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鹏城初探,潮涌心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最新章节。
姐妹俩简单吃了碗云吞面,早早休息,为明天的考察养精蓄锐。
第二天清晨六点,沈秀兰就醒了。她轻轻推醒妹妹,两人洗漱完毕,穿上事先准备的职业装,沈秀兰是一套深灰色西装套裙,秀竹则是白色衬衫配黑色长裤。
东门市场七点刚过就已经人声鼎沸。姐妹俩走进市场大门,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上千个摊位密密麻麻排列,各色布料堆成小山,时装挂得满满当当。
讨价还价声、裁剪声、缝纫机声响成一片。
沈秀竹眼睛发亮,在一个卖蕾丝的摊位前停下脚步。
老板是个精瘦的潮州人,正用计算器给客户算账。
“老板,这个怎么卖?”沈秀竹指着一卷进口蕾丝问。
潮州老板头也不抬:“三十五块一米,整卷拿三十。”
沈秀兰轻轻拉过妹妹,低声说:“先看整体,别急着问价。”
她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和卷尺,开始系统地考察市场。
遇到特别新颖的设计,她会用卷尺悄悄量一下尺寸,快速画个草图。
走到市场中部,沈秀兰注意到一个现象:几个香港客商正在和摊主下订单,从选款到签合同不到半小时。
她故意放慢脚步,听到其中一个香港人说:“三天后要五百件,能不能做?”
摊主拍胸脯保证:“没问题,加个夜工就赶出来。”
沈秀兰眉头微动。这样的速度在BJ是不可想象的。
她继续观察,发现这里很多摊位都是前后后厂模式,后面就是裁剪车间和缝纫工位,新款设计当天就能打样生产。
中午姐妹俩在市场角落吃盒饭时,沈秀兰翻开笔记本,指给妹妹看:“你看,这里从设计到出货最快只要七天,我们在BJ至少要一个月。”
沈秀竹扒着饭粒,眼睛还往旁边的布料摊瞟:“姐,那边有家店的丝绒面料特别好看。”
饭后,她们继续深入市场。在一个人流量较少的角落,沈秀竹突然停住脚步。
她蹲在一个小摊位前,手指轻轻抚摸一卷深紫色的面料。
“老板,这个能看看吗?”她问。
摊主是位老师傅,从老花镜后面打量她们一眼,慢慢展开面料。
那是一卷进口丝绒,在灯光下泛着微妙的光泽,手感柔软却挺括。
“意大利来的,最后几米了。”老师傅说,“三十五块一米,不还价。”
沈秀竹把面料贴在脸上感受质感,又对着光看它的垂坠度。
她转头看沈秀兰,眼睛亮晶晶的:“姐,这个做晚礼服一定漂亮。”
沈秀兰上前摸了摸面料,又从包里拿出小本子查阅。
片刻后她点头:“买二十米。不过要问问能不能长期供货。”
老师傅听到这话,态度热情起来:“你们要是长期要,我可以叫香港的儿子进货,每个月能供两百米左右。”
沈秀兰仔细询问了供货渠道和价格,在本子上记下联系方式。
付钱时,她特意多给了五块钱:“师傅,以后有好货先给我们留着。”
下午她们转到成衣区。沈秀兰重点考察了几家大型批发档口,和老板们攀谈起来。
一个姓林的福建老板很健谈,带她们看了自己的生产线。
“我们这里三天就能出一个新版,”林老板自豪地指着车间里忙碌的工人,“今天香港电视上明星穿的衣服,下周我们就能仿出来。”
沈秀兰仔细观察工人的操作流程,发现他们每人只负责一道工序,效率很高。
她想了想问:“如果我想做原创设计,小批量生产,能接吗?”
林老板点头:“可以,但起订量要三百件。多了我们可以帮你分销。”
回招待所的路上,沈秀竹抱着那卷丝绒面料,兴奋地说个不停:“姐,这里太好了!什么面料都有,做什么款式都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秀兰却沉默着。她看着街道两旁越来越多的商铺和霓虹灯,心里计算着成本和风险。
在深圳设点确实能更快获取信息和资源,但投入也不小。
晚上在招待所房间里,她摊开笔记本写写算算。
沈秀竹洗完澡出来,看她蹙眉的样子,递过一杯热水。
“姐,为难了?”
沈秀兰摇头,笔尖在纸上点了点:“不是为难,是在想怎么做最划算。”
她指着刚画的流程图,“我想在BJ还是主生产基地,但在这里设个设计室和样品间,秀竹,你以后可能要常驻这里。”
沈秀竹擦头发的手停了一下,随即笑起来:“那我可得学好粤语了。”
第二天她们继续考察,重点看了几家服装厂。
在一家中港合资的工厂,沈秀兰学到了小批量、快周转的生产模式。
厂长亲自带她们参观,讲解如何通过优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
“市场变化快,不能压库存,”厂长说,“所以我们宁可贵点也要用小流水线,灵活调款。”
沈秀兰认真记录,不时提问。她注意到工厂里有很多女工来自内地,吃住都在厂里,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
休息时,她特意和几个女工聊了聊。
“一个月能挣两百多块呢,”一个四川姑娘笑着说,“比在家里种地强多了。”
考察的最后一天,姐妹俩再次来到东门市场。
沈秀兰又订购了几批样品面料,和三家供应商建立了初步合作意向。
在市场门口,她看到附近新建的时装城正在招租。
她记下联系方式,对妹妹说:“走,去看看场地。”
时装城还在装修,但已经能看出规模。沈秀兰找到招商处,详细了解租金和政策。
负责招商的经理听说她们来自BJ,很有兴趣:“我们正要引进一些北方品牌,丰富业态。”
回BJ的前一晚,姐妹俩在招待所整理采购的面料样品和资料。
沈秀竹把每块面料仔细编号,注明供应商和价格。
沈秀兰则伏案写考察报告,笔下是一个个清晰的数字和计划。
窗外,深圳的夜景灯火璀璨。推土机还在夜间作业,为明天的建设开路。