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初入药局(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历史唯一仙!》最新章节。
王医官叹道:“读万卷书,不如亲手验证。许郎中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识,难得难得。”
此后数日,许清安日日到药局校勘药材。每味药都需查阅古今文献,实地验证,甚至要尝试不同炮制方法,比较功效差异。
这日校勘当归,古今记载,有云头止血,身养血,尾破血;有云全当归通用。众人争论不休。
许清安闭目凝神,指尖轻触当归各个部位。顿时感知到:头止血,因其性收敛;身养血,因其性温和;尾破血,因其性走窜...
他取来一只活兔,现场演示:取当归头粉末敷伤口,血立止;取当归身煎汤喂食,血渐充;取当归尾酒浸,涂瘀处,瘀渐散...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王医官更是击节赞叹:“眼见为实!当归分用之说,当载入本草!”
许清安却道:“然寻常百姓用药,难分如此精细。晚辈以为,当注明:急症分用,缓症通用。”
王医官颔首:“考虑周详。”
晚间归家,许清安常带些药局校勘的笔记回来研究。竹茹好奇翻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各种药材的性状功效,还配有精细图谱。
“师父画的图真好看!”竹茹赞叹。
许清安微笑:“这是药局画师所作。每一笔都需精确,方能不失真。”
他想起日间见到的画师,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画药材时,往往要对着实物观察终日,方下一笔。
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敬佩。
这日校勘麻黄。王医官道:“麻黄一物,最宜深究。用得当则效如桴鼓,用不当则祸不旋踵。”
许清安深以为然。他取来各种麻黄比较:山西产者发汗力强,宜风寒表实;江苏产者和缓,宜风寒表虚;蜜炙者性润,宜咳喘...
正研讨间,忽有个药工匆匆来报:“王大人,药局收的一批麻黄,似是伪品!”
众人忙去查验。但见那批麻黄色泽暗黄,气味淡薄,与正品迥异。
许清安闭目凝神,指尖轻触,顿时感知到此物毫无麻黄应有的“宣发之力”,反有股“涩滞之气”。
“这是木贼伪充。”许清安断言,“性涩而无力,误用恐闭邪气。”
王医官大怒,立即追查来源。原来是个奸商以次充好,企图蒙混过关。
“若非许郎中慧眼,几误大事!”王医官感慨,“修订本草,不仅要明药性,更要辨真伪。”
许清安却道:“晚辈不过侥幸识得。倒是药局当立查验之法,以防伪劣。”
于是,他协助制定了药材验收标准:观其形,闻其气,尝其味,甚至以银针试毒。每一条都详细具体,便于操作。
王医官叹道:“许郎中之才,不仅在于医理,更在于务实。太医局正需这般人才。”
许清安谦道:“晚辈所学尚浅,惟尽心而已。”
晚间歇息时,他独坐药局庭院。月色如水,药香浮动。胸前的玉佩微微发热,那些古朴纹路在月光下流转生辉。
他想起这些日的经历,恍如梦境。从保安堂到太医局,从市井郎中得到官方认可,这一切都因着对医道的执着。
但他没有懈怠,这条路才刚开始。修订本草,工程浩大;明辨药性,永无止境。
晨光微熹时,他推开药局大门。新的校勘任务已然列出:今日校勘人参。
许清安深吸一口气,步入药香弥漫的库房。每味药都是一个世界,等待着他去探索,去理解。
而他的医道,也在这探索中,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