浓重了数倍。林雨嫣心头一紧,快步掀帘而入,借着帐外透进来的微弱月光,只见七八名弟兄蜷缩在地铺上,浑身发抖,脸色红得吓人,其中两人已经睁不开眼,嘴里胡话连篇。

她颤抖着伸手摸向离得最近的弟兄额头,滚烫的温度瞬间烫得她指尖发麻——是风寒引发的高烧,而且烧得极急!

这些弟兄在凤鸣崖上住的是漏风的石屋,吃的是掺着草屑的粗粮,连日赶路又受了夜寒,竟突发了急症。林雨嫣慌乱地翻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草药包,可看着里面干枯的草药,她绝望地闭上了眼——这些草药只能应付寻常风寒,面对这般急烧,根本无济于事。

“水……我要水……”一名弟兄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林雨嫣连忙倒了碗冷水,小心翼翼地喂他,可刚喂进去两口,弟兄便剧烈咳嗽起来,水顺着嘴角淌下,浸湿了身下的干草。看着弟兄们痛苦挣扎的模样,林雨嫣的御姐风范瞬间崩塌,满心都是焦灼与自责。她是他们的主心骨,可此刻却连一场高烧都对付不了,这让她如何对得起跟着她出生入死的弟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冲出营帐,想去找沈砚求助,可脚步刚迈出去,又硬生生停住。她刚归顺不足三日,彼此尚未完全信任,此刻深夜惊动大军,会不会被误会是故意生事?更何况,她是虞朝末代公主,骨子里的傲气让她实在拉不下脸,去求灭了自己王朝的大衍将领。

可帐内的呻吟声如同针扎,每一声都刺得她心口发疼。林雨嫣咬着唇,指甲深深嵌进掌心,眼眶不受控制地红了。她在营帐外焦躁地踱步,夜风掀起她的银甲,寒意刺骨,可她却丝毫感觉不到,只觉得胸口憋得快要喘不过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林姑娘?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外面?” 楚昭雪的声音突然传来,她提着一盏马灯,快步走了过来。她夜里习惯了起身查看,见林雨嫣的营帐亮着微光,又看到她在外面心神不宁的模样,便过来瞧瞧。

看到楚昭雪,林雨嫣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往日落落大方的语气里竟带着几分哀求:“楚夫人……求你帮帮我……我的弟兄们突然高烧不退,我带的草药没用,他们快撑不住了……” 说着,她的声音便哽咽了,眼底的慌乱与无助,与往日的傲气判若两人。

楚昭雪心里一揪,连忙跟着她进了营帐,伸手摸了摸一名弟兄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她眉头紧锁:“这是急性风寒高烧,光靠草药不行!得用退烧药和退烧针!你等着,我这就去找阿砚,他军中常备这些东西!”

不等林雨嫣回应,楚昭雪便提着马灯转身就跑,裙摆扫过地面,带起一阵风。林雨嫣跟在她身后,看着她急匆匆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曾几何时,她在凤鸣崖上遇到这种情况,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兄们硬扛,如今竟有人能这般毫不犹豫地为她奔走。

楚昭雪一脚踹开中军大帐的门,沈砚正伏案整理回朝的奏报,闻言立刻起身:“怎么了?慌慌张张的。”

“阿砚!林雨嫣的弟兄突发高烧,好几个都烧迷糊了,快把你军中的退烧药、退烧针拿出来,派军医过去!” 楚昭雪语速飞快,脸上满是焦急。

沈砚二话不说,当即对帐外高声吩咐:“传军医!带上急救箱、退烧针剂、口服退烧药和退热贴,立刻随我过去!再搬两箱温水和干净被褥过来!”

他军中常年备着这些现代医疗物资,行军作战难免有士兵受伤生病,这些东西比草药起效快,能救急。片刻后,军医提着装满现代药物的急救箱赶来,亲兵们扛着被褥和温水跟在身后,一行人快步赶往林雨嫣的营帐。

走进营帐,沈砚目光一扫便看清了情况,对军医道:“先测体温,超过三十九度的立刻打退烧针,配合口服药和退热贴,用温水擦身物理降温!”

军医立刻应声,拿出体温计为病人测量,随后取出一次性针管和退烧针剂,消毒、进针、推药,动作麻利。林雨嫣站在一旁,看着那细长的针管扎进弟兄手臂,心中满是疑惑与忐忑——这东西从未见过,真的能退烧吗?

沈砚则让亲兵将干净被褥铺好,把烧得最厉害的弟兄轻轻挪到被褥上,又让人用温水浸湿毛巾,仔细为他们擦拭额头、腋下和脖颈。楚昭雪也动手帮忙,一边喂清醒些的弟兄喝温水,一边安慰林雨嫣:“别担心,这些药可管用了,之前军中也有士兵染风寒高烧,打了针、吃了药,第二天就好转了。”

林雨嫣看着沈砚蹲在地上,动作轻柔地为她的弟兄掖好被角,眼神专注而关切,没有丝毫嫌弃,也没有半分上位者的倨傲。她又看向军医手中的针剂和退烧药,看着弟兄们打完针后,颤抖渐渐减轻,呼吸也平稳了些,心中的疑惑慢慢被震惊取代——这便是沈砚军中的“神药”?竟有如此奇效!

半个时辰后,军医再次测量体温,对沈砚和林雨嫣道:“王爷,公主,病人们的体温都降下来了,最高的已经从四十度降到了三十八度,只要好好休养,明日便能清醒过来。”

林雨嫣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双腿一软,差点站不稳,楚昭雪连忙扶住她。她望着帐中渐渐平静下来的弟兄,又看了看身旁沉稳可靠的沈砚,眼眶瞬间湿润了。她深吸一口气,对着沈砚深深躬身,语气诚恳:“沈将军,大恩不言谢。今日之事,林雨嫣铭记于心,往后定当约束子民,不负将军信任。”

沈砚扶起她,语气平和:“你我已然归顺,便是一家人,你的弟兄,也是我的弟兄,不必言谢。” 他转头对亲兵道:“再去搬几箱自热米饭和火腿肠过来,等他们醒了,让他们吃点热乎的补充体力。往后林姑娘带来的弟兄,食宿都按军中标准安排,再加配一批御寒衣物和常用药物。”

林雨嫣看着沈砚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往日的傲气在这一刻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与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悸动。这个男人,既有杀神的威猛,又有这般细腻的仁心,竟愿意对她这个前朝公主、对她的弟兄如此厚待。

天快亮时,病人们陆续清醒过来,虽然还有些虚弱,却已经能开口说话、吃下热乎的自热米饭。林雨嫣守在营帐里,看着弟兄们好转的模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晨光熹微,透过营帐缝隙照进来,洒在沈砚和楚昭雪身上,也洒在林雨嫣的银甲上,泛着温暖的光晕。这场深夜的急症,不仅救了林雨嫣的弟兄,更让她彻底放下了心中的芥蒂,也让她与沈砚、楚昭雪之间的距离,悄然拉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