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柳溪寻料遇波折,巧手化解茜草劫(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青娘的商业智慧》最新章节。
鸡叫头遍时,青娘已经醒了。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天刚蒙蒙亮,远处的山头还裹着一层薄雾。她摸黑起身,借着月光把陈砚留下的草药图谱塞进怀里,又从陶罐里数出二十文钱——这是她打算用来在柳溪村买些干粮的,剩下的钱得好好存着,留着染布买原料。
灶房里还留着昨晚煮紫苏水的余温,青娘添了些柴火,把剩下的玉米饼切成小块,放在锅里蒸着。刚把饼蒸上,院门外就传来了货郎老周的脚步声,伴随着扁担上货箱碰撞的“咯吱”声。
“青丫头,起了没?”老周的声音透着爽朗,“再不走,等太阳出来,山路该更滑了。”
青娘连忙擦了擦手,跑去开门:“周叔,您怎么这么早?我还以为要等您吃完早饭呢。”
老周把扁担靠在院墙上,抹了把额头的汗:“山里的路得赶早走,晚了容易遇到露水,脚下打滑。我在家啃了个红薯就过来了,你快收拾收拾,咱们尽早出发。”
青娘点点头,转身回灶房把蒸好的玉米饼装进布包里,又拿了个水壶,灌满昨晚晾好的温水。“周叔,您等我一会儿,我去跟张阿婆说一声,免得她早上来送染布的粮食找不到人。”
她快步走到张阿婆家门口,轻轻敲了敲门。张阿婆的声音很快传了出来:“是青丫头吗?这么早有事?”
“阿婆,我跟周叔去柳溪村采染料,可能要傍晚才回来。您要是送粮食,先放在我家院门口的石台上就行,我回来再收。”青娘隔着门说道。
“去柳溪村?那路可远着呢!”张阿婆的声音带着担忧,“你一个姑娘家,可得跟紧周叔,别乱跑。我这就把小米装袋,这就给你送过去,你带着路上吃。”
没等青娘推辞,张阿婆已经开了门,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里面装着两升小米。“拿着,路上饿了就煮点粥,总比啃干饼强。”张阿婆把布袋塞进青娘手里,又摸了摸她的胳膊,“山里凉,你穿得够不够?要不要把我那件旧棉袄带上?”
“阿婆,我穿得够厚了,您的棉袄您自己穿,别冻着。”青娘眼眶有些发热,把布袋紧紧抱在怀里,“谢谢您,等我从柳溪村回来,就给您染浅红色的布。”
跟张阿婆道别后,青娘回到家,把小米装进背篓里,又拿了把镰刀和两个大竹篮——镰刀是用来割茜草和黄芩的,竹篮则是装原料的。老周已经把货箱整理好了,见青娘背上背篓,便接过她手里的竹篮,挂在扁担的一头:“走吧,再不走,太阳该爬上山头了。”
两人沿着村后的小路往山里走。清晨的山林格外安静,只有鸟叫声和脚步声在林间回荡。路边的野草上还挂着露珠,沾湿了裤脚,凉丝丝的。老周走在前面,时不时停下来,提醒青娘哪里有坑洼,哪里有滑腻的青苔。
“周叔,您以前去过柳溪村吗?”青娘一边走,一边问道。
“去过几次,都是去卖货。”老周点点头,“柳溪村比咱们青石村大,村里有大片的茜草,还有几户人家靠种黄芩为生。不过那村里的人有些排外,尤其是村头的李老栓,他是村里的老族长,掌管着茜草坡,想采茜草,得先跟他打声招呼,不然容易起冲突。”
青娘心里一紧:“那要是李老栓不让咱们采怎么办?咱们这次要采不少茜草,不然染不出五十匹布。”
“别担心,”老周笑了笑,“我跟李老栓还算有点交情。上次我给他带了些城里的针线,他还挺高兴的。这次我再给他带包茶叶,应该能通融。实在不行,咱们就花钱买,他家里有个小孙子,最喜欢吃城里的糖糕,你要是愿意,咱们可以买些糖糕给他,小孩子的嘴甜,好说话。”
青娘松了口气:“只要能采到茜草,花钱买也行。周叔,您说的糖糕,在哪里能买到?”
“前面有个小镇,叫落马镇,咱们路过的时候,我带你去买。”老周说道,“落马镇虽然小,但有两家点心铺,做的糖糕味道不错,李老栓的孙子就爱吃那家的。”
两人走了将近两个时辰,才到落马镇。小镇不大,只有一条主街,街上已经有不少摊贩在摆摊了。老周带着青娘走到一家挂着“福记点心铺”招牌的店铺前,买了两包糖糕,又买了一小包茶叶,总共花了十五文钱。
“周叔,这钱我来付吧。”青娘连忙从怀里掏出钱袋。
老周按住她的手:“不用,这点钱算我的。咱们是合作,你染布辛苦,这点小开销我还出得起。等以后你赚了大钱,再请我吃顿好的就行。”
青娘心里暖暖的,没再推辞:“那谢谢周叔,等这批布卖了钱,我一定请您吃城里的馆子。”
两人又在镇上买了些干粮和水,便继续往柳溪村走。过了落马镇,山路变得更陡了,路边的树木也越来越密。青娘背着背篓,手里拿着镰刀,走得有些吃力。老周看她气喘吁吁的,便停下来,把她背篓里的小米挪到自己的货箱上:“我这货箱是空的,不沉,你别硬撑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青娘感激地说:“谢谢周叔,您要是累了,就跟我说,咱们歇会儿再走。”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看到了柳溪村的影子。村子坐落在一条小溪边,溪水清澈见底,溪边种着大片的柳树,风吹过,柳枝摇曳,像是在欢迎来人。村头有一片开阔的坡地,坡上长满了红色的茜草,远远望去,像是铺了一层红色的地毯。
“那就是茜草坡了。”老周指着坡地,对青娘说,“咱们先去李老栓家,跟他打声招呼,再去采茜草。”
两人走到村头的一座青砖瓦房前,这是李老栓的家。老周上前,轻轻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穿着粗布长衫、头发花白的老人探出头来,正是李老栓。
“是周货郎啊,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李老栓看到老周,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老哥,我来给你送好东西了。”老周笑着递过茶叶和糖糕,“这是城里的茶叶,你尝尝;这是落马镇福记的糖糕,给你家小孙子吃的。”
李老栓接过东西,眼睛一亮:“你倒是有心了。快进来坐,我让老婆子给你们倒杯水。”
“不了,李老哥,我们还有事。”老周连忙说道,“这位是我们青石村的青娘,她是个染布匠,想在你家的茜草坡采些茜草,用来染布。我们不会采太多,采完了还会给你留些种子,明年还能长。要是你不放心,我们可以花钱买,你说个数就行。”
李老栓的目光落在青娘身上,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眉头皱了起来:“染布匠?采茜草染布?我这茜草坡是村里的宝贝,不能随便让人采。万一你们把根都挖了,明年就长不出茜草了,村里的人靠什么过日子?”
青娘连忙说道:“李爷爷,您放心,我们只采茜草的茎和叶,不挖根,也会留下一些长势好的茜草,不会影响明年生长。我们采完之后,还会给您留下五升小米,算是补偿。要是您觉得不够,我们还可以再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