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政通人和·中枢制衡(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你说,那些曾经握惯了弯刀的手,如今握着锄头,是什么感觉?"
万民宫内,赵政将一份北境送来的屯田区简报轻轻放下,目光中带着几分玩味。简报上详细记录了"汉匈屯田区"首季的耕作情况,字里行间透着令人欣喜的进展,却也隐含着些许亟待解决的问题。
侍立一旁的萧何执礼回道:"陛下,据龙都尉回报,多数匈奴降兵已渐适应农耕,只是......仍有部分人对着秧苗发愁,说是比驯服野马还难。"
"比驯马还难?"赵政轻笑一声,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那就给他们配一匹'铁马'。传令工部,按北境土质和匈奴人的使用习惯,特制一批轻便农具。告诉宋礼,这'铁马'要是比真马还难驾驭,朕唯他是问。"
他顿了顿,拿起另一份来自江南郡的奏报,眉头微蹙:"倒是这些地方官吏,推行新政时总想着一步到位,连议事会的意见都懒得征询。萧卿,你说这是勤政,还是怠政?"
萧何沉吟道:"或许是过于急切想要做出政绩......"
"急切?"赵政冷哼一声,"秦亡之鉴犹在眼前,重蹈覆辙才是最大的怠政。传朕旨意:即日起,修订《行政执行细则》,凡事关民生的政令,必须经议事会审议通过方可施行。监察院每季度需向议事院提交监督报告,明法堂对重要政令拥有审核权。"
这一连串的指令,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迅速在整个朝堂体系内激起涟漪。
北境,新开辟的"汉匈屯田区"。
春风拂过刚刚翻新的土地,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龙且挽着裤腿,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幅奇特的景象:曾经在战场上厮杀的汉匈将士,此刻正并肩在田间劳作。
"都尉,您看这个!"王铁柱兴冲冲地跑来,手里拿着一把特制的曲辕犁,"工部新送来的'轻便犁',比之前的轻了十斤,犁辕也短了半尺!"
龙且接过试了试,满意地点头:"这个重量,匈奴兄弟应该能使得顺手。"
不远处,一个名叫巴图的匈奴汉子正对着一把传统曲辕犁发愁。他学着中原老农的样子用力往下压,结果犁铧深深嵌进土里,任凭他怎么使劲都拔不出来。
"使蛮力可不行。"龙且笑着走过去,单手握住犁柄,巧劲一抖,犁铧应声而出,"这犁跟你们的马刀不一样,马刀要的是劈砍的猛劲,这犁要的是顺滑的巧劲。"
巴图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道:"都尉,我还是觉得放羊容易些。"
"放羊也行啊。"龙且指着远处的坡地,"看到那片草场没?以后你就负责在那里放牧。但是有个条件——得帮老农看好牛羊,不能糟蹋了庄稼。"
"这个我在行!"巴图眼睛一亮,"我放牧二十年,从没让牲口跑丢过!"
"那就说定了。"龙且拍拍他的肩,"做得好,月底多给你半斗粟米。"
这时,一个中原老农拿着本小册子急匆匆走来:"都尉,这书上说的'除草',怎么印成'杀猪'了?匈奴兄弟都在问要不要准备杀猪刀呢!"
龙且接过一看,顿时笑出声来。原来工部印制的双语《农耕技术手册》出了纰漏,把匈奴语的"除草"误印成了"杀猪"。
"准是那帮工匠跟樊哙待久了,满脑子都是杀猪!"龙且大笑着吩咐,"快去信工部,让他们赶紧更正。在这之前,先让识字的兵士口头解释清楚。"
这个小插曲反而拉近了汉匈兵士的距离,田埂上响起阵阵笑声。
与此同时,兴洛城内正在举行每月一次的"民生服务日"。
樊哙带着民兵在城西空地上支起帐篷,帮助百姓修缮农具、解答新政疑问。最热闹的要数场地中央的"农耕比赛"。
"下一组,老张头对巴特尔!"樊哙洪亮的嗓门传遍全场。
一个精瘦的中原老农和一个魁梧的匈奴降兵同时走到田埂前。随着樊哙一声令下,两人熟练地操作起曲辕犁。老张头动作灵巧,巴特尔力大沉稳,竟是不分上下。
最终老张头以微弱优势胜出。樊哙笑着递过奖品——一把工部特制的轻便锄头:"老张头宝刀未老啊!"
巴特尔虽然输了,却心服口服:"张老哥,你这手艺,比我驯马还厉害!"
"想学吗?"老张头豪爽地拍拍他的肩,"明天来我地里,我教你!"
这时,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挤到樊哙身边,眼巴巴地看着弓箭比赛场地:"樊叔叔,我也想射箭......"
樊哙低头一看,乐了。他一把抱起男孩,帮他拉开弓弦。可惜男孩力气太小,箭矢只飞出去几步远就栽在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