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天命未至(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夏英雄谱》最新章节。

他缓缓抬起眼皮。目光不再有刹那前的狂放与激愤,变得异常凝重与专注,如同两块从深井中捞起的、浸透了寒意的石头。那沉重感并非畏缩,而是一种被迫背负起远超其自身重量的、关乎八万性命和天下兴亡的万钧压力。他的视线,逐一划过兖侯淌血的手掌、司马祁额头的猩红和地上那摊开着的、字字泣血的血书、每一双布满血丝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眼睛……那目光沉重而缓慢,带着一种审视和决断的力量。

终于,他的目光停驻在姜尚脸上。老人亦回望着他,眼神平静无波,却深邃如渊。一老一少,一稳一烈,在这翻腾着怒火的炼狱中心,在这混乱与杀意弥漫的狭小空间里,达成了片刻无声的、沉重到几乎凝滞的交流。没有言语,但姬发读懂了那眼神中的深意:忍耐,等待,时机未至。

姬发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那个即将冲口而出的、如同火山爆发般的“渡河”军令,被他死死压在舌根之下,咬得牙龈酸痛,几乎渗出血腥味。取而代之的,是胸腔里一个清晰无比、冰冷如铁的声音在轰鸣:此时兵渡,或可凭一腔血勇暂压商都之乱,甚至斩杀尤浑泄愤。然八万之众,若仓促直扑朝歌,无异于以血肉之躯填平护城河!商王朝百年根基的雄厚底力岂是虚言?朝歌城高池深,守备森严。民心虽怨沸,商军之精锐仍在尤浑、费仲等辈驱策之下,若其据坚城死守,兼有八百诸侯人心未定、各怀心思,后勤辎重接济难继,粮道漫长易被截断……胜负犹在两可之间!更要命的,尤浑那刻意狂妄到极致的挑衅,如淬毒的钩,诱我上钩的迹象太过明显!这分明是诱敌深入之计!引我孤军渡河,远离西岸根基,然后以逸待劳,半渡而击,或围而歼之?尤浑背后,是否正有那条老狐狸纣王在暗中冷笑?

思及此处,姬发感到一阵冰冷彻骨的后怕几乎穿透甲胄,寒意顺着脊柱向上蔓延,让他头皮发麻。他攥紧了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用疼痛强迫自己冷静。必须稳住!父亲的临终嘱咐,太公那无声的摇头,还有此刻这冰冷的、残酷的分析,都如同冰冷的锁链,牢牢锁住了他冲动的脚步,指向同一个方向——退!

他深吸一口气,那空气混杂着血腥味、汗臭味、炭烟味和暴戾的气息,浓烈而呛人,几乎让他窒息。他开口了,声音没有慷慨激昂,没有屈辱激愤,只有一种磐石般的稳定,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穿透了所有的喧嚣与混乱:“诸位赤诚热血,心意如山,为父为兄,为天下苍生,天地可鉴!我姬发,感佩入心!”

他微微停顿,目光如同沉重的车轮碾过每一个紧绷的、充满期待和愤怒的面孔,让喧嚣不由自主地低了几分:“然,今日尤浑豺狼狂吠,其势汹汹,所为何来?”他声音压低,带着洞察的寒意,如同冰锥刺入狂热的表象,“分明是饵!诱使我军仓促过河,远离根基,深入险地!朝歌重兵陈于何处?其后续粮秣如何调度?八百诸侯之心,是否已尽坚如铁石,再无反复之忧?我军渡河之后,若商军扼守要冲,断我粮道,又当如何?”他抛出一个又一个冰冷尖锐的问题,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着众人被愤怒冲昏的头脑。帐内嘈杂的声浪诡异地降低了几分,一些人的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吾王……”兖侯声音哑了,似想争辩,但姬发抛出的问题如同冰冷的现实,让他一时语塞。

姬发抬手制止,那手势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力量:“伐暴商,拯黎民,非一日之功!救生民于倒悬,须一击必中,雷霆万钧!吾父文王,忍辱含辛,步步为营,历数十年苦心经营,方赢得西土人心归附,万民拥戴!所为何?”他抬手,终于指向了素袍下那处沉重所在,声音骤然拔高,带着一种血脉传承的凛冽与沉重,“德!时!势!三者缺一不可!德以聚民心,时以顺天命,势以压敌焰!若今日因一狂徒激将,冒然兴兵,致八万壮士裹尸黄河两岸,血染浊流……此非勇!实为莽!乃断送我父数十年基业,辜负天下生民渴盼之第一大罪!”

他目光沉沉落下,如有千钧之力,砸在司马祁额头的伤口上,落在他面前那鲜红刺目的血书之上:“司马祁壮士,血性可嘉,忠勇可敬!然,此血若只为逞一朝之愤,轻掷于无谓之冲锋,岂不如明珠坠于浊泥,空负其华?”

那年轻司马祁浑身剧震,紫涨的脸色骤然褪去血色,变得一片惨白,他怔怔地看着姬发,又低头看看自己写下的血书,眼中的狂热和悲愤如同被冷水浇灭的火焰,只剩下一种茫然和彻骨的冰凉。姬发的话,像一把冰冷的钥匙,打开了他被愤怒锁住的理智之门,让他看到了冲动背后可能的深渊。

姬发转向众人,声音渐复低沉,却无比清晰,如裂开的冻土般冷硬,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太子发,奉吾父文王之命代行统帅!今日裁定——全军暂退!收束营盘,整军经武,以待天时!”

“退?!”

“退兵?!!”

如一道晴天霹雳轰然炸裂!整个大帐死寂了一瞬,随即掀起了远胜之前的滔天巨浪般的惊骇与无法理解的哗然!

“太子!不!吾等死也不退!宁可战死沙场!”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退兵?如何面对死去的兄弟?!”

“过河!过河!此时不过,更待何时?”

“吾王三思!军心若此,退则如山崩!士气一泄,再难凝聚啊!”

“太子!不可!万万不可退啊!”

姬发不再看群情汹汹,不再听那如潮的反对之声。他毅然转身,径直面向供奉的文王木主,单膝跪倒于冰冷坚硬的土地上。甲胄的冰冷隔着薄薄的素衣瞬间渗入膝盖,如同跪在一块万年寒冰之上,刺骨的寒意让他更加清醒。

他从怀中极其郑重地捧出了那被麻布层层包裹的木牌。一层,再一层……布帛摩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如同无声的叹息。最终,那深色的、凝着岁月沧桑和父亲沉重嘱托的木主被小心地、端正地供奉在素缎之上,正对着他垂下的头颅。

姬发的额头虔诚而沉重地叩在冰冷的木主之上。那木质的纹理冰凉而坚硬,紧贴着他的皮肤,仿佛父亲的脉搏透过无尽的岁月直抵他的心脏,带来一种沉静的力量。冰冷的触感让他沸腾的血液渐渐平息。

“父王在上,”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只有周围最近的几人才能听清那沉郁如铁的誓言,“天命未至。然此誓如山:今日斥候之血债,儿来日必十倍索还!今日尤浑之辱,儿来日定当千倍洗刷于朝歌城下!商纣无道之仇,天下苍生之恨,儿必以雷霆之势,犁庭扫穴,一雪而清!”每一个字,都像是从滚烫的心尖硬生生凿下,又带着决然之寒,烙印在灵魂深处。

他缓缓抬头,再开口时,声音已恢复军令的清晰与绝对的威严,如同定海神针,在帐中汹涌的怒潮中稳稳立住:“传我军令!鸣金!收束营盘!后军前驱,前军断后,全军——徐徐撤回西岸!再敢言渡河者,军法从事!”

最后三个字——“军法从事”,斩钉截铁,冰冷如铁,不带丝毫温度,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

鸣金的号令并未立刻执行。帐内死寂如同冻结的冰湖,空气凝固得令人窒息,沉重得几乎要将人压垮。方才喧嚣如沸的诸侯们仿佛被无形的巨手掐住了喉咙,难以置信地瞪视着姬发那跪拜后挺直的背影,又彼此交换着惊疑不定、充满困惑与愤怒的眼神。炭火盆内残余的红光映照着他们惨白或铁青的脸,像是一群泥塑木雕的惊怖偶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退兵令彻底震懵了。

兖侯魁梧的身躯微微摇晃,那只受伤的手掌已不再滴血,血液凝结成暗红丑陋的痂壳,僵死在甲衣上。他喉咙里“咯咯”作响,仿佛有千言万语的诅咒、悲愤与不甘堵在喉头,胸膛剧烈起伏,最终只化作一声破碎的、充满绝望的呜咽,沉重地跌坐在地,地面发出沉闷的撞击声。他低垂着头,花白的须发颤抖着,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

司马祁僵立在那张鲜红刺目的血书前,如同被施了定身法。额角伤口再次裂开,鲜血顺着苍白如纸的脸颊缓缓流下,流过下颌,滴落在自己写下的、那个力透袍布的“雪”字之上,无声晕开,将那个代表雪耻的字染得混浊一片,透出一种残酷的讽刺。那份赤诚和悲愤,因姬发那句“明珠坠于浊泥”,刹那间失去了所有耀眼的光辉,只余下一种沉甸甸的虚无和彻骨的茫然。他眼中的火焰熄灭了,只剩下空洞和冰冷。

姬发缓缓从地上起身,膝盖离开冰冷硬地的刹那,带起一阵细微的、几不可闻的金属摩擦声。他捧起那依旧沉默的文王木主,如同捧着整个天下的重量,重新仔仔细细地缠裹好那厚重的麻布,每一个动作都无比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指尖却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僵硬和冰冷,仿佛那冰冷的木料在方才的叩拜中吸收了他仅存的热量,留下的唯有钢铁般的决心和无尽的沉重。

他不再看帐中众人一眼,袍袖沉重,转身径直朝帐外走去。寒风迫不及待地钻入掀开的帐帘,卷起地上的尘土细屑打着旋儿,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呜——呜——呜——”

悠长、低沉、穿透力极强的青铜号角声终于响起,三声连鸣,一声比一声沉重,一声比一声悲凉。这声音如同来自远古巨兽的叹息,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和深深的无奈。

这号令如同锋利的冰锥,猛然刺穿了大帐上空压抑的死寂,也刺破了帐外鼎沸营盘的表象。短暂的沉默之后,营盘如同炸开的蜂巢,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惊诧、恐慌、无法理解的怒吼和悲愤的呐喊!

“退兵?!为何退兵?!”

“商狗就在眼前!为何不杀过去?!”

“太子!我们要渡河!我们要报仇!”

“军令如山!退!快退!”

“耻辱啊!天大的耻辱!”

姬发的脚步未有丝毫停滞。他刚踏出帐门一步,一股强劲的、带着黄河腥泥气息的河风扑面而来,夹带着营盘中骤然升腾的混乱喧嚣,几乎将他扑得向后一仰。他稳住身形,身后的帐帘沉重垂下,将帐内的死寂、木主的气息以及那令人窒息的氛围隔绝在身后。

眼前是骤然慌乱起来的营盘景象。远处,是那条浊浪翻涌、永不停歇的黄河。更远处,对岸氤氲的水汽之后,只有一片昏暗的、模糊不清的轮廓,那是朝歌的方向,也是仇恨与希望交织的彼岸。冰冷的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毫无暖意地洒在他冰冷的青铜肩甲上,反射出黯淡的光泽,却驱不散那股从心底深处蔓延开来的、如同置身荒原般的孤寂与沉重。

“太子发,”姜尚苍老但稳如磐石的声音忽然在身侧响起。老人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他身旁一步之遥,那卷硕大的、显得与战场格格不入的渔网抱在臂弯里。他的眼睛并非望向嘈杂混乱的营盘,也不是奔流不息的黄河,而是越过它们,投向那一片迷雾般混沌的东岸彼岸深处,目光深邃悠远,仿佛能穿透一切浑浊的水汽和弥漫的尘烟,看到未来某个清晰的节点。

姬发侧头看他,眼神中带着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姜尚布满褶皱的唇边浮起一丝极淡、如同云雾消散前难以捕捉的痕迹。“今日之退,”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又字字分明,如同珠落玉盘,“来日渡河,必见祥瑞。”他稍作停顿,目光落在姬发手中紧抱的文王木主包裹上,语调更为深邃玄奥,仿佛在吟诵古老的谶语,“白鱼跃于王舟……或已在这浊流之下,静候其时。”说罢,竟不再多言,抱着他那旧渔网,步履轻缓却异常坚定地走向一辆正在士兵吆喝下缓缓掉头的车驾,佝偻的背影迅速融入因撤军令而愈发涌动、混乱的人潮与辎重之中,消失不见。

白鱼?王舟?

姬发咀嚼着这玄之又玄的词语,心头却并未因此感到丝毫的轻松或希望,反倒像压上了一块更重的石头。预兆?祥瑞?何其缥缈!眼前所见,唯有真实的困惑与愤怒如同沸腾的黄汤在营盘中翻滚、蔓延。士兵们不解的眼神,将领们压抑的怒火,营盘拆除时发出的杂乱声响,都像鞭子一样抽打在他的心上。

他收回目光,望向眼前奔腾的黄河。浑浊的浪头拍击着西岸的泥沙碎石,一遍遍凶猛地冲上,又带着不甘的呜咽无力地退下,留下湿漉漉的、肮脏的痕迹。浑浊的河水中,一丛丛枯黄的芦苇在凛冽的寒风中顽强地挺立着,发出呜咽般的、连绵不绝的摩擦声,像是在为这支被迫后退的大军奏响一曲悲凉的挽歌。

黄河西岸的营盘已被拆除近半。曾经密如星火、旌旗招展的壮观景象,此刻已是一片狼藉的疮痍。折断的木桩、散乱的柴草、熄灭的残火灰烬、遗弃的破旧杂物被无情地遗弃在原地,如同巨兽褪下的鳞甲。人声依旧鼎沸,却不再是临战前的激昂与期待,而是混杂着疲惫、迷茫、不甘的怨怼和低声的咒骂。伤马的痛苦嘶鸣,沉重的车轮在泥泞土地上打滑发出的刺耳摩擦声,督军士卒急躁而粗暴的吆喝驱赶声,兵士卸甲解装时金属部件碰撞的闷响,夹杂着随军妇孺压抑的、断断续续的哭泣……种种声响织成一张巨大而沉闷的网,笼罩在即将撤离的河滩上空,压得人喘不过气。撤退的混乱如同瘟疫般蔓延,士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低落。

姬发独自伫立在一片稍高的土丘之巅,这里是中军最后撤离的位置。晚风更加凛冽,如无数把细小寒冷的刀刃刮过面颊,切割着他皮肤上那点残存的热意,试图将他最后一丝温度也带走。他身上依旧是那件素旧的麻布衣,外面套着冰冷的青铜甲胄,在暮色中泛着幽暗的光。八万大军缓缓拔营、掉头西行的杂乱声浪如同浑浊的潮水,从他脚下铺展蔓延开去,带着一种大势已去的颓然。他下意识地抬起手,无意识地、反复地触碰着怀中那块沉甸甸的包裹。厚重麻布的粗糙感混合着木质的微凉,透过冰冷的甲片传来,是此刻唯一能让他感到一丝依靠和慰藉的实物。

姜太公“白鱼献瑞”的预言如同水雾中的蜃景,遥远得不可捉摸,在现实的沉重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取而代之的,是微子启那泣血般控诉纣王暴政的声音,是兖侯捏碎陶杯时手上涌出的刺目猩红,是司马祁写在袍服上那力透字背、却被鲜血染污了的“雪耻”二字……以及尤浑那嚣张狂徒“太子发当为酒器”的恶毒叫嚣!它们轮番撕扯着他的心志,一遍又一遍质询着撤军的决定是否真的源于冰冷的理智,还是掺杂了无法摆脱的、对失败和毁灭的恐惧?这退却的一步,是否真的能换来未来的前进?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压力,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

正当他试图将脑海中纷乱喧嚣的画面强行驱散,目光下意识地、带着一丝疲惫的茫然扫过对岸那片灰暗的、在暮色中更显模糊的芦荡——那片在浑浊水流拍打下瑟瑟抖动、枯黄与浅褐交织的、死寂的苇丛。

倏然!

一点微弱的、绝非自然水光漫射的反光,极其短暂地在那芦苇深处闪现、随即又消失!快如电光石火!

不是水波的粼光!那更像……金属冰冷的锋刃在夕阳余晖下瞬间的折射!或者……打磨光滑的青铜盾牌边缘在光线骤然变化的一刹那捕捉到的锐利冷芒!快得如同幻觉,却在姬发那因高度紧张而异常敏锐的眼底和脑海中,烙下了一个无比清晰的、带着致命威胁的印记!

他全身的血液似乎瞬间凝固了一下,随即又以一种更危险的速度奔腾起来!心脏如同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

心头警铃大作!如同被毒蛇盯上!撤军的号角难道惊动了潜伏的猎手?那是猎食者在伏击点悄然隐匿时,因窥视猎物而无意间暴露的最后一瞥!对岸有伏兵!

他的目光如同捕猎的鹰隼,瞬间凝聚成一个锥点,死死锁定那一闪即灭光芒所在的模糊位置。没有芦苇的大幅晃动,没有弓弩探出的形状,没有暴露的人影轮廓。只有水浪和晚风搅动苇叶发出的单调而持续的沙沙低唱。平静得令人窒息,也诡异得令人心寒。

是连日疲惫紧张产生的幻觉?是夕阳在水面反光造成的错觉?抑或……一个精巧而致命的陷阱?商军的斥候?还是尤浑派出的诱敌小队?他们埋伏在那里想干什么?窥探军情?还是等待我军渡河混乱时发动突袭?

姬发的脊背骤然绷紧,如同拉满的弓弦。指端深深掐进了粗布包裹中木主的棱角边缘。那坚硬的木质质感透过布层传来,带来一种微微刺痛的镇定,强迫他保持冷静。他强迫自己维持着眺望的姿势,呼吸却不由自主地放缓,全身的感官都提升到了极致,如同潜伏在草丛中的猎豹。

就在这时,挣扎了一整日的夕阳,终于奋力撕裂了最后一层厚重的铅灰色云幕,将积蓄了整日的、带着血色与余温的赤红余晖猛烈地泼洒下来!如同天神打翻了熔炉,金红色的光芒瞬间染红了整个天际!浑浊翻卷的黄河水面上,霎时间跃动着万千狰狞跳跃的赤金蛇鳞般的光芒!刺目的金红,如同沸腾的铜水铺展在奔流之上,烧灼着天地尽头那片灰暗的朝歌方向,将河水映照得如同流淌的血河,充满了不祥的预兆。

“啊……天显其威!”身畔响起一声苍老的低语,带着一丝洞悉天机的意味。

姬发微微一震,不动声色地收回钉死在对岸芦苇丛的目光,状若寻常地侧首。原来姜尚已无声地走近,就站在身侧半步之遥,那卷旧渔网依旧随意搭在臂弯里。老人浑浊而深不可测的眼眸,此刻正凝视着黄河波涛之上那熔金般的、充满压迫感的血色奇观,脸上带着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情。

“烈火烹油之威……”姜尚若有所思地低语了一句,苍老的声音如同碎冰摩擦,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示。旋即,他的视线才转向姬发,并无探寻的意味,只是平淡无波地、仿佛随口一问:“太子,可曾看清?” 这“看清”二字,似乎意有所指,既指那血色夕阳,也指那芦苇丛中的一闪寒光。

姬发沉默了一息。胸腔里被方才那疑窦激起的冷意尚未完全平复,却又在姜尚这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前增添了一分奇异的冷静和印证感。他并未回避,目光转向正前方汹涌流淌的、此刻被赤金光芒赋予某种森严威严却又暗藏杀机的河水,声调如这晚风般平稳,却字字清晰:“烈火烹油……其烈易竭。强弩之末……不能穿缟。” 他再次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也暗指商纣看似强横,实则已是外强中干,但此刻贸然出击,仍可能被其最后的锋芒所伤。

姜尚布满风霜沟壑的脸颊上掠过一丝极淡的波澜,不是惊讶,更像一种心照不宣的印证后的尘埃落定。他不再看那金红狰狞的河水,视线反而投向已撤离大半、更显混乱狼藉的西岸营盘残迹。“老朽,”他轻轻拍了拍臂弯中的渔网,动作轻得如同拂去一片并不存在的尘埃,带着一种超然的从容,“也去收网了。”那网,在赤红的夕照里依旧显出旧朽黯淡的本色,与他口中玄奥的“收网”相映成趣。他转过身,步履蹒跚,佝偻的背影被血色的光辉拉得很长,一步一步缓缓挪下土丘,再次没入嘈杂的人影、辎重与滚滚尘烟之中,如同融入历史的迷雾。

姬发久久地独立在丘顶。脚下的土地正随同大军撤离的脚步震颤不休,身后是喧嚣与混乱,眼前是奔腾的赤金血河,河岸旁是隐藏着未知凶险的苇荡暗影,尽头是灰暗的朝歌。他一只手下意识伸向自己胸前冰冷的青铜护心镜,那冰冷的触感像一块万年寒铁贴在心口,提醒着他肩负的重任。指腹描摹着甲片上蟠螭纹饰那繁复而冰冷的凹槽,粗糙冷硬,如同他此刻的心境。

“德与时……”他双唇微动,无声地吐出三个字。木主那沉甸甸的重量依旧存在,却在这一刻,仿佛卸下了几分属于激情的灼热,注入了更多属于冰冷铁石的、坚不可摧的意志。忍耐是为了更彻底的爆发,退却是为了更迅猛的前进。父亲的“德”,需要“时”的配合,才能化为改天换地的伟力。

“……何日?”更深沉的疑问在他胸中涌动,如同黄河的暗流。眼前是血色的河水,尽头是灰暗的朝歌,河岸旁是隐藏杀机的苇荡,身后是正在后撤的八万大军。这退却的一步,究竟会将他们带向何方?那个“时”,究竟何时才会到来?

“不远!”他握紧拳,声音轻如自语,散入凛冽的风烟之中。那指节撞击在冰凉的铠甲上,发出轻微却坚定如铁的响声。这不是安慰,而是信念。他转身,大步走向自己的战车,背影在血色残阳中,拉出一道长长的、坚毅的剪影。退兵孟津,绝非终点,而是另一场风暴的开始。文王的木主紧贴着他的胸膛,冰冷而沉重,如同一个无声的承诺,指引着他穿越眼前的黑暗,走向那必将到来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