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夏林煜这个死对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最新章节。

“史家第一要义,在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你口口声声‘心理’,可曾想过,一旦把卖国写成‘个体防御机制’,后世便有人以此为遁词,将忠奸之辨搅成浆糊?”

她手里攥着一份刚起草的《开元起居注》草稿,贞晓兕瞥见那上面用朱笔圈了八个字——“卖国求荣,罪不可逭”,正是写给杨矩的盖棺论。

“夏林煜,”贞晓兕叹息,“你把杨矩钉在耻辱柱上,当然痛快。可若不明他如何一步步说服自己‘只为息兵’,下一个九曲仍会有人割。”

夏林煜抬眼,眸色冷亮:“你研人心,我守人伦。人心如暗流,若史家也跟着潜下去,谁替后世掌灯?”

烛火在穿堂风中不安地摇曳,将墙上两道对峙的影子拉扯得如同鬼魅张牙。这光影的纠缠,恰似案前两人无声的角力——一个秉持史家铁律,一个深谙人心幽微。

“说得好哇!两小儿搁这儿辩经呢?”一道苍老洪亮的声音自库外传来,带着关外特有的爽利,瞬间击碎了室内的沉寂。贞德本拄着藤杖缓步而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先冲贞晓兕点了点头,随即便将手伸向了一旁的夏林煜。贞晓兕的心微微一沉。那位本是主簿最热门的候选人,因她的破格提拔而心存芥蒂,能力卓着,更是她处处棘手的“对头”。

贞德本接过夏林煜手中的起居注,细细端详,连连点头:“笔力峻拔,不愧夏家之后,是块好材料!”那赞赏实在得像在夸自家地里水灵的萝卜。

贞晓兕默默垂眸,指尖无意识地蜷缩起来。她自幼失怙,是这位叔父一手将她带大,亲手教会她“读史先读心”。可此刻,他却将毫不保留的赞许,给了一心想要压制她的人。那一闪而过的黯然,被她迅速掩藏在纤长的睫毛之下。

“那依你之见,这河西九曲之失,史笔当如何记载?”叔父温声问道。

“回贞大人,”夏林煜恭敬作答,声音沉稳而斩钉截铁,“当书:‘鄯州都督杨矩,受吐蕃贿,请割河西九曲为公主汤沐,开门揖盗,遂失要塞。’一字不可改,一句不能恕。”他言语间,目光如无意般扫过贞晓兕,那里面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较量,更有一道亟待劈开所有迷雾的、纯粹的锋刃。

叔父听罢,轻叩杖头,转而看向贞晓兕,画风陡然一变,东北腔便溜达了出来:“大侄女,那你嘞?别整那些虚的,来点实在话!”

贞晓兕抬眸,声音依旧平静如水,却清晰地穿透空气:“我会写:‘杨矩畏战,又慕虚名,自以为“汤沐”之名可掩其失。朝廷亦因前败而惧失,遂共成九曲之割。’——我要让后人看见,奸佞与懦弱并非一夜生成,它始于一次次微小的自我开脱,最终导致山河沦陷。”

贞德本沉默片刻,忽而放声大笑,笑声在幽暗的库房里浑厚地回荡:“两种笔法,一柄刀,一盏灯。刀斩罪,灯照因。缺了哪样,这世道都看不明白!”

他分别拍了拍两人的肩头,对夏林煜是鼓励的力道,对贞晓兕则带着长辈的暖意,随即宣布上面的意思:“从今日起,渭源谍报、吐蕃使团往来文书、河西精密地图,全交由你二人共同审理。每月各呈一份分析文稿……”

贞德本目光在两人间逡巡,带着洞悉一切的促狭,“让老夫也瞧瞧,到底是夏小子的刀快,还是咱家侄女的灯亮!”

“谨受命!”夏林煜当即拱手,声音铿锵。这其中既有服从,更饱含着压下贞晓兕风头的决心。

贞晓兕却微微蹙眉。共理一案,意味着她每一个探向人性幽微的推理,都要在他秉持“春秋笔法”的锋刃下接受严苛质疑;反过来,他每一句义正辞严的道德审判,也免不了要被她置于“人心”的透镜下,拆解内里的心理暗纹。

两人目光再次相撞。

这一次,没有战书,却像立下了一道无声的契约。

贞晓兕拿起关于吐蕃使臣性格分析的密报,走向寺卿议事厅,轻声道:“群体焦虑正在朝堂蔓延。”

她知道,她的战场不在陇右,而在这一方方冰冷卷宗之间——那充满人性温度与裂痕的真相之地。

而如今,这片属于她的战场上,多了一位她必须时刻面对,既想战胜,又忍不住想去剖析理解的持刀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