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查查薛讷老底(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最新章节。
回到贞晓兕的初中时光,这天晚自习,她又被班长夏林煜气得胃疼——历史公开课上,他故意把她的回答抢白得支离破碎。
晚上回家,她又再楼上的露台上,自己用融合了萨满的八卦阵,灌下一盅野山参炖鸭汤,惯例启动“鸿胪寺主簿”穿越通道,目的地:开元二年深秋的陇右。
714 年,十月的陇山已飘雪。
吐蕃大将坌达延号称十万(战兵约三至五万)压至临洮大来谷;唐军主帅薛讷驻军武街,相距二十里。
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相当于国家西部军马总局局长兼西北牧场总司令)王晙麾下只有两千兵,却决定先动手。
夜袭方案是选七百锐卒,换上缴获的吐蕃袍、皮帽——“认知混淆”第一步。
突击队后方五里,再设一支“疑兵”——人衔枚、马摘铃,只带鼓角号角。
三更,七百“假吐蕃”先摸入敌营放火;鼓角齐鸣,山谷回声被放大,吐蕃大脑瞬间信息过载。
贞晓兕看到了一种现代军事心理学只称之为“stimulus overload”的信息过载现象。
黑暗中,视觉线索被剥夺,听觉刺激被放大,指挥链断裂,个体出现“敌我标签翻转”,于是——
“友军”变“敌军”,自相砍杀,死者史载“万计”,唐军几乎零伤亡。
薛讷趁机合兵,一路追到洮水,再在长城堡连破吐蕃残部。
捷报:斩首一万七千级,获马七万五千匹、牛羊四十余万头,“洮水为之塞道”。
贞晓兕在图书馆里查阅整理了薛大人的资料,整理成她个人的小档案:
薛讷就是“白袍将军”薛仁贵的大儿子,一辈子替大唐守大门:东北打突厥、北方揍契丹、西北砍吐蕃,72岁死在岗位上,谥号“昭定”。
下面按时间线拆成六段,每段都能当故事看——
薛大人少年入仕:城门郎→蓝田令
起点 649年生在山西河津,将门长子。
第一份工作 长安城门保安队长(城门郎),管钥匙、查夜禁。
第一次出名 外放蓝田县令。酷吏来俊臣想调县里义仓粮去“孝敬”自己,小薛直接回怼:“救灾粮一颗也不能动!”当场把来俊臣手下轰出县衙。——这一年他20岁出头,“刚正”标签第一次出圈。
698年,后突厥可汗默啜率骑兵横扫河北,武则天急需“懂战场又懂治理”的复合型将领。
升官路径清晰:左武威卫将军 → 安东道经略使 → 幽州都督 + 安东都护。
战绩更是三年里三战三捷,把突厥推回长城以北;同时修烽燧、开屯田,东北边境十年不敢大规模南下。
人设被贞晓兕定义成——白天巡边寡言少语,晚上回帐接着写防务报告,送他外号“薛冷面”。
713年玄宗登基后第一次大阅兵,地点在新丰(今西安临潼)。
名场面 十万大军淋雨,队伍乱成“大型踩踏现场”,只有薛讷和解琬两部纹丝不动,旗角不湿。
皇帝原话 “此真亚夫之风!”——直接把薛讷比作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那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