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雨夜盘账藏暖意,晨露寻料遇新知(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青娘的商业智慧》最新章节。
刚收拾好,院门外就传来了敲门声。青娘开门一看,是林砚秋,他手里拿着一个竹篮,篮子上还盖着块粗布,里面像是装着什么东西。“早啊,”他笑着说,“我给你带了点东西,路上吃。”
青娘接过竹篮,掀开粗布一看,里面是几个用油纸包好的糖糕,还有一小罐蜂蜜。“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她赶紧把竹篮递回去,糖糕在镇上要两文钱一个,她平时舍不得买。
“拿着吧,是我托货郎老周从镇上带的,放着也是放着。”林砚秋把竹篮推回去,“后山的路要走一个时辰,光吃馒头噎得慌,就着糖糕正好。”他语气真诚,没有半点客套,青娘不好再推辞,只好收下,心里暗暗记下,下次染好布,一定要给林砚秋送一匹最好的。
两人沿着村后的小路往山上走。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裤脚,脚下的泥土软软的,带着青草的香味。林砚秋走在前面,时不时停下来,指着路边的植物给青娘介绍:“这是紫苏,叶子能染紫色,就是颜色不太牢;那是茜草,根能染红色,不过要煮很久……”
青娘听得认真,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把他说的植物都记下来,画上简单的符号。她发现林砚秋懂的真多,不仅知道哪些植物能当染料,还知道怎么种、怎么收,甚至知道不同季节的植物颜色有什么差别。“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她忍不住问。
林砚秋放慢脚步,转头道:“我小时候跟着祖父住过乡下,他是个老郎中,懂不少草木知识。后来我去县城读书,也爱读些《齐民要术》《农桑辑要》之类的书,里面有不少关于染料的记载。”他顿了顿,又道,“其实民间的手艺,很多都藏在这些书里,只是很少有人去看,也很少有人把书里的知识用到实际中。”
青娘点点头。她祖母留下的那本《草木染记》,里面也记了不少染料方子,可很多她都没试过,一是找不到原料,二是怕做错了浪费布料。如今听林砚秋这么说,她忽然想把那本书再好好看看,说不定能发现新的法子。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林砚秋忽然停住脚步,指着前面一片山坡道:“到了,就是那里。”青娘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山坡上长满了绿色的植物,叶子呈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正是黄芩。
“太好了!”青娘快步走过去,蹲下身仔细看着。黄芩的根埋在土里,得用小铲子挖,她从篮子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着,生怕把根挖断了。林砚秋也蹲下来帮忙,他挖得很有技巧,先在根的周围挖一圈土,再轻轻一拔,整根黄芩就出来了,根须完整,没有一点损伤。
“挖黄芩要顺着根的方向挖,不能用蛮力。”林砚秋一边挖,一边教青娘,“挖出来之后,要把泥土抖干净,晒半干再收起来,这样不容易坏。要是马上用,就洗干净煮水,煮出来的水是淡黄色,染布的时候加点明矾,颜色会更鲜亮。”
青娘学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挖了半篮子黄芩。她站起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篮子里的黄芩,心里满是欢喜——有了这些黄芩,她就能染出淡黄色的布了,说不定还能试着把黄色和蓝色混在一起,染出绿色的布,那样村民们的选择就更多了。
两人坐在山坡上休息,青娘拿出带来的杂粮馒头和糖糕,分给林砚秋一半。糖糕很甜,咬一口,甜味顺着喉咙滑下去,心里也甜甜的。林砚秋看着她吃得起劲的样子,忽然问道:“你有没有想过,去镇上开个染坊?”
青娘愣了一下,手里的馒头停在嘴边。去镇上开染坊,她不是没想过,货郎老周也跟她提过好几次,说镇上的布庄都愿意跟她合作,给的价钱也高。可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她在青石村住惯了,跟村民们熟络,要是去了镇上,面对的都是陌生人,她怕自己应付不来。
“我……还没想好。”青娘低下头,小声说,“村里的村民还需要我染布,要是我走了,他们就得去镇上染,又贵又不方便。而且我在镇上没熟人,不知道能不能站稳脚跟。”
林砚秋看着她,眼神里带着理解:“我明白你的顾虑。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要是你在镇上开了染坊,不仅能赚更多钱,还能把青石村的草木染手艺传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到时候,说不定会有更多人来青石村买布,甚至来学手艺,那样村民们也能跟着受益,比如卖些自己种的染料原料,或者帮你打理染坊,赚点零花钱。”
青娘抬起头,看着林砚秋,心里忽然一动。是啊,她之前只想着自己,想着村民们需要她,却没想过,她走出去,或许能给青石村带来更多机会。比如村民们种的蓼蓝、艾草、黄芩,要是能卖给镇上的染坊,就能多一份收入;比如村里的年轻人,要是能跟着她学染布,就能有一门手艺,不用再出去打工受苦。
“可是……我怕自己做不好。”青娘还是有些犹豫。她没去过镇上的染坊,不知道里面的规矩,也不知道怎么跟布庄打交道,更不知道怎么应对那些可能出现的麻烦——比如同行的排挤,比如官府的苛捐杂税。
林砚秋放下手里的糖糕,认真地看着她:“没有谁一开始就会做所有事。你在青石村,能靠手艺活下来,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就说明你有能力。去镇上开染坊,不过是把你在村里做的事,换个地方,做得更大一点。要是遇到麻烦,我可以帮你,我在县城认识些人,或许能帮上忙。”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青娘心里的犹豫少了很多。她看着山坡上的黄芩,看着远处的青石村,忽然觉得,去镇上开染坊,或许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她有手艺,有村民的支持,现在又多了林砚秋的帮助,说不定真的能做成。
“我再想想。”青娘轻声说,语气里却多了几分坚定,“等我把村里的染布订单都做完,把黄芩的染料试好,再跟村民们商量商量。”
林砚秋点点头,没有再劝。他知道,青娘是个有主见的人,一旦她想清楚了,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他看着远处的天空,阳光已经升得很高了,金色的阳光洒在黄芩上,让那些淡紫色的小花显得格外鲜艳。
两人收拾好东西,提着装满黄芩的篮子往回走。路上,青娘忽然想起一件事,转头问林砚秋:“你说的那本《齐民要术》,在哪里能买到?我想看看。”
林砚秋笑了:“镇上的书铺就有,不过有点贵。要是你不着急,我可以把我带来的那本借给你看,我已经看完了。”
“真的?那太谢谢你了!”青娘高兴地说。她早就想多学些关于草木染的知识,只是一直没机会,如今能借到书,正好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回到村里时,已经是中午了。青娘把黄芩摊在院里的竹筛上晾晒,林砚秋则回了祠堂。她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