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来自朝鲜的意外接触(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浸血的羊皮信被小心地摊开在北海镇指挥所粗糙的木桌上,虽然字迹模糊,印章残缺,但那独特的纸张质地和隐约的官方文书格式,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北地纷争的表象,直指南方那个庞大的帝国。镇国秦王吴铭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烛火将他凝重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老陈、以及几位核心将领围在桌旁,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雪前的死寂。
“这纸张……这墨色……”老陈的声音干涩,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怒,“就算不是直接从南京出来的,也必是沿海那些卫所、或是布政使司一级才能用的东西!他们……他们竟然真的把手伸到北边来了?!还和‘玄蛇部’这些蛮子勾结?”
“不是勾结,是利用。”吴铭的声音冰冷,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利用‘玄蛇部’对我和‘苍狼部’的仇恨,精心策划了这次伏击。无论是我死,还是巴特尔死,或者我们同归于尽,对大明朝廷而言,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既能除掉我这个‘海外弃民’,又能搅乱北疆,让新明和北方部落继续互相消耗,他们便可坐收渔利。”
他抬起头,眼中寒光凛冽:“好一招驱虎吞狼,隔岸观火!看来,朝廷里有些人,是铁了心不给我们活路了。”
“王爷,那我们……”一名将领忍不住握紧了刀柄,脸上满是愤慨。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吴铭抬手制止了可能的激愤之言,“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冷静。此事证实了两点:第一,大明朝廷内部,对我们采取强硬手段的势力占据了上风,至少在北疆事务上是如此。第二,我们在北方的一举一动,很可能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至少消息传递渠道被他们渗透或利用了。”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新明、大明沿海、以及广袤的北方。“既然他们出招了,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但眼下,我们四面受敌,不宜同时与所有势力开战。必须分清主次,逐个击破。”
他快速下达命令:“第一,北海镇立刻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所有对外通道加强盘查,内部进行秘密梳理,找出可能存在的眼线或消息泄露渠道,但动作要隐秘,打草惊蛇。第二,暂停一切与北方部落大规模接触的计划,包括对‘玄蛇部’残部的清剿和对‘苍狼部’的后续联络。让北方暂时乱着,对我们未必是坏事。第三,将这份血信的内容和我们分析的结果,立刻密报新明港,让林风和妙锦知晓,提醒他们加强戒备,尤其是提防大明水师可能发动的突袭或海上封锁。第四,派出最可靠的人,持我的亲笔信,秘密前往辽东都司辖区,尝试接触那些对朝廷政策不满、或与我们有旧的地方将领、卫所军官,不必提合作,只需传达一个信息:新明愿与所有致力于保境安民、共御外侮的志士交朋友,朝廷某些人为一己私利,勾结蛮族,陷害忠良,绝非国家之福。”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分化瓦解的棋。吴铭深知大明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边军将领与中枢文官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若能找到突破口,或许能减轻来自大明的直接军事压力。
“王爷,与边将联络,风险太大,万一……”老陈忧心忡忡。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吴铭语气坚决,“我们不能坐等别人把绞索套到我们脖子上。此举未必能立刻见效,但至少要让他们知道,北边发生的事情,真相并非朝廷宣扬的那样。同时,也能试探一下边军的态度。”
命令被迅速而隐秘地执行下去。北海镇如同一只受惊的刺猬,收缩了起来,对外界充满了警惕。派往新明港和辽东的信使,选择了最隐蔽的路线,消失在茫茫雪原和林海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是一种令人焦灼的等待。北方似乎恢复了表面的平静,“玄蛇部”残部和“苍狼部”都蛰伏起来,仿佛鹰嘴崖的伏击从未发生。但吴铭知道,这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
十几天后,派往辽东的信使还没有消息,但来自新明港的林风却通过一条秘密渠道送来了紧急情报。情报证实了吴铭最坏的猜测之一——大明水师近期调动频繁,福建、浙江、广东三地水师均有战舰集结的迹象,似乎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行动。同时,南方沿海与新明有间接贸易往来的商人也传来风声,说明廷已正式行文沿海各卫所,严查“通番资敌”行为,并将新明列为“僭越叛逆”,严禁任何船只、人员与之往来。
“海上封锁……看来他们是打算用困死我们的法子。”林风在信中的字迹透着一股压抑的怒火,“王爷,舰队已做好迎战准备,只要他们敢来,定叫他们尝尝咱们新式火炮的厉害!但长期封锁下去,对我们的物资补给确是巨大威胁。”
吴铭回信,要求林风保持克制,尽量避免首先开火,但要坚决反击任何进入新明宣称水域的明军战舰,展示肌肉。同时,指示他设法通过一些隐秘渠道,继续从东南亚等地获取必要的物资,尤其是硝石和锡等战略资源。
又过了数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派往辽东的信使终于回来了,带着一身冻伤和疲惫,但眼神中却有一丝振奋。
“王爷,信送到了!是亲手交给辽东都指挥使司的一位姓王的佥事。他看了信后,沉默了很久,最后什么也没说,只让小人带回这个。”信使从贴身的衣物里取出一个小巧的、没有任何标记的铜制腰牌。
吴铭接过腰牌,入手冰凉沉重,正面光滑,背面则刻着一个模糊的、类似山峦的暗纹。这显然不是官方的信物,更像是一种私人身份的凭证或信物。
“他什么都没说?”吴铭仔细端详着腰牌。
“没有。只是在小人离开时,低声嘀咕了一句,好像是……‘树大招风,好自为之’。”信使回忆道。
树大招风,好自为之……吴铭默默咀嚼着这句话。这看似是劝诫,实则透露了许多信息。这位王佥事显然知晓内情,甚至可能对朝廷某些做法不满,但他地位不够,或者顾虑太多,无法明言,只能以此隐晦的方式表达一种善意的提醒,或许……还留下了一个未来可能联系的凭证。
这算不上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至少证明,大明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对新明抱有同情或至少不愿与之死磕的人,是存在的。这微弱的光亮,在目前漆黑的局势下,显得尤为珍贵。
就在吴铭稍微松一口气的时候,北海镇外围的警戒哨突然传来急促的钟声和号角示警!紧接着,一名斥候连滚带爬地冲进指挥所,脸色煞白:“王爷!不好了!北边……北边来了好多船!不是大明的福船,也不是西夷的船,是……是那种很高、帆很多的怪船!有十几条!正沿着海岸线向南而来,距离镇子不到五十里了!”
高桅多帆的怪船?吴铭心中一凛,瞬间想到了之前关于北方不明船只的流言和侦察!不是大明,不是西班牙,那会是谁?难道是新出现的势力?还是……“苍狼部”或者“玄蛇部”搬来的海上援兵?
他立刻抓起望远镜,快步登上最高的了望塔。透过漫天的风雪,隐约可见北方海平面上,出现了一片移动的帆影。那些船只的形制确实奇特,船体修长,桅杆高耸,挂着多面横帆,与中式福船和西洋盖伦船都迥然不同,带着一种粗犷而陌生的气息。
“传令!全军进入战斗位置!岸防炮准备!所有战船升火起锚,在港外集结,组成防御阵型!”吴铭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眼神锐利如刀。无论来者是友是敌,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出现在新明家门口,都必须以最强的姿态应对。
北海镇刚刚经历了一场阴谋伏击的余波,南方面临着大明水师封锁的威胁,如今,陌生的舰队又从北方压境。新明的命运,仿佛悬于一根细细的钢丝之上,而更多的风暴,正在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吴铭握紧了腰间的刀柄,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真正开始。
风雪似乎小了些,但北海镇外的海面上,那支陌生的舰队带来的压迫感却如同实质。十几艘高桅多帆的船只排成松散的纵队,借着北风,不疾不徐地向着北海镇方向驶来。它们没有升起任何明确的旗帜,船体线条硬朗,与中式福船的圆润和西班牙盖伦船的高大迥异,透着一股来自更北方苦寒之地的粗犷与坚韧。
镇国秦王吴铭站在冰冷的岸防炮垒后,举着望远镜,死死盯着那越来越近的船影。他身边,炮手们已经就位,黑沉沉的火炮炮口对准了海面,引信火把在寒风中摇曳。港口内,仅有的几艘新明战船也已经升帆起锚,在林风(已从新明港赶来支援)的指挥下,于港外汇聚,组成了一道单薄的防线。
“能辨认出是哪里的船吗?”吴铭沉声问身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水手,这老水手年轻时曾随商船到过朝鲜甚至更北的地方。
老水手眯着眼看了半晌,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不确定:“王爷,这船……有点像早年小人见过的朝鲜‘板屋船’,但更大,帆更多,也更……更结实。又有点像是极北那些捕海兽的部落用的船,可规模没这么大。说不准,说不准啊……”
未知,往往比明确的敌人更令人心悸。
就在双方距离进入新明岸防炮理论射程边缘时,那支陌生舰队突然降下了大部分船帆,速度锐减,只有为首那艘最大的、船首雕刻着狰狞海兽头像的船只,在几艘小艇的护卫下,继续缓缓向港口方向驶来。同时,那艘首领船的桅杆上,升起了一面素色的旗帜,左右摇晃——这是海上通用的表示和平、要求谈判的信号。
“要求谈判?”林风乘坐交通艇靠岸,登上炮垒,眉头紧锁,“王爷,小心有诈。这些船来历不明,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
吴铭放下望远镜,目光深邃:“是敌是友,谈过才知道。他们若想打,不会只派一条船过来。传令,放他们的使者船靠近码头,但岸防炮和舰队保持戒备。没有我的信号,不许开火。我去码头会会他们。”
“王爷,您亲自去太危险了!”老陈急忙劝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