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撞名乌龙与教授的特殊关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时予你》最新章节。

晨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百叶窗,将斑驳的光影洒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苏念抱着刚整理好的实习报告,脚步轻快地走向走廊另一端的办公室。报告是她花了整整三个晚上才完成的,每一页都仔细校对过,纸张边缘被熨得平整服帖,仿佛这样就能让里面的内容显得更郑重些。

这份报告关乎她能否顺利拿到教授的推荐信。陆时砚教授是学院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学术要求严苛是出了名的,但凡是经过他指导的学生,后来都在学术领域有了不错的发展。苏念深知这份机会来之不易,从被分到他这一组实习的第一天起,就丝毫不敢懈怠。

她边走边默想着报告里几个可能被追问的数据来源,一时没留意前方拐角处有人正快步走来。等到察觉时已经来不及闪避——两人迎面撞了个正着,对方怀里抱着的文件夹哗啦一声散落一地,白花花的纸张铺满了大半个走廊。

“对不起对不起!”苏念慌忙蹲下身帮忙收拾,一迭声地道歉,“我没注意看路,真的抱歉。”

被她撞到的是同组的实习生林薇。林薇倒是没太在意,一边捡着纸张一边对着手机轻声细语:“知道啦妈,我今晚跟时砚约了吃饭,就是上次跟你说的那个学长……”

“时砚”两个字像一枚细针,轻轻扎进了苏念的耳膜。她捡纸的动作顿了一下,指尖刚触到的那页纸又滑回了地面。

她抬起头,诧异地看向林薇。电话那头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林薇脸上挂着无奈又甜蜜的笑容,显然是在和家人通话。苏念却怔在了原地——原来除了陆教授,还有人叫这个名字?

时砚。她在心里默念了一遍。陆时砚教授的名字在学院里如雷贯耳,学生们私下里谈起他时总是带着几分敬畏,连直呼其名都很少,更别说这样亲昵地省略姓氏。而此刻从林薇口中说出的“时砚”,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存在。

等林薇通完电话,两人也差不多收拾好了散落的文件。林薇笑着对苏念说了声“谢谢”,便抱着文件匆匆离去。苏念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转角,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

她摇摇头,试图甩开这莫名其妙的感觉,抱起自己的实习报告继续往办公室走。可是那句“今晚跟时砚约了吃饭”就像卡在脑海里的唱片,反复播放。

走到办公室门口,苏念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温润的男声:“请进。”

陆时砚正坐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后,低头阅读着一篇文献。阳光从他身后的窗户洒进来,为他轮廓分明的侧脸镀上了一层金边。他修长的手指在书页上轻轻划过,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指尖停留在某一行文字上,若有所思。

听见开门声,他抬起头来看向苏念,镜片后的眼睛深邃而明亮。“报告整理好了?”他的声音总是那样温和,却又带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是的,陆教授。”苏念走上前,将报告轻轻放在桌面上,“数据都已经核对过了,参考文献部分也按照您上次提出的要求做了调整。”

陆时砚点了点头,目光却没有立刻回到文献上,而是停留在苏念脸上。“看你眼圈有些重,最近熬夜了?”

苏念没想到他会注意到这个,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眼下:“还好,就是为了把报告做得细致些,多花了点时间。”

陆时砚的唇角微微上扬,形成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不必太过勉强,学术研究是持久战,保持精力也很重要。”

这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或许只是客套的关怀。但陆时砚一向惜字如金,从不说什么虚礼客套的话,因而这简单的叮嘱显得格外真诚。苏念觉得耳根微微发热,忙低下头掩饰自己的不自在。

她的视线不由自主地飘向桌角的名牌——“陆时砚”三个字用端庄的楷体刻在深棕色的木牌上,每一个笔画都工整有力,就像他本人给人的感觉一样,严谨而稳重。

明明是和刚才林薇口中一模一样的名字,此刻看着却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一个是遥远而亲切的“学长”,一个是近在咫尺却依然令人敬畏的教授。这种反差让苏念感到一种奇异的困惑,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她心里轻轻挠了一下。

陆时砚察觉到了她的走神,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直视着她:“还有别的事吗?”

苏念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办公室里站得太久了。“没、没有……”她嘴上这么说着,脚步却没有移动,那句憋在心里的疑问终于还是冒了出来:“陆教授,我刚才听同事说,她认识的人也叫‘时砚’,跟您名字一样。”

话说出口她就后悔了。这算什么没头没脑的问题?陆时砚会怎么想?觉得她没事找事,或者更糟——认为她是在刻意搭讪?

然而陆时砚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他指尖在桌面上轻轻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笑意,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他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哦?那你觉得,是他的‘时砚’好听,还是我的‘时砚’好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话问得苏措手不及,她感觉一股热浪瞬间涌上脸颊,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现在肯定满脸通红。她设想过陆时砚的各种反应,可能是面无表情地“嗯”一声,也可能直接忽略这个无关学术的问题,唯独没料到他居然会这样反问,而且还是用那种近乎调侃的语气。

“都、都好听……”她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只能挤出这么一句毫无说服力的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陆时砚看着她泛红的耳尖,没再继续逗她。他伸手拿起桌上的保温杯,递到苏念面前:“刚泡的蜂蜜水,温的。下次再听见‘时砚’,不用慌,跟你有关系的,只有我这一个。”

苏念愣愣地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不烫也不凉,正是最适合入口的温度。保温杯是深蓝色的,款式简洁大方,就像他办公室里的其他物品一样,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却自有一股沉稳的气质。

她捧着杯子,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陆时砚已经低下头继续看文献了,仿佛刚才那段对话再平常不过。苏念只好轻声道谢,抱着杯子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办公室。

门在身后合上,苏念站在走廊里,低头看着手中的保温杯。杯盖是旋紧的,但丝丝缕缕的甜香还是若有若无地飘散出来,像是春日里初开的花蜜。她忍不住拧开杯盖,小心地抿了一口——温热的蜜水滑过舌尖,甜而不腻,恰到好处地滋润了她有些干涩的喉咙。

这味道让她想起小时候感冒时,母亲总会为她泡一杯蜂蜜水,说是能润喉止咳。自从离家上学后,就很少有人这样细致地关心过她了。没想到今天,会在陆教授这里体验到这种久违的、被默默关怀的感觉。

她抱着杯子慢慢往实习生的公共办公室走,脑海里却不断回放着刚才的一幕幕。陆时砚镜片后那双带着笑意的眼睛,他温和中带着调侃的语气,还有那句“跟你有关系的,只有我这一个”——这话听起来霸道,却又奇异地抚平了她心里那点莫名的躁动。

走到走廊转角处,苏念忍不住回头看了眼那扇紧闭的红木门。门后是她敬畏已久的教授,是学术领域里令人仰止的高山,但此刻在她心中,却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亲近感。

她唇角不自觉地上扬,心里暖烘烘的,像是被那杯蜂蜜水熨过一般。原来撞名也能撞出教授的“特殊关注”,这感觉好像也不错。

回到公共办公室,几个实习生正凑在一起讨论着什么。看见苏念进来,林薇率先朝她招手:“苏念,快来帮我们看看这个数据模型,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苏念应声走过去,将保温杯小心地放在桌角不会被打扰的位置。

李哲注意到这个陌生的杯子,好奇地多看了两眼:“新买的杯子?样式挺别致的。”

苏念含糊地应了一声,没有多做解释。倒是林薇眼尖,盯着杯子看了半晌,突然压低声音:“这个杯子……怎么看起来有点像陆教授那个?”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了一瞬。几个实习生互相交换了眼神,脸上都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陆教授有轻微洁癖,从不与人共用物品,这是组里人都知道的事情。

苏念感到脸上刚刚退下去的热度又涌了上来,她强作镇定地打开电脑:“你看错了吧,保温杯不都长得差不多吗?先看数据模型吧,哪里有问题?”

大家见她不愿多谈,也就识趣地不再追问,但投向那个杯子的目光依然带着几分好奇。

林薇把电脑屏幕转向苏念:“就是这个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着性水平总是达不到标准,我们试了好几种方法都不行。”

苏念俯身仔细查看代码和输出结果,眉头渐渐蹙起。“数据预处理可能有问题,”她指着其中一行代码说道,“你们看这个离群值处理的阈值设得太高了,可能会过滤掉太多有效数据。”

“可是按照文献上的建议,这个阈值是合理的啊。”张薇反驳道。

“理论值和实际应用总是有差距的,”苏念说着,突然想起什么,“陆教授上周发的论文里正好提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整阈值的方法,我找给你们看。”

她熟练地登录学校图书馆系统,很快找到了那篇刚发表不久的论文。几个实习生围拢过来,看着论文中的公式和案例应用,不时发出恍然大悟的感叹。

“还是你厉害,连教授刚发的论文都第一时间研读了。”李哲佩服地说,“我到现在还没抽出空来看呢。”

苏念不好意思地笑笑:“只是碰巧看到了而已。”她没说的是,自从成为陆时砚指导的实习生后,她几乎追阅了他所有的论文和着作,甚至包括他学生时代发表的几篇不那么起眼的小文章。

每当阅读那些文字时,她总觉得能透过严谨的学术表达,窥见背后那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质——逻辑严密却不失创新,稳重踏实又敢于突破常规。这种发现带给她的喜悦,就像是挖掘宝藏一样令人着迷。

调整方法后,数据模型很快得出了理想的结果。大家松了口气,开始闲聊起来。

“对了,周末你们有什么安排?”林薇一边保存文件一边问,“我打算去新开的那家美术馆看看,听说有不少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