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周山下(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夏英雄谱》最新章节。
“但我们失败了!抢了几个小部落……我们太弱了……死的人更多!死在了不值一提的小冲突里!甚至连我们的盟族……也被我们拖得……再不敢收留!”他用那只仅存的、几乎能喷出火来的眼睛,死死地扫过屋内所有女娲氏族人的脸,仿佛要从这些或憎恨、或冷漠、或好奇的目光中找到一丝共鸣,最终却只是痛苦地定格在身旁蜷缩着的少年身上。“到最后……连愿意跟着我……这个瞎了一只眼的废物首领的人……都没了!只剩下……只剩这个还认我这个兄长的傻小子……勋……”他的声音到最后几乎变成了绝望的呜咽,那里面再没有了昔日的狂妄,只剩下被现实彻底碾碎后的沙砾。
大屋内一片死寂,只剩下火焰噼啪作响和勋压抑着的、细微的抽泣声。女曦的沉默依旧,但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里,锐利的审视似乎柔和了一丝,某种复杂的光芒转瞬即逝,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大屋内,火塘的光芒剧烈地跳跃着,将每个人的面孔映照得忽明忽暗。女曦的沉默如同一个不断增压的口袋,里面塞满了疑虑、可能的陷阱以及一个足以改变整个部落未来的诱人筹码。最终,这沉默被一个清晰、冷静得近乎残酷的声音打破。
“共工氏必须解散。”
这七个字,如同七柄沉重的石锤,狠狠砸落在所有人心中最敏感脆弱的地方。
“解散?”如同被烧红的烙铁烫伤喉咙,共工那魁梧却残破的身躯猛地从冰冷的石板上弹起,仅存的右眼瞬间布满了暴戾的血丝,像一头陷入绝境的困兽发出撕裂般的低吼:“不可能!那绝无可能!”他握紧了拳头,浑身抑制不住地剧烈颤抖,仿佛“解散”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亵渎了他全部生命意义、承载了他祖辈荣耀和族人鲜血的禁忌魔咒。
女曦没有任何回应,她依旧端坐在那张象征部族最高权威的熊皮木墩上,神情没有丝毫波澜,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失控的反应,仿佛在看一场早有预知的表演。她那平静却又带着如山重压的目光,让共工狂怒的情绪如同撞上了冰冷的峭壁。他那膨胀的愤怒在撞上女曦纹丝不动的绝对冷静后,迅速地、绝望地萎缩下去。是啊,愤怒?他还有什么资本愤怒?他现在只是一个匍匐在仇敌门口、乞求口粮的败军之将。
“你们的领地……那片靠近黑水河源头、你发现上好铜矿的地方……”女曦的声音再次响起,平铺直叙,毫无感情,“归女娲氏所有。”
共工脸上的肌肉疯狂地扭曲,那道巨大的伤疤被牵扯得如同一条紫黑色的蜈蚣在蠕动。那片领地!那是他与勘探队披荆斩棘、与守护矿脉的巨蛇搏斗才获得的!那是他辉煌时代最稳固的根基!但此刻……他痛苦地闭上了那只唯一能视物的右眼,沉重地喘着粗气。
“但你……和你弟弟勋,可以留下。”女曦的语气似乎松动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缝隙,目光转向那个眼神倔强又带着迷茫的少年,仿佛透过那张稚嫩的脸看到了什么遥远而模糊的影象,她的声音放得更加平稳,“留在女娲氏族里。作为工匠。作为……我们的一员。而你,需要毫无保留地,把你刚刚所说的那些关于冶炼的秘密,传授给我族的工匠们。”这不是请求,也不是协商,这是最终通牒。这是女曦对共工“知识交换食物”提案的唯一回应,一个包含了彻底征服、彻底剥夺,又保留了一丝奇异容纳和利用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比死亡更煎熬,它剥夺的不仅是生命,更是作为共工氏大酋长的一切意义。
共工呆立在那里,全身的骨头都仿佛被这残酷而精准的提议抽走了。他像一尊瞬间失去生气的泥塑,剧烈地摇晃了一下,几乎是直挺挺地重新瘫坐回冰冷的石板上。他的头深深低下,杂乱的头发遮蔽了所有的表情。巨大的沉默笼罩着他。时间仿佛凝固。只有勋低低的啜泣声,像细弱的虫鸣,断断续续地渗入这片令人窒息的寂静。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炷香,也许只是几个剧烈心跳的时间,一声疲惫到极致、仿佛灵魂已被彻底抽干的嘶哑声音从他披散的乱发下传出,每一个音节都带着金属碎裂般的脆响和无法洗刷的耻辱:
“好吧……女曦。你赢了……你彻底赢了。不仅是战争……不只是这一战……是……一切。所有的一切……”那声音里,是彻头彻尾的臣服和认命。他放弃了祖辈的旗帜,放弃了部族的血脉与根基,只求换取那些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老人和孩童的一线生机。
交易达成后的动作极其迅速。女曦立刻唤来苍梧和另一个以稳重着称的小队长石盘。她命令石盘亲自挑选二十名最精壮的战士,准备好能够承载大量谷物和晒干肉脯的牲畜,并搜集足够数量的御寒兽皮。让人意外的是,当安排谁带领这支援救队伍时,女曦直接指向了角落里的共工:“他带队。”
这个决定让一直压抑着对共工敌意的苍梧大吃一惊,旁边协助调派物资的玄女更是无法理解。玄女是女曦最信任的左右手之一,心思缜密,曾在月圆之战中指挥小队奇袭。她趁队伍正在紧张准备的间隙,走到女曦身边,压低声音,用几乎不可闻的气声急切地劝阻道:“娲母!您疯了吗?!让他带队?他可是共工!最凶狠的狼!现在把粮食和皮毛送到他嘴边,他要是带着这些东西跑了怎么办?或者更糟,他用这些物资重新召集那些藏在山里的残部,在背后捅我们一刀怎么办?我们的人跟他出去……风险太大了!”她眼中充满了忧虑。
女曦的目光追随着在石盘监督下、沉默地准备登上一头驮鹿的共工那残破却依旧显得异常沉重的背影,眼神平静如水:“玄女,你见过狼离开族群独自跋涉在雪原上会是什么样子吗?”她顿了顿,仿佛在回忆某个场景,“我观察了他很久。骄傲刻在他的骨头里,是流淌在他血管里的毒,让他做出了无数疯狂的决定……但同样的,骄傲也曾是他部落屹立的脊梁。它既是能杀死他的弱点……也是他唯一不会背弃的东西。”她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人性的冷冽,“他已经低下过头颅,开出了交换的条件。他答应的事……一定会做到。这是融入血脉的骄傲,甚至比他自己的生命还重。让他亲眼看看,他效命的知识换来的结果——他族人的生路。”
苍梧最终还是被指派带领他手下的精锐战士,作为护卫和监督者,随同石盘和共工出发。出发时,雪下得更大了,漫天的雪花织成一道白色的幕墙。共工裹着女娲氏提供的、并不合身却厚实的狼皮袄,坐在驮鹿背上,那仅存的右眼长久地凝望着不周山那巨大苍茫的轮廓,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随着飞扬的雪花飘向那座象征着毁灭与归途的神山。
路途艰难异常。厚厚的积雪淹没了一切路径的痕迹。凛冽的寒风像无数把淬了毒的匕首,疯狂地切割着暴露在外的每一寸肌肤。驮着沉重物资的牲口步履蹒跚,每一步都深深陷入积雪中,发出粗重的喘息。苍梧和石盘以及他们的战士们警惕万分,始终与共工兄弟保持着距离,手握武器,目光锐利如鹰,从未有一刻放松对这对前敌人的监视。苍梧心中那根弦绷得几乎要断裂,他甚至怀疑娲母的决定是否过于仁慈以至于天真。
但共工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似乎彻底卸下了所有伪装的铠甲,变得沉默、合作,甚至……疲惫。他不再试图挺直那代表昔日酋长威仪的脊梁,经常被颠簸得在鹿背上疲惫垂头,仅存的右眼半闭着,偶尔睁开时,里面没有了仇恨的火焰,只剩下对道路的指引和一种沉重的、近乎麻木的顺从。他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令人惊讶——隐藏在覆雪灌木后的标记石,一株在风雪中仅靠轮廓就能辨认出的巨大歪脖子老松树……他几乎不需要辨认任何明显的地标,沉默地指点着前进的方向,指引队伍绕过危险的深沟和积雪松软的塌陷区。当一头负责背负重要兽皮的驯鹿不慎在过冰面时滑倒,摔断了前腿,发出凄厉的嘶鸣时,他甚至挣扎着跳下坐骑,拖着虚弱的身体,在苍梧警惕的注视下,指挥其他人砍伐树枝,笨拙却有效地用绳索和树枝给那头无法再行进的驮鹿包扎固定腿骨,那动作带着一种奇异的、与传说中那个狂暴形象毫不相干的笨拙耐心。苍梧默默地看着,心中的怀疑如同冰层般裂开了一丝细小的缝隙。
当他们终于抵达共工描述的那个隐藏在两道悬崖臂弯下的、极难被发现的山坳时,惨烈的景象令所有人瞬间沉默。这里地势低洼,寒风被高崖阻挡,确实相对“避风”,但此刻,这里已然成为一座冰雪的坟墓。几处被大雪几乎完全掩埋、歪斜坍圮的矮小木棚和洞穴入口的轮廓还依稀可辨。篝火的残迹早已彻底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掩埋,只有几缕灰黑色的痕迹倔强地冻结在最上层的冰雪壳上。一些小的、蜷缩的、被雪覆盖大半的黑色轮廓散落在低洼处——那是被冻死的、曾经随共工氏溃退至此的小孩子和老人。活下来的十几个身影,挤在仅存的一处尚能勉强避风的岩缝里,用能找到的所有破烂皮毛把自己裹成一团,如同瑟瑟发抖、等待死亡召唤的群兽。他们面黄肌瘦,眼窝深陷得像骷髅,裸露在破烂皮毛外的皮肤多处冻得发黑坏死。当他们辨认出从暴风雪中走来的队伍,尤其是认出最前方那个毁容独眼的身影时,没有人欢呼,只有一片死寂。几个女人的眼中先是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微弱光芒,随即迅速被更深的绝望和麻木覆盖。一个脸上冻疮溃烂流脓、牙齿都快掉光的族老,挣扎着撑起身体,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共工,嘴唇无声地开合了几下,最终也只发出一声类似野兽哀鸣般的嘶哑叹息。勋再也忍不住,跳下坐骑,哭着向一个蜷缩在地、气息微弱的枯槁老妇人奔去,那是他们的姨母。
苍梧看到这一幕,只觉得喉咙发堵。他默默地挥了下手,石盘立刻会意,战士们迅速开始行动。他们没有说任何安抚的话——在这种几乎等同于坟场的绝境面前,任何安慰都显得苍白可笑。他们沉默地卸下背负的沉重粮袋,解开捆扎兽皮的绳索,然后将冻得僵硬、麻木得几乎失去行动能力的幸存者一个个半拖半抬地弄出藏身的岩缝,塞进相对厚实保暖的兽皮。滚烫的铜壶里煮上了浓稠的、掺杂了肉糜的黍米粥。食物热腾腾的香气混杂在冰冷的空气中,如同一种带着魔力的呼唤。当勺子舀起的滚烫粥汤被强行喂进那些快要失去知觉的老幼嘴里时,细微的呜咽声、含糊不清的吞咽声才在死寂的山坳里响起,如同墓地里复活的微弱虫鸣。整个过程共工只是麻木地看着,背靠着一块冰冷的岩石滑坐下来,将脸深深埋进带着雪渣的新兽皮里,双肩难以抑制地微微颤抖。他那无法闭合的左眼伤疤处,冰冷的空气仿佛直接吹进了空洞的眼窝,带来一阵阵剜心剔骨的剧痛,那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酷刑。
安顿好幸存者,队伍开始清理冻死的族人遗体,准备就地掩埋。共工挣扎着想要阻止,他似乎想带走什么亲人的遗骨,但那终究只是一个无望的挣扎动作。他那空洞的眼神扫过那些小小的、被冻僵的躯体轮廓,又看了看不远处那些因闻到食物香气而奇迹般恢复了一点力气、正狼吞虎咽的族人,最终只是颓然地垂下头,不再言语。他甚至没有向苍梧索取武器去挖掘,只是沉默地走到队伍边缘,用那双被冻得满是裂口的大手,机械地捧起冰冷的、沉重的积雪,覆盖在那些曾经无比熟悉的小小身体上。雪块很快冻僵了他的手指,但他仿佛毫无知觉。苍梧的目光从最初的警惕,渐渐染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不是同情,更像是一种对“命运”本身残酷性的冰冷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回程的路途比来时更加艰难。新增加的十几名老弱拖慢了速度。饥饿和寒冷虽然暂时缓解,但长期的折磨让他们的身体异常虚弱,许多人一步三摇。苍梧和石盘的战士们不得不将他们架在驮兽上,或者两人一组艰难地背负前行。 风雪依旧肆虐,仿佛天地都沉浸在无尽的悲凉之中。空气凝重得如同铅块,除了牲口的喘息和人们在积雪中跋涉的艰难脚步声,队伍中几乎没有任何交谈,连勋都变得异常沉默。
共工骑着驮鹿走在队伍中间。他依旧沉默,但在苍梧和石盘偶尔投向他的目光中,已找不到出发时那种明显的戒备。他那仅存的右眼不再是出发时空洞的模样,里面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像暴风雨过后浑浊翻滚的泥水——有撕心裂肺的痛苦,有被彻底碾碎的尊严,有无法挣脱的耻辱枷锁,有对未知前路的恐惧迷茫……但在这一切沉郁的底色之上,似乎也沉淀着一种沉重的、近乎赎罪般的责任感。他最后望了一眼那曾经属于共工氏、如今却成了族人坟场的山坳方向,喉结剧烈地滚动了几下,仿佛将所有的嚎叫都咽回了沸腾的胸膛。他挺了挺疲惫不堪的脊背——不是为了重现昔日的威严,更像是在扛起一份沉甸甸的、用整个部族的覆灭换取的新契约。苍梧捕捉到了这一微妙的变化,心里对女曦的判断第一次生出了由衷的敬佩。
抵达女娲氏营地时,又是一个风雪呼号的黄昏。女曦亲自在门口迎接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安排早已等候的女人们接手那些奄奄一息的共工氏老弱,为他们提供热汤、温暖的毡毯和一些基础的草药治疗。共工被安排和几个共工氏暂时安置在一个新建的、相对独立的半地穴式窝棚里,由巫医木须接手处理他脸上的严重冻伤和那道骇人的、可能引起严重感染的伤口。
冬天那漫长而严酷的日子,终于在无声的消磨中显露出疲态。天空不再是永恒的铅灰色,偶尔会透出一点微薄的、带着温度的淡蓝。檐下悬挂了整季的冰棱开始缓慢地滴水,嘀嗒……嘀嗒……声音清脆,宣告着冻土的松动。然而,女娲氏营地边缘的工坊区域,那份原始的、几乎能融化寒冷的炽热却从未消减。
在苍梧指派的战士“协助”下,共工拖着尚未完全康复的身体,开始履行他沉重的“契约”。 一开始,交流是极其艰难且充满隔阂的。女娲氏的工匠们,包括经验最丰富的炎老,看着这个曾经的死敌,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怀疑和本能的厌恶。共工则依旧沉默寡言,脸上那道尚未痊愈、狰狞翻卷的疤痕和空洞的左眼窝,让他看起来更加阴郁恐怖。他站在工坊巨大的新熔炉前,只看了几眼,就紧皱起眉头。他只用那只独眼扫视片刻,伸出仅存完好的右手,指向炉底几个关键的支撑点,声音嘶哑如摩擦砾石:“这里……炉栅太低,通风口太小,像快断气的老狗喘不上气……拆了重建。”言简意赅,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
这让习惯了自己权威的老工匠炎瞬间涨红了脸,花白的胡子都气得微微颤抖。旁边的年轻学徒们更是面面相觑,表情复杂。苍梧派来的战士紧盯着共工的一举一动。
现场气氛一时僵住。最终是苍梧汇报给了女曦。女曦亲自来到工坊,她扫了一眼炉体,又看了看沉默倔强的共工和气得直哆嗦的炎老,只是平静地下了命令:“拆。按他说的方案重起炉灶。材料和人手,马上调配。”她的话语带着一种绝对信任的姿态。
工匠们无可奈何,只得不情不愿地在共工的粗陋指点下开始拆除辛苦建好的熔炉基座。然而,当新的、按照共工要求抬高了炉栅、增设了多个大型通风口的新熔炉重新砌好,第一次点火鼓风时,熔炉内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低沉浑厚的轰鸣声!炉火不再是之前那种相对温和的明黄色,而呈现出一种近乎青白的、疯狂跳跃的炽热!炉膛内的温度飙升得如此之快,连靠近的工匠都能感受到那股令人心悸的、仿佛要熔化肌肤的高温热浪!仅仅半个时辰,投入的孔雀石矿就在高温和充分氧气的共同作用下熔化成一大炉流光溢彩、纯净度远超从前的耀眼铜水!
炎老张着嘴,呆立当场。之前所有的不服气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学徒见到大师般的震撼和敬畏。他颤抖着走向共工,深深一躬:“共…共工师傅!是我老糊涂!眼瞎!这炉…这炉神了!”周围的工匠学徒们也纷纷投来惊叹的目光。共工只是从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算是回应。但细心的勋发现,他那没有表情的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向上扯动了一下。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共工的弟弟勋身上。这个少年继承了兄长对火焰和金属的神秘敏感天赋,却不像兄长被骄傲和责任束缚得近乎冷硬。他在女娲氏营地生活不久,便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苍梧在处理部落里少有的、作为装饰品珍藏的几块银白色金属,那是在更早一次与南来行商的交易中换来的稀罕物。勋好奇地上前抚摸,冰冰凉凉的感觉很特别。他突发奇想,背着所有人,偷偷敲下几小块锡和一小块铜,趁着一次熔炉使用后的余热,尝试将它们混在一起熔化。
结果令人失望,那块冷凝的金属块颜色斑驳,质地不均,一敲就碎。然而勋并没有沮丧,反而像发现了新大陆般着迷。他将自己的观察和失败偷偷告诉了哥哥共工。共工对弟弟这幼稚的尝试不置可否,但勋却锲而不舍。他在共工教导女娲氏工匠们关于铜器配比知识的间隙,敏锐地注意并牢记住了一些关键词:“配比…融合…火候控制…像和泥一样...” 他开始进行更大胆、更系统的尝试,利用工坊角落废弃的小坩埚作为试验场,精确地测量不同分量的铜和锡块,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熔炼。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冶炼出的合金要么过脆,要么熔点太低无法成型。但勋如同一个偏执的炼金术士,在黑暗中执着地摸索着那条隐形的配比金线。他的热情和专注甚至逐渐感染了工坊里几位最年轻的学徒,他们开始在休息时好奇地围观他的“小把戏”。共工起初冷眼旁观,但看到弟弟一次次在失败中记录、思考的模样,他那颗早已冰封的心,似乎也被少年人的专注和热情悄然融化了一丝。他不再完全漠视,偶尔在勋拿着新炼出的合金碎块陷入苦思时,会不动声色地走到旁边,用他那只独眼扫一眼失败的碎块断面,然后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嘟囔一句:“锡多了……水太粘……或者……温度高了点……” 这几句话如同黑夜里的指路星光,给了勋新的方向。
最终,在一个繁星漫天的寒冷深夜,勋的坩埚里,再次被火焰烧成橘红色的铜锡混合物冷却后,呈现出一种比纯铜更深的、透着金光的玫瑰色泽。他小心翼翼地用石锤轻敲那块硬币大小的金属——没有碎裂!反而发出一种清脆悠扬的回响!他又找到一块磨刀石,用它的边缘去刮擦这块合金的表面——比纯铜更难留下痕迹!
少年眼中爆发出比炉火还要炽热的光芒!他拿着那块小小的、闪烁着奇异光芒的合金块,像捧着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冲向工坊角落里裹着兽皮、正在打盹的哥哥共工:“阿哥!阿哥!快看!成了!这个……这个好硬!声音都不一样!”声音激动得几乎变了调。
共工被惊醒,带着被打扰的不快接过那块金属,借着角落炉火的余光仔细查看,又用自己的指甲掐了下表面硬度。他的那只独眼骤然收缩,瞳孔深处爆发出惊人的光芒!他猛地站起身,紧紧捏着那块小小的合金,仿佛要将它的秘密捏进自己的灵魂深处。
第二天,在勋主导、共工默许并在关键步骤上亲自动手下,他们第一次在新建的大熔炉里进行了铜锡合金的尝试性熔炼。投入了比例经过反复确认的孔雀石矿和勋珍藏的那几块锡锭。当熔炼完成,倒入粗糙的石模具中冷凝后,敲掉砂型,呈现出来的并非期待中光亮的青铜农具。
而是一把粗糙的、带着毛刺和气泡的小斧头胚子。
形状歪歪扭扭,工艺粗陋不堪,表面凹凸不平。
“啧,什么玩意儿,还不如我们的铜匕首呢!”一个围观的学徒忍不住低声嗤笑。连炎老也失望地摇了摇头,觉得这所谓“更硬的东西”只是个幌子。
只有共工面色凝重。他拿起那柄粗糙的小斧头胚子,走到一块用于测试的、异常坚硬的玄武岩条前。他双手紧握斧柄,深深吸了口气,全身的肌肉瞬间绷紧,用尽全身力气将那石斧般的胚子狠狠砸向石头!
“砰!!!!”
一声沉闷如鼓点般的巨响爆开!
火花四溅!
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被砸的玄武岩条表面出现了一道明显的白色撞击点,一丝细小的裂隙向边缘蔓延开来!而那柄粗糙的、被所有工匠看不上眼的小铜锡合金斧头胚子,虽然斧刃边缘因为撞击岩石而卷曲变形了一小块,但整个斧体——竟然没有碎裂!只是在撞击点附近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凹陷!
“嘶——”工坊内瞬间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工匠们瞪大眼睛,死死盯着那块岩石上留下的创伤点,又看看共工手中那柄变形的铜锡斧头,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炎老激动得胡子乱颤,猛地扑到那柄斧头前,双手颤抖地抚摸着那卷曲的斧刃边缘和变形的金属,失声叫道:“天……老天爷啊……它……它没碎!它真的没碎!只是弯了一点点……这……这怎么可能?铜怎么会……怎么会这么韧?!”
共工看着手中变形的斧头,又看看惊呆的众人,他那张毁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极其复杂、难以形容的神色。那里面有骄傲,因为这坚韧来自于他弟弟奇思妙想的引导;有痛苦,因为这技术本该属于共工氏的辉煌;但更多的,是一种被事实震撼后,看到新的、更坚实未来的悸动。他终于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这…不叫铜了。这…叫‘青铜’。铜多了,像死物。锡多了,像朽木。只有两者按它喜欢的方式抱在一起……火再烧得恰到好处……它们才能融成……比石头硬……比铜强韧的东西!”
从这一天起,女娲氏工坊的历史翻开了全新的、更为辉煌的一页。这种坚韧的新型合金——青铜,正式进入了他们的锻造体系。
初春的阳光终于开始吝啬地展露出它的威力,冰消雪融,大地如同一个沉睡已久的巨人开始舒展筋骨。湿润的泥土芬芳盖过了冬天凝滞的腐殖味道。女娲氏营地外围新开垦的、星罗棋布的空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铜制农具,特别是经过初步改良后更加轻便、更合手的青铜锄头和尖端带着一点锋锐弧度的点播棒,成为开荒队伍最珍贵的宝贝。相比于沉重的石锄石铲,它们带来的效率提升是肉眼可见的。男人们在女曦分配好的地块上奋力挥舞着铜锄,翻开冻结了一个冬天的、黝黑肥沃的土壤,虽然还很吃力,但对比纯粹的石器工具时代,同样的劳动时间,开垦出的土地面积几乎翻倍!妇女和少年们则用削尖的木棍或新制的铜制点播棒,小心翼翼地在新翻开的泥土里种下黍、粟的种子。这是希望的种子,更是未来的根基。
营地的格局也在悄然改变。一些更为厚实、内部布局更合理的茅草泥屋开始取代部分破旧的皮帐,依着地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背风向阳处。孩子们在屋舍间追逐嬉戏的笑闹声,和天空中偶尔飞过的鸣叫的候鸟一起,谱写着属于新生的序曲。不周山那巨大苍凉的轮廓依旧耸立在西方的地平线上,但在女娲氏族人眼中,它似乎逐渐褪去了那层象征着战争与隔阂的阴影,化为辽阔天地间一道壮丽的背景。
工坊外,巨大的橡木墩在午后温和的日光下散发着淡淡的木质清香。共工身上厚重的狼皮袄早已换成较为轻便的鹿皮坎肩,他独自一人坐在墩子上,粗糙的大手中不是武器,而是一个刚用铜锡合金浇铸出来的、正在被他仔细打磨的精巧小物件——一个像爪子般弯曲的、带有数个穿绳孔、结构复杂的犁铧头部零件。这是他参考南方大部落的先进农具样式,为部族改良的第一代金属犁铧核心部件。阳光在他花白杂乱的头发边缘跳跃,映照着他专注的神情和那条狰狞依旧但已愈合收口、不再流脓的伤疤。
女曦处理完部落春耕播种的最后一批种子分配任务,信步走向工坊。她远远看到共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整个部族的喧嚣都无法干扰他。她走到近前,没打扰他,而是轻轻拿起旁边石板上放着的一个用泥巴捏成的、同样形状的农具模型,仔细观察着其内部巧妙的结构设计,然后把它放到共工正在打磨的那个金属部件旁仔细对比。阳光穿过模型内部的镂空结构,在地面投下美丽的光斑。
“这个设计……很有想法。牵引点设在重心上,入土的弧度也很合理,阻力应该会大大减小。”女曦终于开口,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如果能做出成品大批使用,我们一春或许能开垦出往年不敢想的大片土地。”
共工停下手中的活计,将那块尚在打磨中的金属部件递给女曦,动作自然了许多,不再是之前的僵硬抗拒。“这是按南边大部落那种曲辕犁的样子改的,”他的声音依旧低沉,但少了那股被仇恨凝结的沙哑,“用木头做辕和身,只有铧尖和几个关键受力点用青铜替换。他们早就这么用了,比我们弄出来的那些粗笨直辕犁省力得多。就是不知道做出来用我们养的驮鹿拉,合不合它的力……”他顿了顿,那只独眼中闪过一丝对未知结果的担忧,“我们女娲氏的牛……太少了,还不够强壮。”
两人围绕着这模型和金属部件的打磨、组装测试讨论起来,气氛出乎意料地融洽。他们分析哪种硬木更适合做犁辕,谈论牵引绳该使用多粗的藤条或者皮索,探讨青铜部件的熔模铸造如何克服目前的漏砂和气泡问题。阳光洒在图纸和零件上,也落在两人肩头,似乎连工坊那永不熄灭的炉火声都柔和了许多。
一番讨论告一段落,短暂的沉默中,工坊里学徒敲打金属锭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共工摩挲着那块带着他体温的犁铧零件,低着头,突然问道,声音很低,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询问一个早已缠绕心头的问题:“你……打算把我这样留到什么时候?就留在这里……永远做个被盯着的俘虏工匠?” 他没抬头,只是目光落在自己布满老茧和金属划痕的手上。这问题的重量,甚至超过了他手中的铜铁合金。
女曦正在用手指感受金属犁铧部件边角打磨的光滑度,闻言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头也没抬,声音平淡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感:“女娲氏的规矩里,没有‘俘虏’这两个字。你在这里所做的一切,用你的技艺,养活你自己,养活了你的兄弟,也为部落其他人省下了力气,开垦了土地。你是部族里一个……有本事的族人。这就够了。” 她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词语,但“族人”两个字,像惊雷一样炸响在共工耳边。他猛地抬起头,那只独眼死死盯着女曦,里面充满了震惊、迷茫,还有一丝难以捕捉的微光在剧烈闪烁。
“但我不再是共工氏的大酋长了!” 共工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甘,带着被剥夺了一切的痛苦和愤怒,“那个位置!那份责任!全都被丢进了黑水河,连同我的左眼!” 他指着自己失明的左眼,声音有些失控。
女曦放下手中的金属零件,抬起头,正视着共工那只燃烧着复杂火焰的右眼,她的目光平静而深邃,如同容纳百川的海洋:“你,共工,依然是那些融入女娲氏的、从你故族里带出来那些人的主心骨。这点不会因为部族的名字没了而改变。就像我,”她指向远处正在带领孩子识别新发芽作物的长老,“不仅是决定什么时候该耕种、什么时候该狩猎的族长,还是需要坐在火塘边,为部族里每一条新生的孩子祝福、为每一个逝去的老人送行的‘娲母’。‘酋长’‘族长’的位置或许可以空出来,但人们心里的位置……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搬动的。”
共工愣在那里,像被施了定身咒。过了很久,他才仿佛被抽干了力气一般,身体微微松弛下来,喃喃自语,仿佛是在劝说自己,又像是在和女曦探讨一个遥远的未来:“南边……大河两岸……听说兴起的大部落都开始垒起高高的土墙,像是要把天都围起来。他们定下了连河神都必须遵守的规矩,还养着一群除了打仗什么都不用干的人……也许……也许像我们这样……山脊上放几只羊、林子里追几头鹿、为了一条小河就能拼上全族的小部落……真的……快被这世道遗忘了?” 他看向女曦的目光里充满了迷茫,甚至有一丝寻求答案的渴望。
女曦郑重地点头,深以为然的神情如同刻在岩石上一样清晰:“所以我才不惜一切……推动部族改变。挖更多的土地,种更多的粮食,造更坚固的屋子,现在又有了你们弄出来的青铜……还要让年轻人和外面的部落换东西,长见识。我们女娲氏的血脉延续下去的意义,不是为了固守在祖先留下的几座山脊之间自生自灭。数十年、数百年后……你和我都早已化为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