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就老朱那文化水平,他还给人起名上瘾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没有预兆,没有通传。

纪纲率领的锦衣卫包围了平江伯府。

当平江伯府的门房揉着惺忪睡眼打开侧门时,便被眼前森然的阵势吓得瘫软在地。

锦衣卫鱼贯而入,迅速控制各处门户、通道,将尚未反应过来的陈府家眷、仆役悉数驱赶到前院看管起来。

哭喊声、呵斥声、物品摔碎声瞬间打破了府邸往日的奢华与安宁。

吴铭随后来到府中,他并非来监督抄家,而是有更明确的目标——陈桓的书房和密室。

根据王老五的供词以及之前的推断,那里最可能藏匿着与“星槎”、“雾隐”直接相关的核心机密。

陈桓的书房布置得古雅奢华,但此刻却是一片狼藉。

书架被推倒,桌椅翻覆,显然主人在逃离或被抓前进行了仓促的破坏和搜寻。

吴铭不为所动,指挥着随行的锦衣卫高手和工部匠人,仔细检查墙壁、地板、书架夹层,寻找可能的暗格或密室。

“大人,这里有发现!”一名锦衣卫敲击着一面书柜后的墙壁,发出了空洞的回响。

匠人上前,仔细摸索,找到了机括。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哒声,一块墙面向内翻转,露出了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入口,里面漆黑一片,散发出阴冷潮湿的气息。

密道!

吴铭精神一振,示意点燃火把,率先弯腰钻了进去。

密道向下延伸,曲折狭窄,空气污浊。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前方出现一道铁门,门上挂着一把沉重的铜锁。

“撬开它!”吴铭下令。

锦衣卫中不乏溜门撬锁的好手,很快便弄开了铜锁。

推开铁门,里面是一间不大的石室。

石室中央放着几个包铁皮的大木箱,角落里还有几个卷宗柜。

吴铭的心跳加速,他有预感,这里就是陈桓隐藏最深层秘密的地方。

打开木箱,里面并非预想中的金银珠宝,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卷宗、书信和账册!

吴铭随手拿起一本账册翻开,瞳孔骤然收缩——上面记录的,竟是陈桓多年来贿赂朝中各部官员的详细清单!

时间、姓名、官职、金额、事由,一清二楚!其中不乏一些品阶不低的重臣!

再看书信,更是触目惊心!有与“星槎”商议如何利用漕运舞弊套取盐引、转移资金的密信;

有提及海外“主上”指示,要求加快搜集火器工匠、沿海布防图的汇报;

甚至还有几封语气恭敬、署名“雾隐拜上”的信件,内容涉及海外据点建设、人员派遣等宏观布局!

“雾隐”终于露出了直接的痕迹!

这些信件虽然依旧没有透露“雾隐”的真实身份和海外据点的具体位置,但其存在、其影响力、以及其针对大明的险恶用心,已暴露无遗!

陈桓,就是“夜枭”组织嵌入大明勋贵集团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

“全部封存!一本纸片都不准遗漏!”吴铭强压着内心的激动,下令道。这些证据,足以掀起一场席卷朝堂的风暴,也将对“夜枭”组织造成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前院的抄家也有了惊人发现。

在清点陈桓府库时,除了查抄出堆积如山的金银古玩、田产地契外,还发现了一个隐秘的兵器库,里面存放着数十副精良的铠甲、劲弩甚至几门小型火炮!

这已远超勋贵府邸应有的护卫标准,形同谋逆!

消息传开,整个京城为之震动!

那些曾经与陈桓过往甚密的官员,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朱元璋的雷霆手段,再次让所有人见识了洪武皇帝的冷酷与决绝。

吴铭带着从密道中起获的核心证据,再次进宫面圣。

朱元璋看着那些记载着贿赂清单和“雾隐”密信的铁证,脸色阴沉得可怕,但眼中却燃烧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

“好,很好。”朱元璋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咱这大明朝,是该好好清洗清洗了。吴铭,你这差事,办得不错。”

“臣不敢居功,全赖陛下圣断。”吴铭恭敬道。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这是咱的规矩。”朱元璋摆了摆手,“陈桓一案,由三法司会审,你参与其中。这些证据,足够让他死一百次!至于那些名单上的人……”朱元璋眼中寒光一闪,“一个都跑不了!”

“陛下,”吴铭趁机进言,“陈桓虽倒,但‘星槎’在逃,‘雾隐’未现,海外威胁仍在。臣请继续追查,尤其是顺着密信中提到海外据点和人员派遣的线索……”

“准!”朱元璋毫不犹豫,“一查到底!需要什么,直接跟咱说!水师、锦衣卫,随你调用!咱倒要看看,是哪个魑魅魍魉,敢在咱的大明兴风作浪!”

带着皇帝的尚方宝剑,吴铭回到吴府,徐妙锦正坐在院中晒太阳,孕肚已十分明显。

看到丈夫归来,她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吴铭走过去,轻轻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份宁静与温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又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徐妙锦轻声问。

“嗯,解决了一个。”吴铭点点头,目光却投向远方,“但还有更大的,藏在海那边。”

“那就去把它也找出来。”徐妙锦的语气平静而坚定,“我和孩子们,等你回家。”

平江伯府的抄家所得,尤其是那几箱来自密室的核心卷宗,被迅速转移至宫中一处绝对机密的偏殿。

朱元璋亲自下令,由吴铭牵头,抽调翰林院中最擅密码古文的饱学之士、锦衣卫内精于刑名鉴定的高手,组成一个临时的“译析专班”,日夜不停地对这些书信、账册进行梳理、破译和研判。

殿内烛火通明,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墨锭和一丝紧张的气息。吴铭坐镇其中,既要统筹协调,自己也亲自参与关键信件的分析。他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这种海量杂乱的信息筛选和模式识别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