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朝堂激辩!我用初中物理知识吊打三国老顽固!(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阿斗,我来扶你振兴汉室》最新章节。
尚书台小吏那一声“一天能耕十亩地”,就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成都官场这潭深水里。
一开始,没人信。
一人一牛,耕十亩地?这是什么神话故事?当世最强壮的耕牛,配上最有经验的农夫,用最好的直辕犁,一天下来能翻耕三亩,就已经是值得夸耀的成绩了。十亩,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消息的来源,是尚书令蒋琬的官署。而且,很快就有更多的细节流传出来。
“听说了吗?那犁是陛下身边的凌侍讲造的!”
“就是前几日预测日食分秒不差的那位?”
“可不是嘛!据说那犁叫什么‘曲辕犁’,转弯不用抬,深浅还能调,轻巧得跟个玩具似的!”
“真的假的?这么神?”
“皇庄几十个农夫都看见了,还能有假?蒋公已经亲自去看过了,回来后一整天都没说话,只是让人把那犁给看好了,不准任何人靠近!”
流言越传越神。
曲辕犁,这个陌生的名字,在短短两日之内,成了成都城里上至公卿、下至走卒,无人不晓的热词。
这股风,自然也吹进了都乡侯府。
李严,字正方。与诸葛亮同为先帝托孤之臣,官至骠骑将军,手握重兵,负责汉中后路的粮草转运与督建,是季汉朝堂上,除蒋琬之外,权势最重的人物之一。
他听着门客们添油加醋的描述,端着茶盏的手,纹丝不动。
“一个黄口小儿,凭着一件木器,就想在朝中立足?”他吹了吹滚烫的茶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天真。”
一个门客凑趣道:“侯爷说的是!不过是些哗众取宠的奇技淫巧罢了,上不得台面。农事乃国之根本,岂是这等小聪明可以动摇的?”
“话,不能这么说。”李严放下茶盏,声音平淡,“能得蒋公琰另眼相看,想必还是有几分真本事的。只是……这本事,若是用错了地方,反而是祸非福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成都的天空。
丞相故去,他李严,本该是理所当然的权力中心。可蒋琬却抢先一步,掌控了尚书台。现在,又冒出来一个不知根底的凌毅,竟敢将手伸到农事上来。
要知道,后勤、屯田、粮草,这本是他李严的职权范围!
此子,不可留。
……
三日后,朝会。
刘禅高坐御座之上,听着各部官员汇报着平淡无奇的政务,心中却有些期待。他知道,今日的重头戏,在后面。
凌毅就站在他的侧后方,这是侍读郎的位置。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大汉的朝堂之上。
“陛下,”蒋琬出列,声音沉稳,“臣有事奏。关于凌侍讲在皇庄试制新农具一事,已有初步成效。其所制曲辕犁,经实地耕作验证,确能以一人一牛,日耕八亩以上,功效倍于旧犁。臣以为,此乃利国利民之大器,恳请陛下定夺,是否当择一二郡县,扩大试行。”
蒋琬的话,很务实。他没有说十亩,而是用了更保守的“八亩以上”,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整个大殿,嗡的一声炸开了锅。
“日耕八亩?当真如此神效?”
“若能推广,我大汉何愁军粮不足!”
刘禅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正要开口准奏。
“臣,有异议!”
一个洪亮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议论。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都乡侯李严,排众而出。
他先是对着刘禅躬身一礼,随即转向蒋琬,神情严肃。
“蒋公此言,未免言之过早。一件新出的器物,只在区区五十亩地上试了几天,便要称之为‘利国利民之大器’,还要推广郡县。敢问蒋公,如此草率,置国之大政于何地?”
这话,说得极重。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蒋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