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旧信里的心事与悄然靠近的距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时予你》最新章节。

馆长办公室宽敞明亮,四面墙都被书柜占据,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咖啡的混合香气。馆长本人正站在一张大书桌前,桌上摊开着几本厚重的档案册。

“你们来了,”馆长抬起头,眼镜滑到了鼻梁上,使他看起来比平时多了几分亲切感,“我找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觉得你们应该看看。”

他示意两人来到桌前,指着一本打开的档案册:“这是最近一批捐赠的地方志资料,主要是民国时期苏州平江路一带的商业记录。看这里——”他的手指点在一页泛黄的记录上。

苏念和陆时砚同时俯身看去。那是一份商户名录,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平江路一带的商铺信息。馆长的指尖正指着一行字:“墨韵斋,主营文房四宝与信笺用纸,东主清柏年,有一女名清沅,年方二八,擅书法绘画。”

苏念倒吸一口凉气,与陆时砚交换了一个兴奋的眼神。他们之前的推测得到了证实!‘清沅’确有其人,正是墨韵斋老板清柏年的女儿。

“还有更令人惊讶的,”馆长翻到另一页,指向另一条记录,“看这个:‘民国二十二年春,清家小姐与林家公子订婚。林氏经营茶叶生意,宅邸位于平江路南端’。”

“林家公子?”陆时砚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我们之前整理的信件中,收信人署名只有一个‘林’字,会不会就是这位林家公子?”

馆长推了推眼镜:“极有可能。而且你们看这里——”他又指向另一条记录,“民国二十三年初夏,清家突然解除婚约,不久后墨韵斋关门歇业,清家举家迁往上海。解除婚约的原因未有明确记载,只模糊地提到‘性情不合’。”

这个发现让整个故事顿时复杂起来。苏念不禁想象着那个年代的爱情悲剧:一对通过书信传情的年轻人,已经走到订婚的地步,却最终因故分开。而那封未写完的信,那句“若明年梧桐再开”,是否就写于婚约解除的前夕?

“有没有关于林家公子的更多信息?”陆时砚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研究者特有的冷静,但苏念能感觉到他同样被这个发现所触动。

馆长摇摇头:“目前的记录中只有这些。不过捐赠的档案中还有几本未整理的商业往来账册,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线索。我已经让人把它们送到你们的工作室了。”

这个好消息让苏念和陆时砚精神一振。感谢过馆长后,两人迫不及待地返回工作室,果然发现桌上已经多了几本厚重的账册。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这些新资料的查阅中。阳光逐渐西斜,工作室内的光线变得柔和起来,但他们几乎没注意到时间的流逝。

“找到了!”苏念忽然轻声惊呼,指着一页账目记录,“看这里,民国二十二年冬,墨韵斋从林家茶行购入大量茶叶,备注是‘婚宴用’。”

陆时砚凑过来查看,眉头微微蹙起:“这就印证了订婚的说法。但为什么半年后就解除婚约了呢?”

他们继续翻阅,期待找到更多线索。忽然,陆时砚停了下来,手指轻轻点在一页账目上:“奇怪,民国二十三年春,也就是婚约解除前不久,墨韵斋有一笔大额支出,收款方是……一家西医诊所。”

苏念立刻意识到其中的不寻常:“在那个年代,西医诊所并不常见,费用也相对昂贵。清家有人患了重病吗?”

“或者是……”陆时砚欲言又止,但他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他的猜想。

苏念的心沉了下去。她明白陆时砚的未尽之言——在那个保守的年代,未婚先孕可能是解除婚约的原因之一。但这个猜测太过大胆,也缺乏直接证据。

“我们可能需要更谨慎地对待这个猜想,”苏念轻声说道,“没有确凿证据前,最好不要下结论。”

陆时砚点头表示同意:“你说得对。历史研究最忌先入为主。我们还是继续寻找更多信息吧。”

然而,接下来的查阅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发现。账册中再无与诊所相关的记录,也没有明确解释婚约解除的原因。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为那些泛黄的纸页镀上一层金色。

苏念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忽然注意到账册封底内侧似乎夹着什么东西。她小心地翻开,发现那里确实夹着一页对折的纸,看起来比账册的其他部分都要脆弱。

“这是什么?”她轻声自语,用指尖小心翼翼地展开那页纸。

陆时砚立刻靠了过来。展开的纸页上是一首小诗,字迹清秀工整,与他们正在研究的信上的笔迹十分相似:

“梧桐影里忆年光,墨韵书香共夕窗。

一纸婚约成往事,孤鸿何处觅双翔。”

诗末没有署名,但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印记,看起来像是一朵梧桐花。

“这是‘清沅’的字迹吗?”苏念的声音几乎耳语,仿佛怕惊扰了这份跨越时空的悲伤。

陆时砚对比了之前信件上的笔迹,缓缓点头:“非常相似,尤其是‘梧桐’二字的写法,几乎一模一样。”

诗中的哀伤与遗憾几乎溢出纸面,让阅读者都能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楚。苏念不禁想象着那个叫清沅的女子,在婚约解除后,独自写下这首诗时的心情。

“孤鸿何处觅双翔,”陆时砚轻声念出最后一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她觉得自己像一只孤独的大雁,再也找不到伴侣比翼双飞。”

工作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两人都被这意外的发现所震撼。窗外,夕阳已经完全落下,天边只剩下一抹淡紫色的余晖,与梧桐花的颜色惊人地相似。

苏念忽然想起什么:“你说,那封没写完的信,会不会就是在她得知婚约必须解除的时候写的?‘若明年梧桐再开’,她原本想说的,可能是‘我便去寻你’,但因为某种原因,最终没能写完这封信?”

陆时砚凝视着那首诗,良久才开口:“或许她写不下去,是因为知道即使梧桐再开,他们也不可能再相见了。有些承诺,注定无法实现。”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罕见的柔和,让苏念不由得看向他。在傍晚微弱的光线中,陆时砚的侧脸显得格外柔和,眼神中有着她从未见过的情绪波动。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灯突然亮了起来。显然是被定时开关控制的照明系统开始工作了。明亮的光线让两人都不自觉地眨了眨眼,也从刚才那种沉浸式的历史探索中回过神来。

“已经很晚了,”陆时砚看了眼手表,惊讶地发现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两个多小时,“我们都没注意时间。”

苏念也感到意外,她完全沉浸在清沅的故事中,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现在回过神来,才感觉到脖子的酸涩和眼睛的疲劳。

“我们应该把这些新发现整理一下,”她说着,开始小心地收拾桌上的文件,“尤其是这首诗,需要特别保存。”

陆时砚点头表示同意,帮助她一起整理。他们的手指在忙碌中偶尔相触,每次轻微的接触都让苏念心跳加速。她不确定这是因为对历史发现的兴奋,还是因为与陆时砚近距离接触的紧张,或许两者皆有。

整理完毕後,两人并肩走出工作室。走廊里空无一人,大多数同事早已下班。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中回响,形成一种奇妙的韵律。

“我没想到历史研究会这么……”苏寻找着合适的词语,“感人。通常我们接触的都是冷冰冰的事实和数据,但今天,我几乎能感受到清沅的喜怒哀乐。”

陆时砚微微颔首:“这就是为什么我热爱这个职业。每一份文献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与我们相似的情感和挣扎。通过研究他们,我们不仅了解历史,也更理解人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走出研究所大门,傍晚的空气温暖而清新,带着初夏特有的花草香气。天空已经变成了深蓝色,几颗早亮的星星在天幕上闪烁。

“你说,清沅后来怎么样了?”苏念忍不住问道,她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那个民国女子的身影。

陆时沉思片刻:“根据记录,清家迁往上海后似乎过得不错。清柏年在上海开了家新店,仍然经营文具纸张。至于清沅……”他顿了顿,“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我相信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式继续生活。人类的精神总是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坚韧。”

苏念点点头,感到一种莫名的安慰。虽然清沅的故事充满遗憾,但生活总会继续,就像梧桐树年复一年地开花,从不管树下发生过怎样的悲欢离合。

他们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研究所门口的小广场上。广场中央正好有一棵梧桐树,在夜色中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晚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语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记得某人答应过要去试试楼下的提拉米苏,”陆时砚忽然说道,语气中带着轻松的笑意,“虽然已经过了咖啡店的营业时间,但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甜品店,这个时间应该还开着。”

苏念感到一阵惊喜,她没想到陆时砚还记得这个小小的约定。她点点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研究历史确实耗脑力,补充点糖分似乎很必要。”

两人相视而笑,一种默契在目光交汇间流转。他们沿着梧桐树夹道的小路慢慢走着,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时而交错,时而分开。

苏念偷偷瞥了一眼身边的陆时砚,他正抬头看着夜空中的星星,侧脸在路灯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这一刻,她忽然意识到,历史固然迷人,但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那未写完的信和未实现的承诺,有些遗憾一旦造成,就再也无法弥补。而此刻并肩行走的温暖,眼神交汇时的悸动,才是真实可触的现在。

夜风中,梧桐树叶继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未完的故事。而新的故事,正在这个初夏的夜晚,悄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