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理论笔试的挑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翌日,天色未明,县革委会第二招待所107房间便已躁动起来。
老王头天不亮就爬起来,对着房间里那块模糊不清、水银剥落的小镜子,奋力捯饬他那身经过一夜阴干、依旧带着潮气和褶皱的“盛装”。他用唾沫沾湿手指,试图将翘起的头发捋顺,又拼命想把紧绷的外套扣子扣得更加妥帖,忙活得满头大汗。
赵小深也一改平日的懒散,早早洗漱完毕,将那双唯一的皮鞋擦了又擦,虽然鞋面已经磨损,但好歹泛起点微弱的光泽。他反复检查着那份由陈卫红整理、他负责保管的《经验总结》笔记本,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做最后的预演。
廖奎则安静得多。他换上了张小花做的那件洗得发白、但最为合身整洁的旧军装,将祖传的刀具用油布仔细包好,揣在怀里。他坐在床沿,看着窗外一点点泛白的天光,听着院子里逐渐嘈杂起来的人声,感觉心脏在胸腔里沉稳而有力地跳动着,一下,又一下,仿佛在丈量着时间,也丈量着那份沉甸甸的期望。
`【生理指标监测:心率 78次/分,血压 118/75 mmHg,皮质醇水平趋于正常…状态判定:轻度紧张,专注度提升,可进入临战状态。】`
系统的提示让他稍稍安心。至少,身体准备好了。
当三人随着人流,再次来到县人民广场时,这里已然是另一番景象。
昨日还略显空旷的广场,此刻被汹涌的人潮填满。来自全县各公社、厂矿、学校的代表队伍,打着红旗,排着不算太整齐的方阵,聚集在划定的区域内。更多的则是前来观摩的县城居民和周边社员,将广场外围挤得水泄不通,人头攒动,喧声震天。
广场上空,十几面红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主席台被装饰一新,铺着红色的台布,上面摆放着一排蒙着红布的桌子和几个用红绸扎起的话筒。巨大的横幅从主席台顶端垂落,上面写着“**东风县第一届工农兵先进技术经验交流会暨选拔赛**”,白底红字,在初升的朝阳下格外醒目。高音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那雄壮的旋律和铿锵的节奏,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现场每一个人的神经,将气氛烘托得无比热烈,也无比……模式化。
“好家伙!这……这比咱们公社开大会气派一百倍!”老王头踮着脚,伸着脖子,眼睛不够用似的四处乱瞟,脸上又是兴奋又是紧张,紧紧抱着他那用破麻袋片包裹的“长棍”,像握着一根救命稻草。
赵小深也深吸一口气,低声道:“看见主席台后面坐的那排人没?最中间那个秃顶、戴眼镜的,就是县革委会的孙主任!旁边那个穿着旧军装、不苟言笑的,是县武装部的秦部长!乖乖,评委阵容够硬的!”
廖奎的目光扫过主席台,那些陌生的、带着官威的面孔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的视线随后落在参赛队伍的区域。他看到了食品站队伍前,如同铁塔般矗立的牛大锤,他依旧穿着那身油渍麻花的工装,抱着双臂,闭目养神,对周围的喧嚣充耳不闻,仿佛一台只等启动指令的冰冷机器。他也看到了农技站队伍里,李文军正和几个同样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低声交谈着,手里还拿着那个小笔记本,时不时推一下眼镜,脸上带着知识分子的专注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优越感。
还有其他队伍,有穿着工装、带着各种自制工具的工人师傅,有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农民代表,有英姿飒爽的民兵……形形色色,但无一例外,都带着一种为各自集体争夺荣誉的昂扬(或紧张)斗志。
`【广域环境扫描:检测到高度集中的群体情绪波动,兴奋、紧张、竞争意识混合…】`
`【识别关键目标:牛永春(威胁等级:中高),李文军(威胁等级:中,知识压制型)…】`
`【检测到多个潜在对手,技能类型涵盖机械维修、作物栽培、畜牧改良…】`
`【警告:检测到来自西北角方向的不明注视,持续时间为4.7秒,带有审视及轻微质疑意味…】`
系统的提示让廖奎心中一凛,他下意识地朝西北角望去,只见那边是几个穿着干部服的人,正在低声交谈,并未特别注意他。但那瞬间被窥视的感觉,却如此清晰。这县城,果然处处是眼睛。
就在这时,激昂的乐曲声达到高潮,然后戛然而止。一个穿着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子走到主席台中央的话筒前,清了清嗓子:
“同志们!静一静!”
喧嚣的广场瞬间安静下来,数千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主席台。
“东风县第一届工农兵先进技术经验交流会暨选拔赛,现在——开幕!”
“哗——!!!”
如同堤坝决口,雷鸣般的掌声瞬间爆发,席卷了整个广场。红旗挥舞,人群欢呼,气氛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接着,便是例行的领导讲话。县革委会孙主任、武装部秦部长、以及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依次发言。内容无外乎是“形势一片大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之类的套话。声音通过高音喇叭放大,在广场上空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廖奎站在红星公社的队伍里,听着那些宏大而空洞的词汇,感觉有些遥远。他的心思,更多地在观察他的对手,在模拟可能遇到的考核项目,在感受这片陌生战场的气息。
他看到牛大锤在领导讲话时,依旧微闭着眼睛,只有在那位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提到“要重视传统手艺人的宝贵经验”时,他的眼皮才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而李文军则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显然是在捕捉与他的“科学”理念相契合的官方表述。
领导讲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就在众人腿脚发麻、注意力开始涣散时,开幕式的重头戏——参赛代表宣誓环节开始了。
各代表队推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宣誓。食品站派上的是牛大锤。他大步走上台,没有拿稿子,只是对着话筒,用他那洪钟般、带着金属摩擦质感的声音,硬邦邦地吼道:
“我代表东风县食品公司全体职工宣誓:坚决拥护上级领导,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严守规程,保证质量,为全县人民提供放心肉!完了!”
言简意赅,充满力量,与他的人一样,硬邦邦,不带丝毫花哨。台下响起一阵掌声,尤其是食品站方阵,掌声格外热烈。
接着是农技站的李文军。他步履从容地走上台,先是对着领导席和台下各鞠躬一次,然后拿出准备好的稿子,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语调念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代表全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宣誓: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深入实践,勇于创新,将最新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现粮食增产、畜牧丰收贡献我们的全部智慧和力量!谢谢大家!”
他的宣誓,充满了书面语和时代特色词汇,逻辑清晰,目标明确,赢得了领导席上几位领导的微微颔首和台下不少知识分子的共鸣。
其他厂矿、公社的代表也依次上台,宣誓内容大同小异,都充满了时代特色和集体主义精神。
轮到红星公社了。李主任之前私下暗示过,希望廖奎能上台,露露脸。但廖奎死活不肯——让他当着几千人的面念稿子,比让他空手制服一头疯牛还难。最终,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自告奋勇、且有一定“表演经验”的老王头身上。
只见老王头深吸一口气,紧了紧他那身绷得快裂开的“盛装”,又正了正怀里抱着的麻袋包裹(他坚持要抱着这个上台),迈着一种自以为庄重、实则略显滑稽的步伐,走上了主席台。
他走到话筒前,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主席台上目光炯炯的领导,明显紧张起来,事先背好的词儿忘了一大半。他吭哧了半天,脸憋得通红,突然把心一横,举起右手,扯着脖子,用他那带着浓重乡土口音的嗓门吼道:
“俺……俺代表红星公社老少爷们儿宣誓!保证……保证把猪养好!把地种好!把……把技术学好!绝不给公社丢脸!争取……争取拿个奖状回去!完了!”
这极其直白、甚至有些土得掉渣的宣誓,与前面那些充满革命 rhetoric的宣誓形成了鲜明对比。台下静默了一瞬,随即爆发出了一阵远比之前更响亮、更持久的哄堂大笑和掌声!连主席台上几位一直绷着脸的领导,也忍不住露出了莞尔的神色。
老王头在台上臊得满脸通红,抱着他的包裹,仓皇地跑了下来,嘴里还嘟囔着:“笑啥笑?俺说的都是大实话!”
赵小深捂着脸,不忍直视。廖奎看着老王头狼狈的样子,嘴角却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反而因此放松了些许。
然而,在这看似轻松的氛围下,廖奎敏锐地感觉到,几道更加审视、甚至带着些许轻蔑的目光,从某些竞争对手的队伍里投了过来。尤其是李文军那边,几个年轻的农技员看着老王头,低声交谈着,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嘲笑,仿佛在说:红星公社是没人了吗?派这么个活宝上来?
牛大锤依旧闭目养神,但廖奎似乎看到,他那厚厚的嘴唇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一下。
开幕式终于在一种略显滑稽的氛围中结束了。各代表队按照指引,前往不同的比赛区域。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廖奎深吸一口气,混杂着尘土、汗水和标语油漆味的空气涌入肺腑。他握紧了怀里的刀。
擂台已经搭好,观众已然就位。明面上是红旗招展、口号震天的交流学习,暗地里,却是技术、理念、出身甚至运气的无声碰撞与角力。
他这条来自青萍之末的土鱼,能否在这片看似广阔、实则暗流汹涌的江河中,搅动起属于自己的浪花?
答案,即将在接下来的刀光剑影与理论交锋中,缓缓揭晓。
开幕式那带着几分滑稽的喧嚣尚未完全在耳边散去,更为现实的考验便已接踵而至。按照大会日程,第一项便是理论笔试。
笔试地点设在县一中的几间大教室里。当廖奎三人跟着指示牌,穿过挂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标语、充斥着粉笔灰和旧木头气味的教学楼走廊时,一种比面对实操考核更甚的紧张感,悄然攥住了廖奎的心脏。
教室门口有工作人员核对参赛证,气氛肃穆。走进指定的教室,只见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刷着绿漆的木质课桌和长条板凳,与公社小学那歪歪扭扭的土坯课桌截然不同。黑板上用粉笔写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红又专**”几个大字。已经有不少参赛者坐在里面,有的正襟危坐,有的还在翻看着最后的复习资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竞争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