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日本帝银事件(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案要案详情录》最新章节。

警方逮捕平泽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平泽与松井蔚交换过名片,却拿不出名片丢失的证据。

2. 他的不在场证据不充分。

3. 他有亲戚在制药公司工作,有机会拿到药。

4. 在案发后他的存折里莫名多出了十万日元,而这与帝银事件中被抢走的金额相符。

5. 平泽早前就有诈骗银行的前科。

警方让多起案件的当事人辨认平泽后,18人说平泽"和凶手长得比较像"。终于,在他被捕一个月后,即1948年9月,警方宣布平泽贞通已经承认罪行,本案宣告侦破。

然而,平泽的供词存在诸多疑点。据后来披露,平泽在审讯过程中遭受了严刑逼供。神探八兵卫等人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通过严刑逼供等手段从嫌疑人的口中得到他们所谓的犯罪事实,这是典型的屈打成招。

平泽在供词中详细描述了作案过程,但这些描述与已知的案件事实存在矛盾。例如,他描述的毒药获取方式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且他无法解释如何精确控制毒药的剂量和发作时间。

更重要的是,平泽很快就翻供了。他在法庭上坚决否认自己参与了帝银事件,声称自己是无辜的,并多次上诉。他甚至用血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冤枉"二字,表达自己的冤屈。

尽管如此,东京地方法院还是在1950年7月作出了死刑判决。平泽不服判决,继续上诉,但日本最高法院在1955年4月6日作出了维持死刑的终审判决。

平泽的死刑判决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人认为,警方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定罪,平泽可能是被冤枉的。

四、争议与疑点:案件背后的真相

4.1 证据不足的审判

平泽贞通被定罪的主要证据包括:与松井蔚交换过名片、无法提供充分的不在场证明、账户中出现不明来源的资金,以及部分目击者的指认。然而,这些证据都存在明显的漏洞和疑点。

首先,关于名片的问题。平泽声称他与松井蔚交换的名片在东京三河岛车站被偷了,但这一说法无法证实。然而,松井蔚本人也承认,他分发的名片中有8张去向不明,无法确定是否被平泽拿走。因此,名片这一线索并不能确凿地证明平泽就是凶手。

其次,平泽的不在场证明虽然不充分,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他声称案发当天他在东京,但无法提供具体的活动记录。然而,有证据表明,案发当天平泽确实在东京,但这并不能证明他去过帝国银行。

第三,关于账户中的不明资金。警方认为这是帝银事件中被抢走的钱,但平泽辩称这是他卖画所得。平泽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他的作品确实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因此这一解释并非完全不合理。然而,警方未能找到购买这些画的具体买家,因此对平泽的解释不予采信。

第四,目击者的指认也存在问题。虽然有18人说平泽"和凶手长得比较像",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目击者表示无法确定或直接否认平泽是凶手。这种不一致的指认结果,使得这一证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此外,平泽的供词存在明显的矛盾和漏洞。他在审讯中承认了罪行,但随后又翻供,坚称自己是无辜的。更重要的是,他的供词中包含了一些只有凶手才知道的细节,但也有一些与案件事实不符的错误描述,这表明他的供词可能是在警方的诱导下做出的。

4.2 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质疑

对平泽贞通最有力的质疑之一,是他是否具备实施帝银事件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帝银事件的凶手展现出了专业的化学知识和精确的时间控制能力。他不仅知道如何获取和使用氰化物,还精确计算了毒药的剂量和发作时间,确保自己能够在受害者毒发前安全离开现场。

平泽贞通是一名画家,没有任何医学或化学背景。他既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也没有从事过与化学或医药相关的工作。因此,许多人质疑,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画家,如何能够实施如此专业和精确的犯罪行为。

此外,氰化物是一种受到严格管控的剧毒物质,普通人很难获取。虽然平泽有亲戚在制药公司工作,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他能够获取到氰化物,更不用说精确控制其剂量了。

相比之下,731部队的成员则具备实施这一犯罪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资源。731部队曾进行过大量与氰化物相关的实验研究,其成员对氰化物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了如指掌。

更重要的是,731部队成员有途径获取到高质量的氰化物,并且具备精确控制剂量的专业能力。例如,前731部队成员诹访敬三郎不仅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其外貌特征也与凶手的画像相符,且没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

因此,许多人认为,真正的凶手更可能是一名具有731部队背景的专业人士,而非毫无专业知识的画家平泽贞通。

4.3 刑讯逼供的质疑

平泽贞通的案件中,最严重的争议之一是警方是否通过刑讯逼供获取了他的供词。

根据后来披露的信息,平泽在审讯过程中遭受了严厉的对待。负责审讯的警探平塚八兵卫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神探",他以破案率高着称,但也被指控经常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供词。

平泽在翻供时声称,他是在警方的严刑逼供下才承认罪行的。他描述了自己遭受的种种虐待,包括长时间的站立、不给食物和水、殴打等。这些指控得到了一些狱友的证实,他们表示平泽在入狱初期确实表现出遭受过暴力对待的迹象。

此外,平泽的供词中存在许多与案件事实不符的错误描述,这也被认为是刑讯逼供的证据之一。例如,他描述的毒药获取方式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且无法解释如何精确控制毒药的剂量和发作时间。

如果平泽确实是在刑讯逼供下被迫认罪的,那么他的供词就不能作为定罪的有效证据。这将导致整个案件的证据链出现严重断裂,平泽的定罪也将失去合法性基础。

4.4 持续的上诉与社会反响

尽管法院作出了死刑判决,平泽贞通始终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并持续提出上诉。

在入狱后,平泽连续多次上诉未果,痛苦万分的时候甚至想通过割腕、撞墙等方法自杀。他用血在墙上写下"冤枉"的字样,表达自己的冤屈。

平泽的上诉得到了一些社会人士的支持。着名作家松本清张在调查了案件后,认为平泽是无辜的,并在他的小说《日本的黑雾》中表达了这一观点。

此外,一些法律专家和学者也对平泽的案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案件的证据不够充分,审判过程存在瑕疵,平泽可能是被冤枉的。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日本最高法院不得不重新审视平泽的案件。然而,每次再审申请都被驳回,平泽始终未能获得平反。

1987年5月10日,平泽贞通因感染肺炎在监狱医院去世,享年95岁。此时距离他被判处死刑已经过去了32年,距离他被捕更是过去了39年。平泽在临死前仍然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他的案件成为了日本司法史上最着名的冤案之一。

即使在平泽死后,他的家人仍然坚信他是无辜的。2015年11月24日,平泽的家人向东京最高法院提出第20次再审请求,继续为洗清平泽的冤屈而努力。

五、未解之谜:帝银事件的真实面目

5.1 凶手的真实身份

帝银事件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凶手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是一个谜。虽然平泽贞通被定罪并处决(尽管判决未实际执行),但许多人认为他可能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

根据案件的调查过程和证据分析,有几种关于真凶身份的推测:

1. 731部队成员:这是最被广泛接受的推测。帝银事件的毒药使用手法极其专业,与731部队的实验方法高度相似。此外,案件中使用的丙酮氰醇正是由第9化学兵器研究所(该研究所与731部队关系密切)研发的。前731部队成员诹访敬三郎曾被警方列为重点嫌疑人,他不仅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貌特征也与凶手的画像相符,且没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

2. 美国情报机构特工:一些人认为,帝银事件可能与美国情报机构有关。美国在二战后庇护了731部队成员,可能利用他们进行秘密行动。帝银事件的作案手法和时机(正值东京审判期间),使得一些人推测这可能是美国方面为了转移注意力或掩盖某些秘密而策划的行动。

3. 平泽贞通:虽然存在诸多疑点,但也有人认为平泽可能就是凶手。他们指出,平泽有犯罪前科,且有经济动机(账户中的不明资金)。虽然他缺乏专业知识,但可能通过某种途径获取了毒药并实施了犯罪。

4. 其他有组织犯罪团伙:还有人认为,帝银事件可能是一个有组织犯罪团伙所为,平泽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员或替罪羊。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案件的策划如此专业和周密。

然而,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这些推测都无法得到最终证实。帝银事件的真凶身份,可能永远成为了一个谜。

5.2 作案动机的谜团

帝银事件的另一个未解之谜是凶手的作案动机。凶手费尽心机,不惜杀害12人,却只抢走了相对少量的现金(16万3410日元),而对现场的其他大量现金(约76万日元)视而不见。

这种"手段与结果的极度不对等"现象,使得人们对凶手的真实动机产生了疑问。如果凶手只是为了钱,那么他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常理。因此,关于凶手的作案动机,也有多种推测:

1. 情报收集或政治目的:有人认为,凶手的真正目的不是抢劫,而是收集情报或实施某种政治行动。帝银事件发生在东京审判期间,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

2. 测试毒药或作案手法:也有人认为,帝银事件是一次毒药测试或作案手法的演练。凶手可能是在为更大的行动做准备,而帝银事件只是一次实验。

3. 掩盖其他罪行:还有人推测,凶手可能是为了掩盖其他罪行而制造了帝银事件。通过制造这起引人注目的大案,凶手可能转移了警方对其他犯罪活动的注意力。

4. 报复社会或特定目标:也有人认为,凶手可能是一个心理扭曲的人,想要通过大规模杀人来报复社会。然而,这种推测无法解释为什么凶手只针对帝国银行,以及为什么选择这种特定的作案方式。

5. 731部队的"成果展示":一种更为黑暗的推测是,帝银事件是731部队成员向美国方面展示其技术能力的"成果展示"。通过实施这起完美犯罪,他们可能是在向美国情报机构证明自己的价值,以换取美国的庇护和继续从事相关研究的机会。

这些推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无法完全解释帝银事件的所有细节。因此,凶手的真实动机,也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5.3 美国的角色与案件掩盖

在帝银事件的调查过程中,美国方面的干预和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都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在这起事件中扮演角色的质疑。

首先,当警方的调查指向731部队成员时,GHQ(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部)立即出面干预,阻止了调查的深入进行。这一干预行为表明,美国方面不希望帝银事件的调查揭露731部队的罪行,从而暴露其庇护战争罪犯的不光彩行为。

其次,平泽贞通被匆忙定罪,而真正的嫌疑人(如诹访敬三郎)却被轻易放过,这一结果也让人怀疑美国方面是否在幕后操纵了案件的处理过程。

此外,美国在二战后与日本达成的秘密协议,庇护了石井四郎等731部队核心成员,使其免于战争罪审判。这一决定,使得许多731部队成员逃脱了正义的制裁,其中一些人甚至在美国的默许下继续从事与生化武器相关的研究。

这些事实都表明,美国在帝银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们不仅干预了案件的调查,还可能在幕后操纵了案件的处理结果,以掩盖731部队的罪行和保护其自身利益。

因此,有人认为,帝银事件实际上是美国与日本政府合谋制造的一起冤案,目的是掩盖731部队的罪行,保护那些参与细菌战研究的科学家,使其能够继续为美国服务。

5.4 案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帝银事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战后历史上最着名的悬案之一。

首先,帝银事件加剧了日本民众对美国占领当局的不满和不信任。人们意识到,在美军的占领下,日本的司法独立和公民权利受到了严重侵犯。这一事件成为了日本民众反抗美国占领、争取民族独立的象征之一。

其次,帝银事件引发了日本社会对司法公正的深刻反思。平泽贞通的冤案暴露了日本司法系统中的缺陷和问题,促使日本在战后进行了一系列司法改革。

第三,帝银事件也成为了日本文学和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着名作家松本清张在其小说《日本的黑雾》中探讨了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此外,这一事件还被改编成电影《帝银事件 死刑囚》,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日本社会中的影响。

最后,帝银事件也成为了研究日本战后历史和美国对日政策的重要案例。通过分析这一事件,可以深入了解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和影响,以及日本社会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种种问题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