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清理工部,从辽东挖人(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辽国公》最新章节。

朱元璋看着锦衣卫呈上的卷宗,越看越怒,索性下了道狠旨:“凡由江南士绅、涉案官员举荐入职者,不问职位高低,一律停职审查;凡与江南商号有私下往来、涉及军器物料者,立斩;虽未涉案,但举荐人有劣迹者,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这道旨意下来,工部几乎被掏空了一半。

往日里热闹的工坊变得冷冷清清,不少吏员收拾包袱时,还在骂骂咧咧:“早知道如此,当初就不该走那些歪门邪道……”

有那侥幸没被牵连的老匠人,私下里叹气:“早该清清了,这些年混进来的人,心思全在钻营上,哪有几个正经研究手艺的?”

朱元璋还嫌不够,又让吏部重新制定工部选才章程:“往后工匠入职,须经三场考核——手艺、品行、身家。手艺过不了关的,滚;家里与士绅有勾连的,滚;敢在考核里耍花样的,连举荐官一同治罪!”

他特意让人在工部衙门外立了块石碑,刻着“匠者,国之利器也,心不正者,勿入此门”,字字如刀,看得往来官员心惊胆战。

清理下来,工部里剩下的,多是些出身寒门、手艺扎实的老匠人,或是从军器营调过来的老兵。

他们虽不善钻营,却实打实能琢磨出东西。

有个老炉匠,被江南士绅排挤了多年,如今重掌火炉,红着眼对徒弟说:“咱匠人,凭的是手艺吃饭,往后再不用看那些人的脸色了。”

朱元璋站在宫墙上,望着工部方向,嘴角总算有了丝笑意。

他要的,从来不是一两个案子的了结,而是从根上掐断士绅与朝廷要害部门的勾连。

这把刀既然亮了,就得斩得彻底,才能让工部真正成为为大明锻造利器的地方,而不是藏污纳垢的角落。

工部的清理刚告一段落,朱标便趁着向朱元璋请安的机会,说起了正事。

他立于丹陛之下,语气诚恳:“父皇,此番工部清理了不少人,如今营造司、物料司都缺人手,尤其是懂蒸汽机、熟谙新器物的匠人,更是青黄不接。若长此以往,怕是要耽误军器营造和新机具的仿制,不知父皇可有打算?”

朱元璋正翻看着辽东送来的新学章程,闻言抬眼,指节在案上轻轻敲了敲:“缺人?招人便是,这有何难?”

朱标微微蹙眉:“只是……如今按新章程选才,考核严苛,寻常匠人难达标;而江南士绅那边刚经整顿,一时也不敢再从那边举荐,怕再生事端。”

“谁说要从江南招人了?”朱元璋放下章程,目光投向窗外,似是望向千里之外的辽东,“你忘了?常孤雏在辽东办的那处新学,不是教些‘物理’‘化学’的新鲜学问么?前几日他奏报里提过,那些学子不光读得书,还能亲手造器械,什么滑车、杠杆,甚至能改良蒸汽机的零件,手艺精得很。”

朱标愣了愣,随即恍然:“父皇是说,从辽东新学招人?”

“正是。”朱元璋语气笃定,“那些学子,多是辽东军户子弟或是苦寒人家的孩子,身家清白,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他们在新学里学的,就是如何算力、如何熔铁、如何让机器转得更巧,这不正好合了工部的用场?”

他起身走到朱标身边,拍了拍儿子的肩:“你总说要宽和,可选人用人,得看根骨。江南那些士绅子弟,读的是八股,想的是钻营,让他们摆弄机器,怕是还没摸到门道,先想着怎么把图纸卖钱了。辽东的学子不一样,他们打小见的是军伍,学的是实学,知道手里的器物能保家卫国,心思纯良,用着放心。”

朱标点头道:“父皇说得是,只是辽东距应天千里之遥,如何挑选?再者,他们愿不愿来?”

“这有何难?”朱元璋笑道,“让常孤雏从新学里挑些品行端正、手艺拔尖的,列个名册送来。朕给他们加俸禄,赐宅第,让他们举家迁来应天。再者,工部的差事是替朝廷造利器,不比在辽东差,他们岂能不愿?”

他顿了顿,又道:“不光是匠人,新学里教‘物理’‘化学’的先生,也可择一二老成的调来,在工部设个学堂,专门教新来的匠人。

咱大明要造的,可不止蒸汽机,往后还要有更快的船、更利的炮,没有懂这些新学问的人,怎么成?”

朱标听着,眉头渐渐舒展:“父皇此举,既解了工部的燃眉之急,又能让辽东的新学学问在应天传开,倒是一举两得。只是……会不会让辽东那边觉得人才流失?”

“你呀,还是想多了。”朱元璋摇头,“常孤雏是个明白人,他办新学,本就是为大明储才,如今调些人来应天,是让他们担更大的担子,他只会高兴。再说,新学的学子源源不断,少几个人,碍不着什么。”

说罢,他提笔写下一道旨意,递给内侍:“传旨给常孤雏,让他从辽东新学遴选精通物理、化学及工艺技术的学子五十名,连同相关技艺的匠人二十名,尽快送抵应天,补入工部。俸禄从优,沿途驿站妥为照料。”

朱标望着那道旨意,心中豁然开朗。

他原以为父皇只会用雷霆手段,却没想竟能想到从辽东新学招人,既避开了江南的积弊,又引来了实用的人才,这步棋,实在是高。

朱元璋似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道:“治国如造器,坏了的零件得换,还得换合用的新件。旧的腐了,就用新的来补,大明才能转得更顺。”

朱标躬身应道:“儿臣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