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杏叶初识西来术(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针途》最新章节。

下课后,学生们陆续离开教室,林闻溪却留在原地,看着那个心脏模型出神。

“被吓到了?”周振邦拍拍他的肩膀。

林闻溪摇头:“只是在想,中医说‘心藏神’,而西医认为思维在大脑。但为何人情绪激动时,心跳会加速?悲伤时,会感到‘心碎’?或许心脏与情感之间的联系,比西医目前了解的更为复杂。”

周振邦惊讶地看着他:“你这想法很有意思。麦克莱恩博士就喜欢能独立思考的学生。”

两人正交谈着,麦克莱恩走过来:“林,对吗?听说你来自青囊镇林氏医门。”

林闻溪恭敬行礼:“是的,博士。”

“我与你祖父有一面之缘。”麦克莱恩出人意料地说,“几年前在上海的医学交流会上,他的针灸疗法缓解了一位德国领事多年的偏头痛,令我印象深刻。”

林闻溪惊讶地抬头。

麦克莱恩继续道:“西医不是万能的,中医也不是。真正的好医生应该关注如何最好地帮助患者,而不是拘泥于派别之争。保持你独立思考的能力,年轻人。”说完,他拿起医箱大步离开。

林闻溪站在原地,心中波澜起伏。他没想到这位看似严厉的西医学教授,竟然有如此开放的态度。

傍晚,五个室友聚在宿舍中,继续白天的讨论。

孙明远仍然心有余悸:“那心脏模型实在太逼真了,想到人体内部是那般构造,就觉得...”

李文瀚翻阅着刚领到的生理学教材:“《内经》云‘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实古人并不排斥解剖,只是儒家思想盛行后,身体发肤受之不敢毁伤,解剖之学才逐渐式微。”

周振邦兴奋地说:“听说下周开始有解剖实验课,会用真正的尸体!”

赵大勇顿时脸色发白:“不、不是吧?真要碰死人?”

林闻溪沉默片刻,忽然道:“还记得昨晚那个咯血的患者吗?我一直在想他的病情。”

四人安静下来,看向林闻溪。

“发热、咳嗽、胸痛、咯血,中西医都诊断为痨病但治疗无效。”林闻溪沉吟道,“若是痨病,中医辨证多属肺阴虚,西医则认为是结核杆菌感染。但为何治疗均无效?且传染如此迅速?”

孙明远点头:“林兄说得对,这不是寻常痨病。我打听过了,那家人姓陈,孩子确实危在旦夕。”

周振邦突然拍手:“何不请教麦克莱恩博士?他今日常说西医重视实证,或许有不同见解。”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向西医教授请教中医正在诊治的病例?

李文瀚犹豫道:“这...合适吗?若被中医教员知道,恐生非议。”

林闻溪却眼神一亮:“医者当以救人为先。若麦克莱恩博士能有见解,为何不能请教?”

五人商议后,决定由林闻溪和周振邦次日去找麦克莱恩博士,其余三人继续搜集陈姓患者的详细信息。

夜深人静,林闻溪躺在床上难以入眠。白天的课程仍在脑海中回荡:那颗精细的心脏模型,血液循环的路径,还有麦克莱恩博士的话语。

他悄悄起身,点亮油灯,翻开祖父给的笔记。在一页关于“心主血脉”的论述旁,他添上了今日所学的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知识。

两种医学体系在纸面上相遇,看似冲突,却又奇异地互补。林闻溪仿佛看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既不是纯粹的中医,也不是纯粹的西医,而是某种融合贯通的新医学。

窗外,秋月如钩。省城的灯火大多已熄灭,唯有医学堂的实验室还亮着几盏灯,不知是哪位教授或学生仍在探索医学的奥秘。

林闻溪吹熄油灯,重新躺下。明天他将直面中西医交汇的第一次实践——为那个咯血的患者寻求解决方案。这不仅是对病患的救助,也是对他自己医学观念的考验。

在入睡前的朦胧中,他似乎看到了未来医学的模样:中西互补,古今融合,一切以患者福祉为中心。这条道路注定充满挑战与争议,但此刻的林闻溪,心中充满了探索的勇气与期待。

杏叶初黄,西风渐起。省城医学堂里的这群年轻人,即将迎来他们医学之路上的第一次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