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姑苏烟·暗藏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衣冠谋冢》最新章节。
临江城的喧嚣与血腥,在盐漕案主犯钱友仁(虽被勒令思过,但因罪证确凿,一并被锁拿)、张万金、赵天霸等人被明正典刑后,似乎暂时平息了下去。运河的水流依旧浑浊,但浮尸的阴影和王老四等冤魂的泣诉,在穆之铁腕的审判下,得到了些许告慰。临江知府一职暂由一位较为清廉的州同知署理,城中盘踞多年的毒瘤被剜去大半,百姓奔走相告,街头巷尾议论着那位“青天御史”的威名。
然而,朝堂之上的暗流,远比临江运河的水更深、更险。
穆之关于盐漕案与司影卫案的详细奏章,连同如山铁证,以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城。奏章中不仅详述了盐漕勾结、草菅人命的滔天罪行,更直指账册中那个代号“京中贵人”的存在,以及司影卫在临江被“清理”背后可能牵涉的更高层势力。
这封奏章,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投入了京城这潭表面平静的深水。
御书房内,大雍皇帝李建业看着奏章,面色凝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御案。盐漕案牵扯之广、罪行之重,令人触目惊心;而司影卫,这个本应是他手中利刃的机构,竟在地方被如此轻易地“处置”,其背后隐藏的失控与背叛,更让他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尤其是那个“京中贵人”,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
“查!给朕彻查到底!”皇帝的声音低沉而蕴含着雷霆之怒,将奏章重重拍在案上。
然而,这雷霆之怒,在触及朝堂错综复杂的势力网时,却遭遇了无形的阻碍。
武王李继,皇帝的二儿子,一个被封王却没调离京中的实权亲王,可皇帝对其的荣宠,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是太子李显最有力的政敌。他第一时间便得到了奏章的内容。盐漕案虽非他直接掌控,但其中牵扯的利益链条末端,难免与他麾下一些依附的官员有所勾连,更重要的是,司影卫在临江的覆灭,直接斩断了他伸向江南的一只重要触手,让他损失惨重,颜面尽失。
“好个孤仁盛!好一把锋利的刀!”武王面色阴沉,眼中寒光闪烁。他深知,绝不能让穆之将司影卫的案子彻底掀开,更不能让“京中贵人”的线索继续深挖下去。否则,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
司刑部尚书章炳炎,乃是武王的铁杆心腹。在武王的授意和巨大压力下,他利用职权,以“案情复杂,需多方核实”、“司影卫乃天子亲军,内部事务不宜外泄”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将关于司影卫案的关键卷宗和指向“京中贵人”最敏感的部分,死死地压在了刑部大牢般厚重的卷宗堆最底层,秘而不宣。对外,只宣布盐漕案主犯伏诛,朝廷整饬盐政的决心,至于司影卫案,则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最终只以“临江司影卫指挥使勾结地方,图谋不轨,已被巡察御史就地正法”寥寥数语带过,成了一桩无头悬案。
消息传回临江,穆之看着朝廷邸报上那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沉默良久。他站在驿馆窗前,望着远处依旧繁忙却似乎少了些沉重阴霾的运河,眼神深邃如古井。赫连城站在他身后,抱臂而立,脸上没有任何意外,只有一丝冰冷的讥诮。
“果然如此。”赫连城的声音带着北地的粗粝,“武王这只老狐狸,岂会坐以待毙?章炳炎这条狗,咬人不见血,却最是阴毒。”
“意料之中。”穆之的声音很平静,但平静之下是汹涌的暗流,“司影卫案和‘京中贵人’才是真正动摇根基的所在,他们岂会轻易让我撬开?盐漕案,不过是敲山震虎,断其一臂罢了。”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房间里的同伴。阿月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和亲眼见证仇人伏法(至少是张万金等人),气色好了许多,眉宇间少了几分郁结,多了几分坚韧,眼神也更加明亮锐利。慕婉儿依旧沉静如水,但眸中偶尔闪过的精光显示她的江湖阅历和警惕从未放松。小久王久则显得既兴奋又有些失落,兴奋于参与了这样的大案,失落于似乎并未能彻底掀翻幕后黑手。
“赫连兄,”穆之看向赫连城,“狄戎那边……”
赫连城咧嘴一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狂放和不羁:“我那个便宜老爹,最近不太安分,在边境上又搞了些小动作。出来久了,也该回去看看了,省得他真以为北境没人能管得了他。”他拍了拍腰间的弯刀,“况且,狄戎那边,未必没有‘京中贵人’的蛛丝马迹。江南这盘棋,暗子不止一处。”
穆之明白赫连城的意思。赫连城身份特殊,既是他的强力臂助,也是狄戎王庭的重要人物。他回狄戎,既是处理家事,也是从另一个方向探查线索,同时也能避开京城某些人对他这个“北狄蛮子”长期滞留中原的猜忌和可能的攻讦。
“赫连大哥……”阿月有些不舍。赫连城在她最无助时救了她,一路保护,在她心中如同兄长。
“阿月!”赫连城大手揉了揉阿月的头发,动作略显粗鲁,眼神却温和,“好好跟着穆之,把本事练扎实了。等我把北边捋顺了,说不定就来江南找你喝酒了!”他又看向慕婉儿和小久,“婉儿姑娘,小久兄弟,保重!”
慕婉儿微微颔首:“赫连大侠,一路珍重,江湖路远,后会有期。”小久也用力点头:“赫连大哥,保重!我们会想你的!”
送别赫连城,是在一个薄雾弥漫的清晨。他一人一马,背负长弓弯刀,身影在运河码头的晨雾中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通往北方的官道尽头。他的离去,让这支小团队少了一位无可替代的顶尖武力,气氛一时有些低沉。
但穆之没有太多时间感伤。临江的弊端虽已肃清大半,但百废待兴,他仍需坐镇一段时间,稳固成果,安置受盐案牵连的百姓,并暗中留意钱友仁、张万金等人残余势力的反扑。同时,他也在等待,等待京城对他下一步的安排。
就在临江事务初步理顺,朝廷的嘉奖令(主要是表彰盐漕案之功,对司影卫案则含糊带过)送达不久,一道新的调令也紧随而至。
调令并非来自御史台,而是直接由皇帝朱批,盖着鲜红的玉玺:
“着巡察御史孤仁盛,即日启程,巡察江南东道姑苏府。查察吏治民情,整饬不法,肃清风气,便宜行事,钦此。”
“姑苏……”穆之看着调令上那两个字,眉头微蹙。姑苏,江南最为富庶繁华之地,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人墨客汇聚,商贾云集,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然而,越是繁华锦绣之地,其下的暗流往往越是汹涌复杂。皇帝将他调往姑苏,用意不言自明——江南的积弊,远不止一个临江。盐案虽破,但维系武王等野心之辈庞大开销的财源,除了盐税,丝绸贸易更是重中之重!姑苏,正是江南乃至全国最大的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
“姑苏……”阿月看着调令,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姑苏织造,与京中关系千丝万缕,这江南的丝绸贡品……
慕婉儿则若有所思:“姑苏醉仙楼,名动江南,亦是江湖消息汇聚之地。戚姑娘当日所言‘醉仙楼’,或许……与此有关联?”她敏锐地将戚如雪的警告与新目的地联系起来。
小久王久则是一脸兴奋:“姑苏!听说那里有天下最美的园林,最精致的点心,还有最漂亮的丝绸!大人,咱们要去天堂啦!”
穆之收起调令,目光扫过三人,最终望向窗外姑苏的方向。那里烟雨朦胧,画舫如织,是无数人向往的温柔富贵乡,却也可能隐藏着比临江运河更深的罪恶漩涡。
“收拾行装,准备启程。”穆之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静与坚定,“阿月、婉儿、小久,随我去姑苏。这‘天堂’底下是琼浆还是鸩毒,我们亲自去揭开看看。赫连兄虽暂别,我们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